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在乱世搞基建当女帝 > 第89章 吕乾月起义与楚熠委屈

第89章 吕乾月起义与楚熠委屈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在乱世搞基建当女帝!

南方六郡,在严重的春旱之后,在夏季却迎来了连绵不绝的暴雨与大风。

这场旱涝相随的大灾,终于引发了原历史上的那场农民大起义。

——这个消息还是霍安从南郡带回来的。

霍岩负责联系转运会稽郡的霍家旧部,霍安则是去了中南的南郡。

他走的陆路,去时人少,腿脚还算快。

回来带的人多,只能分批次扮做商队,从西边绕了一大圈,直抵岭北草原。

他在路上的时候,时不时遇上从东南往西逃的灾民。

拼拼凑凑,也就听说了一些消息。

一个叫吕乾月的会稽郡元川县人,召集了一批青壮灾民,杀光了他的主家,然后开仓放粮,接济县里的穷苦百姓。

单凭这一举动,众多饥民纷纷响应加入他的队伍。

只花了半个月,他就带着饥民们占了元川县。

“殿下,属下行至三川郡时,听说吕乾月已经拿下了整个会稽郡,并自封为存义大将军。”

毡房内,霍安单膝跪于楚襄面前, 将自己一路所见所闻,悉数讲来。

他所述的,与史料记载基本吻合。

原历史上,因为各地藩王心怀鬼胎,没人愿意花精力去镇压起义,反而利诱拉拢吕乾月。

不过吕乾月此人草莽出身,又连连大捷,令他自视甚高,自然不愿意接受“招安”。

而当下,各地藩王有没有暗地里拉拢吕乾月,无从查证。

不过的确无人愿意当“出头鸟”,都在观望。

只待有人耐不住性子,率先出兵。

等双方打个你死我活了,第三方再出来“打扫战场”。

谁都想当那个渔翁得利的渔翁。

何况遭灾的南方六郡,刚好是不同藩王的封地。

纵然出兵要管,那也只能管管自己的封地。

就在六郡的政治与军事势力互相拉扯、试探的时候,这支农民起义军,以疾风扫落叶的速度,飞快地壮大了。

楚襄忙着给霍家旧部整编、换装的时候,吕乾月已经带着他的存义军渡过了天堑正江,继续南下。

开山路八百里,直接进入闽中郡,攻克其治所临福县。

——以闽中郡为始,再往南,便是大燕统治最薄弱的地区之一。

比起因为偏远苦寒而不被重视的辽东,闽中以南,比较富庶,大燕历代统治者都十分想完全掌控这里。

可惜因为崎岖复杂的水文地貌,加上骁勇善战的各族部落众多,历代统治者都只能被迫隔正江与之相望。

吕乾月就在闽中郡落了脚,将此处发展成了他的大本营。

轮航的船只每个月都会将南方的新消息传过来。

得知吕乾月到了闽中郡,霍浔看着舆图的神色便越发凝重。

此刻哪怕那六郡已经意识到事态失控,想要补救也来不及了。

天堑正江就是吕乾月最好的防线。

况且那几个藩王可不会团结一心,即便凑到一块,暗地里也想法子让对方的人冲在最前头当炮灰。

这样各怀异心的队伍,怎么可能是吕乾月的对手?

皇帝远在盛京,一道圣旨发下来,落到藩王耳里,有如耳旁风,他们最多点齐封地兵马,做做样子。

真要抛头颅洒热血,是不可能的。

皇帝手里虽然有神使军,却一直都是拱卫盛京的,那也是他最大的底牌。

他不可能派到闽中郡去平乱。

如此一来,吕乾月今后不知会发展到何种地步。

盛京城里,楚熠已经快要气疯了——主要是因为存义大军打出的那句“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也就是说他的皇位来路不正,失德于天下,应当被有德之人取而代之。

明明已经当了好几年皇帝了,他最在意的还是别人拿他窃取皇位之事说事。

看着满目狼藉的帝王寝殿,薛复捧着粥碗,淡定地跨过瓷瓶碎片,走到独坐在床榻之上的帝王身边。

他没有行礼,径直抬起手,舀了一勺桂花甜粥,喂到帝王跟前。

“陛下,您一整日都没进食了,喝一点粥吧。”

他和其他人不一样,从来不害怕盛怒中的帝王。

就连太后也会在帝王发脾气时,适时地避开。

唯独他不会。

他的语气甚至温柔的像是正在安抚一个闹别扭的小孩子。

楚熠终于扭头看他:“他们说朕德不配位,说各地天灾频发,是因为上天降罪于朕。”

楚熠好委屈。

薛复替他挽起垂在脸侧的一缕头发,很贴心地安慰。

“既要举事,定要有名目,何况是起兵造反,自然得编个大义名分出来。陛下何苦要将一群泥腿子的妄语放在心上。”

的确是妄语!

楚熠重重哼了一声:“那姓吕的倒是聪明,龟缩在闽中郡,知道朕一时半会儿不能拿他怎么样!”

沈昌禹的虎威军驻守在安西,防御西北边境,那是绝不能妄动的。

各路中尉军拱卫在盛京周围,部分神使军在渭河附近镇压暴乱。

大概是受了吕乾月的影响,原本渭河两岸的各州百姓只是小打小闹,如今也敢举着推翻暴政的旗号集结成群、试图跟着起事造反了。

吕乾月远在南方,他鞭长莫及,渭河可在他眼皮子底下——那群乌合之众未免太不把他放在眼里了。

所以北边一切尚算安定,皆在他掌控之中。

但是一想到那些藩王,楚熠又恨得牙痒痒。

说起来,这些人都是老祖宗遗留下来的麻烦。

开国君主楚辞从尸山血海里夺得天下,定国之后,跟随楚辞浴血奋战的开国功臣们大多都封了藩王。

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几次藩王之乱后,这些藩王的封地、权力有所收缩,倒不至于威胁皇权。

但这些人多多少少都生出了狼子野心。

比如在吕乾月一事上,没有一个人有为君王排忧解难的臣子觉悟,纷纷袖手观望。

楚熠气急之时,也想过御驾亲征,以天子之威施压东南的藩王,出兵征讨吕乾月。

但仔细一想,此举过于冲动,他怕自己有去无回。

于是,他暂时只能憋着满腔怒火,静观吕乾月下一步动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