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明:我朱允熥,监国大明 > 第七十三章 满脸不可置信

第七十三章 满脸不可置信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我朱允熥,监国大明!

第一代开国功臣还没有死绝。所以不正之风还没有滋生太多。勋贵们也远不是后世那种不识五谷的废物。而汤靰在汤和的要求下。根本就不敢做任何纨绔之事。在稻田里呆着的这段时间。汤靰也跟着这些老农学到了不少农桑知识。随着农桑知识的增加。

汤靰也越发的知道这些稻子的与众不同。不仅茎秆比普通的稻子壮硕。稻穗也要丰硕不少。就连种地的老农都连连赞叹。自己这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好的稻子。而这段经历也彻底的激发了汤靰心中对农事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流逝。

这些稻子也逐渐的褪去青绿。转变成丰收的金黄。等到稻子彻底成熟之后。汤靰便带着人,开始收割这片稻子。然后就在地头把这些稻子的产量统计出来。结果就得到一个令人激动的数字。一千五百斤!产量足足有一千五百斤!这已经不只是翻三番了。而是五番,甚至六番!汤靰直接傻眼了。这种产量是真实存在的吗?

随后汤靰便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自己的父亲汤和。汤和在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手都不由自主的一阵颤抖。满脸不可置信的问道:“你说的可都是真的?“汤靰点了点头说道:“千真万确!“

“孩儿已经反复称过好几遍了!“

汤和长出了一口气。

一屁股坐回到了凳子上。

随即又激动的站了起来:

”走,咱们爷俩一起去给陛下和太孙殿下道喜!“

说着便带着汤靰一起出门了。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魏国公府。徐辉祖带着这个喜悦来到了朱允题的住处。听到这两个人的话。朱允题笑着说道:

“没想到咱们大明的土地竟然如此肥沃。”“倒是我小看了。“一番话引得众人哈哈大笑。随后,困充通便证人取来日些稻谷。然后春成白米。亲自蒸成米饭来吃。朱元璋看着这些大米。眼里一阵心疼,觉得现在巧就是浪贾。这些大米当成稻子种下去。指不定明年长出多少粮食呢。却不料朱允题笑着说道:“皇爷爷,愿身为天明皇帝。”“于国于民有功。“

“这第一碗米,理应您老人家来尝!“听到朱允题的话。朱元璋没有多说什么。而是从朱允题的手里接过米饭。大口的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说道:“香!这大米真香!“

“以后咱们大明人人都能吃上这样的大米。““不仅要吃上,还要吃好,吃饱!“其余几人顿时连声附和,也端起大米吃了起来。吃完饭之后的朱元璋心情依然很高。和汤和在那里聊着以往的故事。朱允题等人就坐在那里安静的听着。朱允题从来都不觉得会烦。

因为从这些老人的故事里,罢够看到他们以前的隆嵘罗且。体会到那段真正的历史。就在这时。

一个锦衣卫从门外走了进来。

对朱元璋和朱雄英行礼道:“启禀陛下,太孙殿下。“”郑国公已经返回大明了。““特意派小人前来报告陛下和太孙殿下!”听到这个侍卫的话。朱元璋的脸上露出惊讶之色。这小子这么快就回来了?!。

朱允题笑着说道:

”郑国公在哪里呢?“

“让他赶紧来见我。“

听到朱允题的话。

锦衣卫的脸上露出一丝为难之色:

“回太孙殿下的话。”

“郑国公他现在还在海上漂着呢。“

朱元璋闻言立刻笑骂道:

“这个常升,鄙回来了还不菌日时间来见咱跟乐环殿下。““居然还在海上飘着。““怎么了?出海一趟觉得海上的生活要比陆地上的强?“

锦衣卫听到朱元璋的话,立刻说道:

“陛下,脚国公说是要看着船上的眼子。”

“等陛下和太孙殿下到了之后好把这些银子完好无缺的交到你们手上。“

朱元璋闻言再次笑道:

“能有多少银子,还能让一个国公亲自照看?““难不成有一船的银子?“朱允题听到这番话之后,心中不由得一动。看来这笔银子肯定不会少。

不过想想也是,如果找不到那个银矿倒也罢了。找到之后,置定不会只拉日点眼子回来。汤和等人只知道当初常升去东瀛是个蓝玉送火炮。但却不知道常升居然还带回来了许多银子。所以心中的惊讶要比朱元璋来的更多。而在自己孙子和老兄弟的陪伴下。

放下了政务的朱元璋也渐渐的变得平易近人了起来。

”既然这小子不回来,咱们就去看看。“

“看常升这小子究竟带回来多少银子。“

“要是少了,堕可是要打他的板子的。”

有了朱元璋的吩咐。

其余人自然不敢怠慢。

很快,几个车驾就从金陵出发。

朝着常升所在的地方就奔了过去。

朱元璋和汤和还有朱允题三个人坐在同一辆马车里。朱元璋看着行进的路程。开始回忆起当年是如何打张士诚的。“咱们兄弟当年立足金陵。”“不想被别人吃掉,就只能吃掉别人。““偏偏这个张士诚是个没眼力见的。”“大家都是义军,不团结起来对付前元蒙古人。““反而盯着咱们的这块小底盘想要吞下去。““这种鼠目寸光的人,咱从一开始就没有把他放在眼里。““等灭了陈友谅,拿下徐州地方。““他张士诚就成了瓮中之鳖。““方国珍之流就更不用说了。““根本就不是咱们的对手!”

汤和听到这番话之后,不大不小的拍了个马屁说道:“陛下当初是潜龙在渊,岂是这些小鱼小虾能够比得上的。”

朱元璋闻言不由得哈哈大笑。

当初那么多的义军,到最后只有自己存活下来。

并且还建立了大明。

说一句潜龙在渊也丝毫不为过。

朱允题一边附和着自己皇爷爷说笑。

一边被墩的龇牙咧嘴。

之前在京城的时候尚且没有多大的感受。毕竟京城里路可都是青石板铺的。并且每年都会有专门的人去维护。然而出了城之后。这些夯土修建的管道。着实让朱允题这个享受惯了后世那种舒适平坦大马路的人感到十分的不适。

这趟回来之后。

自己一定要把这些路全都修成水泥路!

朱允题暗自在心中下定决心。经过了一天的奔波。众人在锦衣卫的指引下。终于来到了常升停泊的码头。而已经得到消息的常升已经在岸边等候了。看到朱元璋和朱允题之后。立刻上前行礼道:

“臣常升参见陛下,太孙殿下“I|。““陛下,太孙殿下,臣不辱使命。““已经把那些火炮全都送到蓝大将军到手里了。””臣此次回来,他需回来了些银两。““就在船上装着呢。“听到常升的话。朱元璋的脸上也是露出了一抹激动之色。

大明缺银子几乎已经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了。

除了当初元顺帝北逃带走的大量金银之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大明本来就缺银子。

而这种情况要一直持续到后世隆庆开海,海量的白银涌入大明才得以缓解。所以在此之前,民间的百姓交易,匹平鄙是清日画的国钱。很少有有白银交易的现象。现在常升从海外运回来银两。朱元璋的心中当然高兴了。因为这可是白花花的银子。而不是什么折色。

“千里迢迢的运回来这一船银子。““你辛苦了,咱心里有数。“朱元璋难得的拍了拍常升的肩膀。然而令朱元璋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若是放在以往,自己表现出这个动作的时候。常升早就已经激动的对自己行礼谢恩了。可是这一次,当开不仅没有想象王的行和厨愿。反而脸上露出一丝古怪之色。“陛下,臣带过来的银子不是一船。“常升开口说道。朱元璋点了点头说道:“没关系,半船也行。““咱可是穷惯了的,不挑。”一番话引得在场众人都笑出了声。

却不料常升摇头说道:“也不是半船。“

朱元璋这一次不笑了,而是皱起了眉头。要是连半船都没有。

那么远兴师动众,可就有点划不来了。“没关系,银子不是重点。“

“把这些倭寇连根拔起,也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了。”朱元璋很能想得开。

一开始自己的目标就不是瞄着银子去的。

而是按照朱允题说的,让沿海的百姓不再受到倭寇的祸害。此时的朱允题在一旁已经快要憋不住笑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