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在乱世搞基建当女帝 > 第83章 论功行赏与破伤风

第83章 论功行赏与破伤风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在乱世搞基建当女帝!

齐柔随着队伍出了城。

她回头看时,似乎还能看到丈夫抱着女儿目送她“出征”。

殿下先前说过,一切遵循自愿原则。

有后顾之忧的,尽可以退出。

齐柔动摇过,但是在丈夫与公婆的支持下,她选择了“迎战”。

退缩并不能让她成长,拥有足够的勇气才是一个人慢慢强大起来的基础。

她只有真正强大起来,才能更长久地保护女儿和家人。

鼠疫治疗期间,楚襄其实比谁都紧张。

好在实际情况比她想象的要好得多。

还是那句话,鼠疫发病快,能活着到辽东,就意味着大多数人没有染上。

一些有症状的也是轻型,经过链霉素注射和辅助药物的治疗,康复也很快。

而在寻春的带领下,那些医学生们的优秀表现,也令楚襄喜出望外。

其实,这才是最令她欣慰的地方。

这场考试,他们的分数远在及格线之上。

确认防疫营地的一切尽在掌控后,楚襄这才分出心思来查看霍安送过来的战报。

她从不怀疑霍浔的能力,所以战果在她意料之中。

唯一一点令她欣喜的是,霍浔说达连部落不仅有大量的马羊,还有黄牛!

黄牛,楚襄将这一点记在心里,然后合上战报,当即开始了论功行赏的工作。

不过赏的不是军士本人, 而是他们的家人。

其中不乏赋税减免、银钱补贴等奖励。

此举,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笼络军士的心。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吸引州内尚未投军的青壮。

另外,一些孩子也成长到了十三周岁,达到了入军条件。

她还是需要源源不断的军员补充——后期,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代郡的灾民也是她募兵的对象。

论功行赏之后,楚襄抽调了城内的建筑队与学堂的数名先生出来,稍后跟着霍安一同返回岭北草原。

她需要在草原建冰窖,以后用来储存和运输各种奶制品。

学堂先生则是要去草原负责开化、教育工作。

为了方便管理和沟通,达连部落俘虏不论男女老少,是必须接受教育的,基础的扫盲工作必不可少。

其次,军士们除了日常训练外,也得上上文化课,特别是刚入军十几岁的孩子。

他们十三岁之前在学堂听过课,投了军,还得继续上课。

楚襄安排好人手,便命令霍安早日启程。

“你告诉霍浔,等代郡灾民的事一过,本宫会亲自去一趟草原。”

岭北草原之征大捷、论功行赏的告示才贴出去不久,各县城的行赏落实工作也才展开。

新一轮的投军潮,估计要等等才来。

到时候,她再带着新投军的人一块去草原。

她得去草原教箛族牧民如何制作后世的奶制品。

另外,还得围绕那里的黄牛做些安排。

她一直在考虑,如何保证军士们在行军途中或者在战场上,有稳定的肉食补充。

单纯从系统商城里购买肉脯肉干,她的学分和家底顶不住。

况且接下来的系统余额,她想尽量投资在药物与医疗防护上。

所以她只能自己制肉脯,猪肉虽然有莫族供应,但是要长期供应规模越来越大的军队,也是有些吃力的。

好消息是,今春莫族的母猪们产崽,送了很多阉割后的小猪仔来辽东。

楚襄决定之后将猪仔分发给有条件的百姓们饲养,这样一来,百姓就可以在吃肉一事上,做到自给自足。

莫族的猪肉可以集中供应于军队。

仅仅是猪肉脯的话,楚襄还不是很满意,有牛肉干最好。

只是生牛肉做成牛肉干,会缩水很多,她要看看黄牛的具体数量,再考虑要不要这样做。

可惜没有专业产奶的奶牛……楚襄有点遗憾。

但是仔细想想,奶牛差不多是大燕一千多年后,由传教士和侵略者引种杂交,从西洋传过来的。

算了算了,不想了。

楚襄收敛乱糟糟的思绪,静了静心后,提笔写了封信。

在霍安一行人离开那天,将信交给了霍安,吩咐他到了草原就转交给霍浔。

霍安走了后,楚襄勉强松了口气,感觉许多事情好像终于告一段落了。

然而不等她稍微放松一下,防疫营地那边传来了不太好的消息。

灾民没染上鼠疫,却有人慢慢出现了说话不清、进食困难、四肢发硬的症状。

甚至有人会突然的全身抽搐,呼吸急促。

地动后可能爆发的传染病,除了鼠疫外,还有哪些?

痢疾、霍乱、甲肝、伤寒?

楚襄的脑子飞速转了一圈,却没想到符合上述症状的传染病。

等等,除了传染病,还有……破伤风!

房屋倒塌后,泥土、瓦砾、锈物满地,所有人都可能受到外伤。

事实上,简单的被木刺刺伤,都有概率发展成破伤风。

何况灾民们受伤时,通常都是随便抓起布条包扎捆绑了事。

这种简单粗暴的止血方式正是导致破伤风的最直接原因。

破伤风的潜伏期有长有短,病情轻重不一。

营地那边报过来的症状已经很严重了。

楚襄顾不得细想,连忙赶过去,但还是晚了。

那个病人还是在痉挛中死于窒息。

——齐柔已经在课堂上学过了破伤风的概念,她知道病人身上有外伤时,必须彻底清创,用专业的消毒制剂冲洗、湿敷伤口。

她明明认真听了课的,却还是不够“细心”。

在她面前死去的病人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母女俩好不容易从地动中活下来。

一路艰难跋涉,走到了这里。

她以为她们会像她从前一样,即将在辽东迎来新生。

可她亲眼看着她死在了她面前。

楚襄到的时候,齐柔跪在病人面前,满脸都是泪水,却又没有哭出声。

她整个人似乎都被哀伤、无力、自责与自我怀疑等等各种消极情绪包裹了。

楚襄张了张嘴,一个字都没能说出来。

她忽然意识到一件事,她从来没有教她的学生们,如何直面“死亡”。

她忘记告诉他们,如果有病人不幸去世,那不是他们的错。

错的是这个糟糕的时代。

齐柔已经在病人生命的最后时刻,努力挽救她的生命了。

但是想要救这个病人,需要进行气管插管、需要吸氧、需要清洁导管、需要呼吸道湿化、需要进重症监护室,需要随时监测她的生命指征……

需要很多很多,可都是他们目前做不到的。

楚襄想,她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普及“细菌”的概念。

让普通百姓学会如何自救与自我保护。

这个插曲最后的结局是,那个失去母亲的小女孩成了永宁福利院第一个收容的孩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