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在乱世搞基建当女帝 > 第160章 加入战局与看戏吃瓜

第160章 加入战局与看戏吃瓜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在乱世搞基建当女帝!

过去的这四个月,细雨连绵,天气寒冷,道路泥泞,从三川、许昌以及陈郡来的后勤转运自然受到了影响。

防雨防寒的军服、粮食燃料都出现了供应不足的情况。

兵士们的伙食慢慢从小米制成的干饭、麦子做成的麦饼变成了豆粥与大麦粥,作为副食的野菜与树皮也日渐难以获取。

肉食倒是不缺。

他们身后砀郡各县的老人妇孺与幼童们“供应”及时。

就连生理需求都得以在妇孺与幼童们身上得到满足,夜晚短暂的狂欢让他们在生死高压之下有一丝喘息之机。

及时行乐的心态成了主导。

战争摧毁了一切,也摧毁了他们的精神状态。

现在就是一群疯子在打仗。

李慎之看着围着篝火跳舞、欢愉、吃肉的兵士们,已经察觉到了不妙。

彭城背后有富庶的东海郡作为依托,即便这一仗可能掏空了东海的粮仓,可还有琅琊郡、薛郡等地,源源不断地补上。

他的大军们怕是耗不下去了。

退兵,还是背水一战,他需要尽早做个决断。

然而李慎之没想到的是,打破这一艰难局面的,竟然是南下的新任河东王。

…………

坐拥邯郸与河内郡的河中王实在不堪一击,投奔他的沈昌禹在关键时刻竟成了劝降的主力军。

与河东的实力相差悬殊,誓死抵抗无疑是白白送命。

何况,沈昌禹的儿子沈归死于虞饶县,死在李慎之的手上——沈昌禹与李慎之的新仇旧恨数都数不清。

若是不亲手杀了李慎之,沈昌禹必定死不瞑目。

当邯郸轻易地落入骆七手中后,沈昌禹就知道河内郡早晚也是守不住的,干脆识相地投降让道,好歹还能苟且偷生。

唯一能指望的大将都带头投降了,河中王还有什么可挣扎的呢?

骆七顺利地“借道”南下了。

途中,陈宣是有些犹疑的,“咱们不等一等吗?坐山观虎斗,等李慎之与东海两败俱伤,咱们再入场不是更好?”

骆七却道:“若是两虎一死一活,活下来的那只会变得更强大。况且眼前的局势一目了然。”

李慎之如何耗得过东海王?

东海、琅琊、薛郡、胶东、临淄哪一处不富庶?

东海王从一个兵弱的财源型藩王一步步走到今天,可见此人不可小觑。

一旦李慎之兵败于此,麾下数十万大军,尽归东海,那才真是棘手了。

骆七习惯性地摩挲着匕首,在黑夜中眯了眯眼。

“战火还是烧在别人的地盘上好,咱们何苦要替东海打跑李慎之?东海难道会感谢本王不成?”

“李慎之在彭城耗了这么久,兵力与士气都大不如前,攻下彭城之后,再收拾他也来得及。”

陈宣知道把局势搅的越乱越好,但是……

“沈昌禹当初投降的条件之一就是要咱们帮忙杀了李慎之。若是我们帮着李慎之攻打彭城,就怕他要生乱。”

对此,骆七只是嘲弄一笑,“若他要坏本王大计,杀了便是。不过他是个聪明人,不会不懂本王用意。”

“都能忍辱投降了,也就不急在这一时。”

两人正说着,有心腹匆匆忙忙来报:“大王,戎族的几个刺头又和咱们的人干起来了。”

此次南下,骆七自然要留一部分人固守老家,空缺则由戎族派人填补上,又在河中一带补充了些兵源。

人多势众的同时,内部难免有些小矛盾。

戎族好斗,河东的兵又排挤轻视他们,一路摩擦不断。

幸亏骆七在军中的威望无人可及,他又因为骁勇善战,几次大败戎族,颇得几分戎族的敬重——若是换了别人,十之八九带不好这支混合军。

骆七次次耐着性子去解决小矛盾,到最后他被迫加快了行军脚步。

只愿早日到砀郡。

上了战场,这些人的一身精力就有发泄之处了。

康平十二年,五月。

河东王率领大军,从砀郡北边的留县南下,围攻彭城。

彭城遭遇两面夹击,本来大好的形势瞬间反转。

城中主将立即写信给东海王,请求支援。

接到彭城的告急信后,东海王立即指派薛县与邳县守军分别南下与西进,驰援彭城。

另一边,骆七与李慎之不约而同地停下了攻城的举动。

这两个年龄相仿的出色将领,并无任何信件往来,此刻却是心有灵犀似的,做出了同一决定。

围点打援。

李慎之派人北上,于离山湖畔伏击来自薛县的援军。

而骆七则是命陈宣继续东进,截停从邳县急速西来的军队。

…………

围绕着彭城,三方人马打得昏天黑地。

楚襄起初还看战报看得津津有味,后来发现总是吃不到第一手的热乎瓜,她对看战报也没什么兴趣了。

反正一句话,打得难舍难分呗。

当然,中间还是出现了个小插曲。

骆七成为新的河东王之后,楚襄立即迫不及待地跑去地牢,与她的五皇兄分享这个令人惊喜的消息。

“皇兄还记得当年逃出盛京的七哥楚温吗?他现在是大权在握的河东王了哦。”

楚熠在地牢里待久了,不见阳光,皮肤白得没有一丝血色。

整个人也变得像只迟钝的木偶似的,光是抬头都有些费力。

他呆呆地看着楚襄,双眼不聚焦,像是没听明白她在说什么。

楚襄耐心地又道:“我怕五哥伤心,之前便没把心中的猜测告诉五哥——我猜呀,太后娘娘应该是早就与七哥搭上了线,眼见五哥大势已去,就及时逃去了河东。”

“太后娘娘还是挺有眼光的嘛,知道哪个儿子更争气些。”

“不过话说回来,当年七哥能顺利从盛京逃出去,其中一定少不了太后娘娘的帮助,他们母子也算是互相救赎了,还真是感人呐。”

楚熠还是呆呆的,无神的双眸缓慢地动了下。

楚襄懒得等他锈死的脑袋重新转动,说完便出了地牢。

走了没多远,就听到地牢里传来撕心裂肺的嚎叫。

系统幽幽地叹了一句:“叫的好凄惨呐,我突然觉得楚熠还挺可怜的。”

楚襄随手剥了颗牛奶糖往嘴里一丢,“他谋夺皇位、鸟尽弓藏、排除异己、赶我去辽东、劳民伤财修渭河行宫的时候,你怎么不说他可怜?”

系统:“……”

系统支吾了两声,心虚地转移话题:“巴蜀与越地的春耕都已结束,三段运河也正式竣工,越地五岭的军事要塞全都修建完毕,万事俱备,咱们是不是也该去收拾正江中游的四郡啦?”

歇了些时日,楚襄是有些懈怠了。

她叹了口气,随即就去整合军队、船只、武器与粮草。

康平十二年,六月。

一支浩浩荡荡的船队,从正江上游出发,顺流东进,直抵黔中郡的黔江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