地球上的七大仙家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那不是昆仑!
一、张家:天师道\/正一道\/太平道\/武当派\/内丹派南派
张道陵(34—156),一名张陵。东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本太学生,博通五经,曾任江州令。顺帝时入鹄鸣山(一作鹤鸣山,在今四川大邑境内)修道。着道书二十四篇,自称“太清玄元”,谓逢“天人”,授以正一明威之道,创立道派。受道者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自号“天师”(一说系道徒对他的尊称),亦称“天师道”。以符水咒法为人治病,教人思过,从者户至数万。建二十四治,立祭酒分领其户。张陵死,子张衡行其道;张衡死,张鲁复行之。后裔继承道法,世居龙虎山,称“张天师”。
张角(?-184),钜鹿(秦治今河北平乡、东汉治今河北宁晋)人。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黄巾军”的领袖,修太平道。张角(与弟张宝、张梁)利用太平道中的某些宗教观念和社会政治思想,约于灵帝建宁(168年-172年)初传道。中平元年(184年),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发动起义,自称“天公将军”,史称“黄巾起义”。不久张角病死,起义军也很快被汉朝所镇压。后世的明教以张角为教祖。
张三丰(生卒年不详),名通,又名彭俊、全一、思廉、玄素、玄化、三仹、三峰,字君实、铉一、蹋仙、居宝、昆阳、剌闼、元元、玄玄、符元,号三侔、三丰子、玄玄子,世称“隐仙”;因其平时不修边幅,又称“张邋遢”,自称为张道陵后裔,祖籍江西龙虎山。张三丰其人丰姿魁伟,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居宝鸡金台观时曾死而复活,道徒称其为“阳神出游”;入明,自称“大元遗老”,时隐时现,行踪莫测。历代皇帝敕封其有“忠孝神仙”、“犹龙六祖隐仙寓化虚微普度天尊”、“通微显化真人”、“韬光尚志真仙”、“清虚元妙真君”、“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等。
张伯端(984~1082),字平叔,号紫阳,后改名用成(诚),浙江天台人。张伯端是北宋内丹学的集大成者,早于全真教。他主张以内丹为修仙途径,而以“性命双修”为其内炼大旨。认为以人体为鼎炉,以人的身心中的精气为药物,以神为火候,通过内炼(炼神返虚),使精气凝聚不散,结成“金丹大药”。被全真道尊为“南宗始祖”,敕封“紫阳真人”。
二、葛家:灵宝派
葛玄(164—244),字孝先,丹阳句容人。三国着名高道,道教灵宝派祖师。据《抱朴子》记述葛玄以左慈为师,修习道术,受《太清丹经》、《九鼎丹经》、《金液丹经》等炼丹经书,后传授给郑隐。相传他曾在江西阁皂山修道,常辟谷服食,擅符咒诸法,奇术甚多。后世道教尊称葛玄为“葛仙公”,又称“太极左仙公”。北宋徽宗时封为“冲应真人”,南宋理宗时封为“冲应孚佑真君”。
葛洪(284~364),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着名医药学家,东晋丹阳句容人。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
三、陆家:上清派\/内丹派东派
陆修静(406-477),字元德。南北朝时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东)人。道教上清派宗师。三国吴丞相陆凯的后裔。陆修静主张儒、佛、道三教合流,认为斋醮是求道之本,然后复以礼拜,课以诵经,即能成道。他曾因为《洞玄灵宝》诸经真伪混淆,进行过刊正,并撰《斋戒仪范》一百余卷,以为典式。南方道教斋仪因而初步完备。为辨别道家典籍的真伪,他又将所得之道教经诀,总括为《三洞》:《洞真经》(《上清》诸经)、《洞玄经》(《灵宝》诸经)与《洞神经》(《三阜》诸经),编纂了第一部道教经书总目《三洞经书目录》。经陆修静改革后的道教成为南朝正宗。
陆西星(1520-1606),字长庚,号潜虚,又号方壶外史,南直隶兴化县(今江苏兴化市)人。有《方壶外史》、《南华副墨》、《道缘汇录》、《宾翁自记》等宗教着作传世,他提倡“性命双修”,主修“内丹”,道教内丹派东派祖师。
陆绘(2004-2023),无字,南直省金陵市人。“这里还有我的事?”
四、陶家:茅山派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生于南朝宋,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深受葛洪的影响。陶弘景辞官后在横山(今南京江宁区境内)隐居,因不堪王公贵戚“参候相续”的干扰,便去往句容的茅山,认为“此山为天下第八洞宫,名叫金坛华阳之天。汉代“三茅真人”得道后来掌管此山。陶弘景随后在此建华阳馆,自号“华阳隐居”,为众人传授上清大洞经箓,开创道教茅山派,成为该派的实际创始人,所着《真诰》是道家重要典籍之一。
茅山派奉三茅真君(茅盈、茅固、茅衷)为祖师,是道教最为着名的主流教派之一,历代高人辈出,着名诗人李白也是茅山派弟子。
五、司马家: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
司马承祯(639-735),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唐朝道士,曹魏太常司马馗(河内司马家)后代,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作《天地宫府图》,称王屋山为“清虚小有”之天,将其列为洞天福地之首。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将道家的“洞天福地”说系统化、理论化,将分散各处的道教修炼场所规范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司马承祯于王屋山羽化,享寿89岁。司马承祯有弟子70余人,其中不乏道门中坚。
六、吕家:内丹派
吕喦(796年5月-?),或作吕嵓、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岩客子,自称回道人,以字行世,世称吕洞宾,唐代河东蒲州河中府人,道教内丹派祖师、妙道天尊。
七、王家:全真道(内丹派北派)
王重阳(1112—1170),原名中孚,字允卿,后改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后,改名嚞,字知明,号重阳子。自呼王三(排行第三)或王害疯。今陕西咸阳人,金代道士,道教全真道(内丹派北派)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