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底蕴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秦:自爆穿越,秦始皇心态崩了!
大秦东出,歼灭六国。
乃是奋六世之余烈,奋发图之。
直到秦始皇才终能完成天下一统的壮举。
为何韩信歼灭六国就这般容易?
不只是秦始皇疑惑,王离和蒙恬也心中极为疑虑。
他们两人可都或多或少参与了秦灭六国的战争。深知歼灭六国,极为艰难。
最后歼灭楚国,更是举大秦全国之力,才将其灭国。
韩信歼灭各诸侯国竟如此容易?
这还要归咎于项羽的分封。
项羽分封,毫无章法,全按诸侯与自己的关系亲疏去封领地。
这第便令众多诸侯不满。
第二这些被分封的诸侯,到达初到领地后,扎根不深。
尤其旧秦被一分为三,各自为政。虽不说相互仇敌,但至少不会相互帮衬。
这就给了刘季东出攻占旧秦的机会了!
而其他诸侯王?被分封到的领地根本不稳。
这个年代,朝廷是很难能伸手进入到村镇单位。大多都与当地大族合作。
这些被分封的外来诸侯,根本无法和世家大族紧密合作。
甚至当地的百姓都不一定支持你。
这也是他们虽然被封地封国,却无法调动当地的有生力量进行抵御敌军。
其防御能力,自然和六国无法比拟。
虽知六国时期,其对领土的管控极强。国内百姓有爱国之情,愿拼死抵御敌军。
六国,乃是奋全国之力抵御外敌。
被分封的诸侯国,则是仅依靠自身的军事力量。
这便是底蕴。
加之这些诸侯国,大多各自为战,基本上没有合纵连横的心思。自然被逐一击破。
就连站在项羽阵营的人,都皆连反叛项羽。如燕王藏荼,乃是项羽分封的人,与项羽走得近。最终却被韩信不费吹灰之力收服。
如此可见,其他诸侯王之间,凝聚力极弱。
加上萧何曾在秦王宫,获得了大秦天下的户籍山川等资料。韩信手握这些资料,对各诸侯国地界一清二楚。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韩信对诸侯地界了如指掌,自然可以做好应对之策。
比如背水一战,为何韩信能成功。后世的徐晃也曾使用此计策,却失败了?
因为在井陉口的地图上,赵军出战只能正面与汉军对战,而不是从两侧包抄。
且井陉口地形特殊,路面较窄,骑兵不能并排进攻。赵军的兵力优势在此地被严重削弱。
(此地仅说地形,不论骑兵等兵法,兵法之前已说过,不再赘述。)
就在这样的诸多局面上,秦末的这些诸侯国还没站稳脚,便被歼灭了。
“原来如此!”
王离闻言点了点头。
大秦将六国根基连根拔起,后世占领这些封地的诸侯王,没有站稳脚跟,便被尽皆消灭。
事实上,底蕴极为重要。
古代,交通落后,朝廷的触手想要伸入村镇极难。大多都是与大族世家合作。
所以才有一句话叫做“皇权不下乡”。
周朝时期,对天下的控制力极弱,所以才进行分封。对于当时的时代来说,分封制是最好的选择。
到了秦始皇时期,秦始皇依靠权柄,触手伸向天下。中央集权的威力,在此时得到体现。
故而才可做到郡县制。
即便如此,当遇到昏主胡亥时。各地起义接连爆发,便直接断掉了大秦的掌控。
如此也能看出,这些旧六国之地,大秦对其掌控力并不算强。
秦始皇重用法家,实行严苛律法,也算是一种变相的掌控这些百姓。
威严律法,令其不敢有所违逆。
秦始皇见李源徐徐道来,便点了点头:
“我大秦收纳六国土地众多,根基不稳,加上赵高祸国,终酿成此覆国之祸。”
大秦为何没有彻底歼灭六国贵族?
这便是因为,即便想要彻底歼灭,一时半会也不能完全做到。
大秦要做的,乃是徐徐图之。先收入领土,再逐渐减弱世家大族的权势。可惜在历史上,秦始皇半途崩阻。无法完成其宏愿。
如今他还在世,却已窥探未来。
更是从李源的话语中,找到了对抗大族的机会。
那便是纸张。
如果大秦真能大量产出这些纸张,将竹简抛弃,想必读书人的数量会变得井喷式增长。
虽然受制于各种限制,读书人的数量不会如后世那般多。但相比于春秋,必定不少。
如今的大秦,百姓大多文盲。能读书识字之人,家中皆有底蕴。
秦始皇焚书,其实质主要是统一思想的运动,非厌恶读书人。
封建时期,各大君王,皆有愚民政策。但对于广纳四海的秦始皇来说,却不需要。
如今读书人资源尽皆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若是能摆开他们的束缚,想必便能令大秦掌握天下更加牢固。
一念至此,秦始皇便问向李源:
“先生,这纸张,我大秦可否造出来?”
李斯闻言也看向李源。作为大秦丞相,他自然知道纸张对于大秦而言,意味着什么。
“造纸?”
李源眉头一皱,思虑片刻后便道:“可以一试。”
“好!”秦始皇闻言兴奋点头道:“先生若能造纸成功,便可解我大秦人才之苦。到时广纳四海,将各郡牢牢把控(指旧六国)”。
李源闻言点了点头,思虑半响后道:
“大秦想要突破屏障,广纳四海,其法须有变动,如耕战制度。”
李源之话,令秦始皇一愣。
大秦靠耕战制度,歼灭六国,称霸天下。怎么就过了?
“大秦靠耕战制激发百姓,令耕种勤奋,令杀敌勤奋。故而最终歼灭六国。”
“如今六国已灭,百越已征。陛下更是修建万里长城,令匈奴无法南下。故而,新融入大秦的旧六国百姓。无法在耕战制度中获得爵位。”
“无法获得爵位?”
秦始皇迟疑片刻,爵位问题,别说六国,就连秦国内部也有些许问题。一念至此他便问道:
“朕之子民,天下皆是。并不厚此薄彼,他们只需好好耕种即可。该有都会有。”
秦始皇话语虽然如此,但他作为大秦的掌管者,李源认为他或多或少也会更在乎秦人。
秦始皇话语顿了顿便接着道:
“依先生所看,如何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