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未来拯救 > 第45章 西风骤

第45章 西风骤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未来拯救!

赵小同真的很忙。两人还没有坐定,有不少人和他打着招呼。

拿着不锈钢制的餐盘,两人略微打了点米饭和菜蔬坐到了一个四人座的小餐桌前。

餐厅里已有百多个人。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嘭”毫无预兆,

一条巨浪如滔天猛兽一样没头没脑的撞向全船,船体在浪中立刻倾斜,正在就餐的人们瞬间被震得东倒西歪,餐盘跌的七零八落,满地皆是,每个人都站不住脚,跌坐在了船舱之中,船刚向左前倾,巨浪翻转后又向右倾。熟悉海上状况的船员中有人叫了声:大家不要慌,这是进入西风带了,船正在垂直向南前进,将迅速穿越这条台风带。

船体摇晃的相当厉害,坐在船舱中的人能看到巨浪,从上面狠狠的砸下来,船体在剧烈震动。船在颤动,胆小的人也在颤抖。黄佳依和叶田田哪经过这种场面,她俩一人抱着一个男士在那儿妈呀妈呀的尖叫着,搞得那两个男士手足无措,推开?觉得不能,抱住?也觉得不妥。没几分钟这两个体质差的女人居然“哇”的吐了出来,又把两个男士吐了一身,甚是狼狈。

赵小同和王元青两人本是同桌对面而坐,准备吃饭,饭还没到口中就把两人甩出了座位,王元青顺手抱住了赵小同,赵小同毕竟在部队上经过强化训练,体内毫无不适,只是觉得快十几天不疼的头部又有点隐隐作痛,估计刚才甩了一下,头部又被震开了小小的骨缝。他把王元青的头转过去,让其背对着自己。这就是有经验的一招,主要是防止王元青一旦晕船吐到他身上。而且这种剧烈的颠簸,有几个能撑得住,有可能吐出来是带喷的,喷他一脸的话,多难堪呀。

幸好两人都没开吃。

赵小同心说:这船长也是,过个西风带也不提醒一下,还开什么饭呢?

王元青忽然剧烈的抽搐了一下,“哇”的一声,吐了出去,好在前边没人。要不又要污染几个人了。

看他那情况,午饭没吃上,肯定是把早饭都吐出去了。

赵小同也没办法,这是人的生理反应,总得让他反应过了。

其实他经过这么剧烈的摇晃也眩晕,也好难受,只是受过比这更高强度的训练,所以没吐出来,他头脑也很清醒的观察着船体,生怕船吃不住暴风巨浪的袭击来个大反转,那这么多人就全部葬身鱼腹了。

他发现船体在经受袭击后稍微偏离位置,始终能快速回到原始的平衡位置,说明船体在设计时就加入了平衡机制。无论你有再大的风浪,他的平衡依然要保持,也就放下了心来。

想到雷神船长必然心中有数,要不然他肯定会让大家准备什么救生衣,救生船。况且在这种危急关头,无论南来或者北去,都是要经过西风带的,科技发展到今天,什么西风带不西风带,我依然故我,该怎么地还是怎么地?

说起西风带,还真是个可恶的暴风带,基本位于北纬40度,南纬40度左右,起因是因为中纬度气流向极地输送形成了大风,但因地球的自转又产生了偏向力,把南半球的北风吹成了西北风,风速也很大,一般12级大风为每秒35米,而他最大可能达到每秒60米。

如果西风带的风很强,确实可怕,12级风能把人吹起,暴台风每秒60米的话,就可以直接把船吹起来,特别是在巨浪抛起的那一刻,能把船吹起,船底朝天反扣下来,船再有动力也是无力翻转,这就是为什么要设计平衡机制,船体内置有陀螺仪,在任何时候它能够保证底部先着地。

这就是雷横面对如此暴风骤浪,也没有在广播内通知人们做出应急反应。

当然,这时候做什么也没有作用,即使在巨浪中匆匆而逃,茫茫大海,随处可游 ,但这么大风,哪有活路。祈祷吧,听天由命吧。

雷横却祈祷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他和大副两人紧握舵盘,稳稳地操控着船,往正南方向垂直而去,他现在不管什么航线不航线。

对于突然产生的暴风,他也不是第1次应对。老实说这一次的暴风确实比历次见过的都可怕,以他目测现在的风应该超过了每秒40米,但那又如何,我雷横就没有过不去的风和浪。

在他和大副稳稳的掌控下,不到30分钟时间,船只驶离了巨浪区,船体进入了稳稳控制的状态,大副才看向雷横,雷横也看下了他,两人会心地相似而笑。都看到了对方额头上的汗珠,那么大的风出了汗,自然是冷汗。吓的!

雷横在广播内呼叫全体船员,带动乘客把各处清理一下。人们才清醒过来,知道最危险的风暴已经度过去了。

赵小同率先站起来,双手一举大声喊道:“咱们总队的,能行动的都站起来。”

呼啦一下子,大部分男人们站了起来。

维安娜,塔利亚也站了起来。伊利亚和玫琳凯挣扎了几下,觉得头还是晕,就没敢站起来。

赵小同让大家互相帮个忙,能行动的把吐了的,不能动的,搀扶回房间,并把房间收拾一下。现在在这儿能行动的把餐厅给打扫一下。

这样女的们基本就有人搀扶走了,张宝田过来把王元青,刘桐把刘宇民,有一位男的把刘文权也搀走了。

当然还有几个体质较差的也没法行动的,也叫人搀走了。

两个叫黄佳依,叶田田吐了一身的男生也回去清洗去了。

剩下的人在赵小同和于斌的带领下,把地上都清洗了,餐盘都清理重新洗了一遍。

雷横带着几个人赶来清理餐厅里时,餐厅己焕然一新,根本看不出原来狼藉遍地的景象。

雷横问赵小同:“你们清理的?”

赵小同回答:“是的,我的雷船长,你也不预警一下,吃饭的时候闹这一出,好多人吓出胃病了。”

雷横讪笑了一下,尴尬地说:“赵总啊,这海上也是,说起风就起风了,也没有告我呀。这也怪了,我们从来没经历这么大风的,我们船即使是12级大风也能抗得住,因为我的船是有平衡设计的,没想到风突然加大了,今天的风应该在15级以上,没想到啊。”

小同其实也理解,他就是想问一下。

他对雷横说:“这儿没事了,我带人看看我们的货物有没有损坏。”然后他和于斌带着人向甲板下面走去。

甲板地面上也是一片混乱,有些食品包装都被撕开口子了,牛肉等小包装撒的到处都是,帐篷的外包装也撕烂了,甩出不少帐蓬布来。但准备建房的保暖板,一开始装入的时候就靠墙固定着,没有因为船的剧烈颤动而摔坏。而最关心的重大设备,在装船时把防寒服等软包装塞入了内部和周边,加上被钢丝死死固定在船体上,竟然没有一点点损坏,还行。

问了一下随来的船员,才知道装船的时候是雷横亲自指挥的,所有的物品都经过了安装固定。所以避免了贵重物品的损坏。而后来的东西因为是食品类的,随时可取用,没有准备固定,工人装的时候也不上心,才导致到处散落。看来还是个有经验的船长啊。

几十人迅速清理了一下散乱的物品,把大的设备重新固定了,这样的话就再碰上这样的暴风雨,也不至于有一点松动。

一众人长舒了一口气,有惊无险。于斌 嘴里絮絮叨叨的,老天爷保佑,老天爷保佑。

引的其他人一直笑他。

维安娜她们回到船舱,地下到处都是乱七八糟,床上的东西都到了地下,她们的化妆品,女士用品,到处散落。

整个船上的人如同遭受了一番浩劫。

风很暴,浪甚巨。

船没翻,人健在。

侥幸逃生,

所有人都表现出了劫后余生的庆幸。

船再往南走,天气越来越冷,人们从夏天进入了冬天,两边可见的岛屿能隐约看到企鹅在上面跚跚而行。刘桐带领后勤保障组的,把属于每个人的防寒服都发到了人们手里。马上要进入南极圈了,温度越来越低。好多人原本只有夏装的,直接就穿上了防寒服。别说,防寒服虽臃肿,但不影响人活动。人们在舱内呆不住,基本是到外面蹓跶。有风也不觉得冷。只要不是大风,船不晃,船的甲板上总保持不少人。

海里也冷不丁会冒出一只海狮或海狗,有时这儿一露头,有时在远处游,海水倒是很清澈,只是缺少了热带海中的斑斓,没了五颜六色,少了不少惊艳,多了几分肃穆。

慢慢地进入了冰水混合的世界。有巨大的横在海面上的大冰架,有薄片一样的在水面飘浮的冰片。大冰架有大到高可仰望,小冰架,特别是岛屿旁的冰架可看到憩息在上面的海狮等动物。船只行进的速度也由原来的五六十节而降为了十五六节。

熟悉南极的船员们在没有来过的菜鸟们的奉承下正绘声绘色地讲起了南极的故事。他们手指天边白白的天际说那才是南极,咱们要到的是那个地方还要绕一个很大的圈子。

进入南极不多时天气忽然阴沉了下来,雷横估计要起风了,广播让各位都回舱内,不要到外面来,因为南极圈的风,也是常常大于十二级的。他也准备找个有两个大冰架的港内较安全的地方避避风。

再不想出现西风带那个惊涛骇浪的局面了。而且这个地方到处都是冰,稍微有些不注意就撞到冰山上面了。

船只在向海岸靠近。 人们有在舱内用望远镜观察周围的。

忽然,黄佳依在望远镜内看到有一个小房子似的物体矗在近岸边。也许是造化万物之时形成的类似小房子的山体。也许是前人留下的。好奇心顿起,她立刻通知了张宝田。

她来南极的目的就是想来猎奇。这个小屋一样的物体当然是她猎奇的一个重点内容。她怎么能轻易放过去。

张宝田也知道雷横船长到这个港内目的是来避风的,主要是怕有风,而且性格上他也不爱惹事。自然就没搭理她。

黄佳依可不想错过一个猎奇的机会,她急吼吼地跑到了船长室问雷横可不可以去岸上探一探,因为她看到一个小屋一样的建筑,应该是人类早期来南极留下的痕迹,她想去探一探,看一下老一辈人类留下的脚印。

雷横这次出海其实和探险没啥区别。因为这条航道不是已公布出来的航线,而是按照赵小同的目标地在绕着圈外向目标地靠进,当然沿途有什么他也不知道。顶不住黄佳依一个女人叽叽喳喳的缠得不行,他把船靠在了一个小小的冰架前对黄佳依道:

“你可以和几个人一起去,但不要一个人前去,另外最好乘无人机过去,否则看上去直线距离只有几里,如果要是步行的话,一天也去不了。”

是的,仅从这个小冰架到那个大冰架,步行的话他们是肯定过不去,如果要是在冰天雪地内行走到刚才看到的小屋,应该是困难不小的。所以说还是要有无人机助力。

这时候,赵小同见船靠了冰架,过来和雷横船长看看情况。

正好黄佳依叫上叶田田,张宝田 ,刘桐,刘宇明要去探访小屋。

听到他们要行动,赵小同也挺有兴致的。不过,他想到自己要是去,其他人也想去,乱套了。就放下了这个念头,只好嘱咐他们几人,要求安全第一,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只要看到起风立马降下无人机,防止无法操控无人机,出了事故。

无人机飞行尽量不要超过离地30米高,这样的话,出现突然有风也出不了太大的事,几个人点点头,防寒服全副武装,一台摄像机备上。

无人机原本是载货的,上面只有几个货物架和吊挂货物的搭扣挂钩。

5个人要乘坐一辆无人机,还得注意保持平衡,安排黄佳依固定在货架中间,张宝田刘桐分居两边,叶田田、刘宇明一前一后,这样机体相对平衡。

制作了五个三叉绑,固定在腿和腰上并与货架的固定搭扣从两边连好,试了试,还相对稳当。

黄佳依操控无人机在甲板上升降了好几次。大家觉得绑的适度,不紧不松。也适应了无人机的起落后,几个人乘着无人机在众目睽睽之下向着有小屋的冰山出发了。

无人机在空中晃晃悠悠的,几人都屏住呼吸,生怕一个不注意无人机摔下去。可能无人机也有陀螺仪设计,平衡功能很强大,怎么晃悠也没栽下去。

听着耳畔的风声,张宝田估量了一下应该在三级以下,这种风只能让在高空的人在无人机上能听到风声,对于在地面上正处于正常行走的人是没感觉的,因为相对速度的小。

无人机在近地20米左右的空中飞行,一会儿起飞一会儿往下降落,慢慢地的几个人通过肉眼也能看到那个被白雪覆盖的像小房子物体,远远的看起应该只是一间小屋,坡行顶,如果不是刻意的去观察,一般人只是以为是在山体中的一部分,也是黄佳依观察细致才看到了它。

房子正好位于距山顶不远处的两个山坳内,座南向北,如果确实人为建筑,说明建房人还是很有讲究的。山坳内避风雪。距山顶近,好近距去观察周围。

就在这时,叶田田忽然指着左边,漫天飞起的白雾茫茫的一片,铺天盖地而来,说道:“不好了,起风了。”

黄佳依朝她所指的方向看了过去,大约二里地以外已经是白雾迷茫的地天连接了,应该是大风,很大的风。连忙操控无人机降落到了一片凹地上,此时距小屋还不到200米距离,但最令人难过的是这儿是冰山,冰山呀。

冰山的200米,比平地1000米都难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