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玉米推广种植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胎穿好种田,我的十个三年规划!
第二天,常安谷便去将管老头接到了常兴村,让他和常疯子住到了一起。
他们两个本就是多年损友,如今年纪大了也不消停,每日里除了遛弯便是吵架。
常疯子腿脚不便,管老头便推着他在村子里到处晃悠,可这丝毫不影响嘴上输出的速度。
学堂里一干小孩子,整日里下了课便跟在两个人身边看热闹,那景象,可以称得上浩浩荡荡!
这可把常安谷愁坏了:
先生和师父总吵架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常安谷分别找两个老人做工作,知道他们关系好,还是要稍微收敛一下的,免得教坏了小朋友。
结果两个老人异口同声:
“和我说没有用,都是他找茬儿,他就是闲的!”
“哦~”常安谷恍然大悟。
闲的呀,那不闲不就行了吗?
为了丰富两位老人的晚年生活,常安谷在他们的住处安装了一个大磨盘,又给他们添置了一头驴。
果然,两个人便不吵架了,因为这驴是个活泼的,每天“吭啊吭啊”地叫个没完,于是两人的的口水开始一致对驴……
不过两个人的生活确实是丰富起来了:
他们在磨盘旁边放置了两张躺椅,二人每日早便开始一左一右分庭抗礼,监督驴子转圈磨玉米,有小孩子来,便指使他们去给驴子割草。
回来视割草数量给一个机关小玩具或者一升玉米糁、玉米面。
拿了玉米面回家的孩子,家里不认识是什么东西,便拿了来问。
两位老人当即现场制作玉米粥和玉米饼,并热情邀请前来的家长、孩子一同用饭。
如此一来,村里的人便知道了玉米、吃到了玉米,两位老人几乎每隔几天都有不同的人来陪着吃饭。
过了数月,全村老少都知道了一种新粮食——玉米。
就是之前常安谷叔伯们某块地里,长得高大粗壮,他们曾经以为是杂草的东西。
两位老人化身玉米宣传大使,开始和络绎不绝前来问询的村民讲玉米的高产、玉米的种植、玉米的养身作用……
时隔多年,常兴村再次兴起了一股“以粮换种”的热潮。
再到夏天的时候,常安谷带着常安六和李家姝回到常兴村,亲自指导村民们种植新粮玉米。
一个月,两个月……
时间短时还不显,时间一长,常兴村田野的与众不同再次吸引了邻村部分村民的注意。
因为有冬小麦事件的教训,他们不敢随意笑话常兴村人,于是便真诚询问:
”你们村这是咋了,地里怎么都不种粮了呢?是不是有什么发财的新门道?”
“种得是粮,不种粮吃啥!不过是一种新粮,叫玉米……”
玉米?
没听说过……
新粮?
那询问的人看了看种得大片大片的玉米叹气:
确实是应该心凉……
他年轻时也曾经走南闯北,见识不少,就是没有听说过一种粮叫玉米。
他曾在别的州府见过一种长得高的粮食,不过人家叫高粱,顶端粮穗大而饱满,看着就喜人,而这个什么玉米……
这怕是一个村的人都被骗了吧!
他一脸惋惜地拍了拍常兴村人的肩膀,摇头摆脑地走了。
常兴村“傻蛋”的名声在暗地里传得风生水起。
有村民出去晃悠,听到这一称呼既愤怒又莫名其妙:
“咱们村摆脱‘傻蛋’称号许多年,什么时候又成‘傻蛋’了?
到底是哪个王八蛋,在外面干了蠢事,败坏了村里的名声?”
常兴村为了查出这个“败类”,废了好一阵子的功夫,把村头常二去年在隔壁村荒无人烟的小路上掉进泥坑的事情都查出来了,愣是没查出那个败坏村里名声的“畜生”。
于是为大家纷纷冲着无辜的常二开炮,认为一定是他在隔壁村掉进泥坑的事被人看见了,所以才被又说成傻蛋。
得出这一结论的常兴村人纷纷辟谣,说“常二个人行为与常兴村无关”,常二自己是傻蛋,常兴村的其他村民不是傻蛋。
邻村人一听大惊,连忙问这常二是做什么发了财,竟然能买下全村的地,大家这才察觉到不对。
沉冤昭雪的常二喜极而泣。
他就说当时他检查过好多遍,一路上绝对没人看到他的惨状,那个“傻蛋”怎么可能是他!
现在好了,全村都和他一块儿成了傻蛋,他前些天的委屈突然一下子烟消云散。
得知真相的常兴村人有口难言,无论他们怎么解释这玉米的好处,人家都认定了你是狡辩,于是只好闷头不理窗外事,扛着锄头只闷头种地。
常安稻觉得这股风气正好可以利用,于是叫了常安谷一起,打造了一个移动小吃车,雇人在各村和县里卖起了嫩玉米。
现煮现卖,香甜可口。
孩子们被香气吸引,闹着要买一个尝尝;
大人听说是傻蛋村的玉米,也实在忍不住好奇。
于是这煮嫩玉米一时间竟然供不应求。
但能产嫩玉米的时候很快过去,煮嫩玉米的移动小吃车一夜间销声匿迹。
刚尝到甜头的小孩子还没吃腻,到处嚷嚷着要玉米。
而大人们虽然心里也痒痒,但仍耐得住气:
便是能吃,他们依旧是傻蛋,这新鲜的粮食玉米种出来也没用,人家粮铺不收啊!
他们种了一亩两亩的还能自己家里吃,种了五亩十亩的,要怎么吃得完?
种全种了玉米的人家更倒霉,税收不收玉米,他们便只能交钱,偏偏又卖不出去……
这还不是傻蛋?
努力帮村里摆脱“傻蛋”称号的常安谷,此时正和大姐常安稻打算去县令那里做客。
县令郑班对待救命恩人十分敬重,一听说外面的人是常安谷,立刻整理衣冠亲自出门把人迎了进来,端茶倒水摆果盘,亲力亲为。
这过分热情倒让常安谷有些受宠若惊。
“郑大人不必如此,之前算是救大人一命,但后来大人给了我们一百两金,恩情便已还清,我们这次来是有事要了解一下,大人公事公办即可。”
郑班摆摆手:“恩人这话说的,公事自该公办,但救命之恩,却不是一百两金便还得清的,恩人有话尽管问,我自是知无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