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一战灭国,天下皆惊!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盘点历史十大意难平,万界泪目!
【有了上次与北汉的战争打底,这次你倒是不用再御驾亲征。】
【况且,后蜀的实力,也比不上次北汉与辽国的联军实力。】
【故此,坐镇中央,乃是最好的选择。】
【公元955年,你派向训、王景率军西征后蜀,欲收复秦、凤、成、阶四州之地。】
【七月,向训等被阻于凤州,战事此刻陷入了僵局之中。且,西征大军的军需供应不继,朝臣们执意请求罢兵。】
【你自然是不甘心就此撤军。因此,你派自己的心腹之人,赵匡胤作为特使前往秦州前线视察战局。】
【赵匡胤也是一名军事天才,不可多得之人,他返回后,认为定能获胜,从而坚定了你的攻讨之志。】
【果然!你与赵匡胤的判断都是正确的。】
【九月,王景所率的大军,大破后蜀,尽收四州之地于囊中。】
【前后不过四个月的时间,在你的坚持之下,后蜀国灭,国家版图再次扩大。】
【自你姑父手中接过这个国家,不过短短的两年时间。】
【国家版图就在伱的手中得到了扩大!】
【朝臣们纷纷为你颂歌,认定你就是那上天降生的一统天下的明主!】
【很快!】
【大军班师回朝,但你并没有停下征伐的脚步。】
【南方的南唐,在你的身后虎视眈眈,若是要想北进,那么必须先将南唐彻底征服才行。】
【故此,同年,你准备挥师南下,讨伐南唐。】
……
随着陈元解说到这里,苍穹金榜之上再次浮现出了画面。
画面之中。
金銮殿上。
“陛下,西征大军战事不利,粮草有些供应不继,臣以为,当先回师撤军,待得来年秋收之后,再行征讨事宜。”
随着此老臣谏言之后。
大多朝臣们纷纷站出来附和。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异口同声,几乎是事前商量好的一样。
不过!
倒不是说朝臣们不服从他,只是他们的嗅觉不够敏锐。
单纯的认为行军收到阻挡,且粮草不继,此等情况之下,当回撤大军。
面对此等情景。
高居于龙椅之上的他,环顾殿内群臣,一言不发。
其实!
他知道,当下后蜀已经到了山穷水尽,负隅顽抗的地步。
只不过是提着最后一口气,拼死抵挡罢了!
但!
只要稍有颓势,后蜀便会彻底溃败。
奈何,朝臣们却是不懂这般道理。
微微思索之后,他朗声道:
“赵匡胤何在?”
“臣在!”
殿内,器宇轩昂的赵匡胤拱手出列。
“朕命你速往西军前线,视察军情,昼夜兼程,不得有误!”
“臣领命!”
……
等到赵匡胤回来之后,他用在前线的所见,细细分析,用道理与实事折服了百官。
此刻!
高居在龙椅之上的他,对赵匡胤愈发的欣赏。
有此人辅佐,何愁天下不得也?
他的心中如是想到。
很快!
后蜀被灭国,朝臣们对于他和赵匡胤的判断,甚是敬佩!
……
此刻!
万界时空的观众们,看着苍穹之上的盘点,纷纷为之叹服。
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就灭了一个国家。
虽然这个国家不是那么的强大!
但,好歹也是个国家啊!
且!
此乃群雄割据的乱世,诸王治国,大多以兵事为先。
相比于太平盛世,军力是强出一大截的!
在这种局面之下,能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里,剿灭一国,其才能更加彰显的淋漓尽致。
“金榜之上的这位,可称之为人杰也!”
“于乱世之中降生,宛若耀眼的太阳,这等人,注定是降生于这个时代的救世之人!”
“正如他当初许下的救世之愿望,登上帝位之后,他就竭尽全力的去行统一之事,因为这是当初姑父在书房之中,告诉他的救世之道。”
“何以救世?唯有一统!”
……
大秦时空。
大秦军神王翦看着苍穹之上的画面。
当看到西征大军,久久不能前的时候,朝臣们纷纷倡议撤军。
但,唯有金榜这位和赵匡胤坚持继续进攻。
看到这里。
王翦的心中颇有共鸣。
“军事之精妙之道,往往不能被常人所理解啊!”
正如他所说的一样。
军事的精妙之处,确实不是常人所能理解。
就像当初秦始皇问他,剿灭楚国需要多少兵力。
他直接张口索要六十万大军,当时把秦始皇都给吓了一跳。
秦始皇犹豫之后,后来让只需要二十万大军的李信前去剿灭楚国。
奈何!
李信这一去,非但未能建功,连那二十万大军,都差点给葬送完了。
之后,秦始皇只好给了王翦六十万大军。
后来,王翦也是不负众望,彻底的剿灭沃野五千里,带甲之士百万的泱泱楚国。
……
高位之上的始皇帝,此刻由衷的赞叹。
“金榜这位,恐怕放眼历史,也是千古留名的帝王吧!”
“初登大宝,御驾亲征,打退来犯之敌。而后又是创下四个月剿灭一国的壮举,足以可见其武功之强。”
“短短一年时间,能将此前军纪混乱,大将临阵脱逃的军队给打造成一支能剿灭一国的禁军,足以可见金榜之人的才能!”
说到这里,始皇帝的心中不由地有些好奇起来。
如此之人杰,又是如何登上意难平的榜单?
……
大汉时空。
汉武帝刘彻看着苍穹之上的盘点,心中引发了一些共鸣。
此刻!
尚且年轻的他,准备倾尽全国之力,北伐匈奴,与后者打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奈何!
就如同金榜那位遭受朝臣倡议的局面一般,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朝中百官,全部不认可他与匈奴人开战的计划。
他们认为与匈奴人作战毫无胜算,且引经据典,要来说服他。
更有甚者,引用了当初高祖白登之围的事情。
言说汉武帝若是执迷不悟,恐怕会重演白登之围的悲剧。
而且,在百官的心中,他们认为,只需要动用一些类似于和亲的手段,就能换的大汉边境的长治久安,完全免去了刀兵之祸,岂不美哉?
但!
雄才武略的汉武帝知道,和亲看似一时有利,但却是长久有害的手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