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知否:我是袁文绍 > 第四十五章 早朝

第四十五章 早朝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知否:我是袁文绍!

两个太监给袁文绍搜身,虽然隔着衣服,却也让袁文绍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除此外,两人靠近后,身上还带着一股十分浓的香味,差点没给他熏吐了。

他记得上辈子好像看过一个帖子,说太监去势后,经常会小便失禁,身上有一股尿sao味。

为了遮盖这种味道,太监们会使用大量的香料。

一想到这里,袁文绍就有些犯恶心。

不过他面上却不能表露出丝毫异样,只能强忍着。

等到两个太监搜查完,袁文绍终于松了口气。

要是再搜下去,他都要快忍不住了。

搜查完,一个太监领着他前往了紫宸殿。

紫宸殿是官家上早朝的大殿,袁文绍需要在配殿内,等候官家的召见。

来到紫宸殿,领路的太监把他交给了紫宸殿值守的太监就离开了。

“袁伯爷,跟咱家来吧。”

这次的太监毕竟年轻,看着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对袁文绍倒是十分客气。

他把袁文绍带到配殿外,叮嘱袁文绍在里面带着,不得随意走动,就离开了。

袁文绍进入配殿,就看到孙浩穿着绿袍官服,正在四处打量。

听到脚步声,连忙想要回去坐好,当看到来人是袁文绍时,才松了一口气。

“二郎,你终于来了。我都快无聊死了。”孙浩激动道。

“你怎么来这么早?”袁文绍奇怪道。

“你以为我想啊,还不是府上的下人一直催,我生怕迟到了,早饭都没吃就赶到了宫里。等回去后,看我怎么罚他们。”孙浩气呼呼道。

“好了,早朝赶早不赶晚,他们也没错。这里是宫里,你还是小声点吧。”袁文绍对孙浩咋咋呼呼的性格有些无语。

“嘿嘿。”孙浩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说道:“对了,昨天刘磊还说今天下午请我们去广云台吃酒呢,你到时候可别忘了。”

“放心吧,忘不了。”

“你在汴京多年,广云台应该没少去吧?听说那里的姑娘十分漂亮,是不是啊?”孙浩觍着脸凑到袁文绍身边问道。

“你不会还是个雏吧?”袁文绍脸色有些古怪。

之前在洛阳他就发现孙浩对青楼十分向往。

当时他也没有多想,只以为他是之前被管的太严了,有些放飞自我了。

现在看来,好像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孙浩脸色一红,说道:“谁…谁是…是雏了?”

好吧,看他这个样子,袁文绍就知道自己是猜对了。

看着袁文绍那似笑非笑的眼神,孙浩有些恼怒道:“我就是雏怎么了?难道你不是?”

袁文绍摇了摇头,没有和他争辩。

事实上,他还真不是,两辈子都不是。

上辈子就不提了,这被子原主虽然没有动过两个伺候他的丫鬟,但是也曾在广云台留宿过几次,还真不是雏了。

袁文绍之前在战场上杀了不少人,战后心里有点暴躁,当时秦理就跟他说过,让他去青楼发泄一下。

他当时也有这方面的想法,最后为了小命还是放弃了。

倒不是他专一什么的,而是怕得病。

反正可以纳妾,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一时之欢,冒这种风险。

两人闲聊嬉闹,时间倒是过的很快。

不知道过了多久,一个太监走进来说道:“两位,官家召见了,快跟咱家前往正殿。”

两人连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冠,跟着太监来到了正殿。

进入正殿,两人低着头,不敢乱看,一直到领路的太监停下来,两人也停了下来。

“启禀陛下,忠武将军、忠勇伯袁文绍和云骑尉孙浩带到。”

随着太监的介绍,袁文绍和孙浩跪伏在地,说道:“臣袁文绍拜见陛下!”

“臣孙浩拜见陛下!”

龙椅上端坐的官家摆了摆手,示意太监下去,然而微笑道:“两位爱卿平身吧。”

“多谢陛下。”

两人站了起来,躬身而立,袁文绍还想看看官家长什么样,结果眼睛余光只能看到御阶,连脚都看不到。

如果想看,就只能抬头了,不过这样属于大不敬,他哪里敢。

“哈哈,伱们两个抬起头来,让朕看看。”官家笑道。

“是!”

袁文绍和孙浩闻言应了一声,抬起了头。

只见高台御座上,一个四旬男子端坐。

男子身穿一身深红色官袍,头带长翅帽,乍一看和袁文绍身上的官服样式没有什么不同。

只不过长翅帽的展角要长一些,帽子上有些精美的纹饰。

男子身材消瘦,面上带着微笑显得有些儒雅。

袁文绍看了一眼,目光就垂了下来。

官家打量了袁文绍一眼,笑道:“果然一表人才,难怪小小年纪就能为大洲夺回失地。”

“多谢陛下夸赞,臣愧不敢当,臣之所以能够夺回灵州城,全赖定国公指挥有方,官家庇佑,才有此功。”袁文绍恭声道。

“哈哈,倒是会说话。”

官家笑着点了点头,看向边上侍立的一个太监。

太监会意,躬身一礼,退后了几步,一个太监捧着一个放着圣旨的托盘上前。

太监拿起圣旨,展开以后念了起来。

虽然在定州城,袁文绍已经接到了封赏的圣旨,但是那封圣旨并不是只封赏他一人,对于他的封赏只说了官职和爵位,其他的并没有提。

而这封圣旨,上面写的非常详细,官位、勋位、爵位,包括食邑多少,赏赐的金银布匹和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有提及。

袁文绍在宣旨的时候就跪了下来,等念完后,叩首道:“臣多谢陛下厚赏,陛下万年!”

“起来吧,这是你应得的。”官家说道。

袁文绍再次谢恩后,才站起身来。

接下来又宣读了对于孙琦的封赏。

孙浩代为谢恩后,官家说道:“定国公给朕上了一个奏折,为你求了一个国子监的名额,你要好生学习,别辜负了定国公的期望。”

“是,臣定当遵循陛下教诲,刻苦学习。”孙浩应道。

一个国子监的名额而已,以孙琦的地位,根本不用求到官家面前。

他这么做的意思,官家自然明白。

官家对于孙琦的态度,还是十分满意的。

在军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左柱国英国公了,现在孙琦加封右柱国,名义上已经和英国公齐平了。

当初英国公加封左柱国,就被从北方边境调回,统管西郊大营。

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防备英国公拥兵自重。

西郊大营有四十万兵马,掌管西郊大营,看似位高权重,实际上是明升暗降。

大周实行的是将兵分离制度,除了边军外,天下大多数兵马都集结在西郊大营。

而西郊大营的将军,只有练兵权,没有统兵权。

没有官家的命令,即便是英国公,也不能调集军队出营。

战时,官家会指派将军,去西郊大营调兵,而原本统帅那些兵马的将军只能留在西郊大营。

现在西北未定,还需要孙琦坐镇,因此官家对于孙琦把孙浩作为质子留在汴京的举动十分满意。

封赏完,自有太监将二人领到他们该站的位置。

两人站好后,早朝正式开始了。

袁文绍本以为早朝这种时刻,谈论的应该都是军国大事。

没成想,全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最奇葩的是,某州的知州上书弹劾通判,原因是他判了一个案子,知州认为不合理。

案件的经过是这样,当地有个少年怀疑继母暗害了自己的父亲,就把继母给杀死了。

经过调查后,确有其事,通判认为少年是为父报仇,情有可原,只罚其杖责了五十。

知州认为这么判很不合理,杀母乃是大罪,虽然情有可原也应该流放三千里,而不是如此简单放过。

好家伙,就这么一个案子,文武百官跟市井小民一样争吵不休。

有的认为少年杀母,无论什么原因都是不孝,应当处以极刑,也有的认为通判判的没错。

还有人附和知州的观点。

袁文绍看的都有些傻眼了,这就是决定天下大事的早朝?

最终还是官家拍板,判其流放千里,没收家产。

不过此人能被官家亲口御判,也算是祖坟冒烟了。

接下来又议了几件事,无人上奏,太监宣布退朝,百官参拜后,等官家离开后,才起身。

“哈哈,恭喜忠勇伯。”

起身后,一群人围着袁文绍道喜。

袁文绍根本不认识,只能客气应付。

好在袁维昌出面,替袁文绍介绍了一下。

向他道喜的都是有爵之家,至于那些文官自视清高,自然不会向他道喜。

许多人要宴请袁文绍,都被他找借口拒绝了。

至于理由很简单,再过几个月他就要成婚了,要忙婚事。

不过有的是家里办喜事,或者老母亲过寿,这样的他就没法拒绝,只能应承下来。

不过袁文绍也不担心,这种只能算是正常往来,他还没到功高震主的地步,参与这样的宴请,不会遭到猜忌。

袁文绍看着丝毫没有离去之意的人群,有些头疼。

好在这时有个太监走了过来,说道:“袁伯爷,官家召见,跟咱家来吧。”

“各位,官家召见,在下先失陪了。”袁文绍拱了拱手,连忙开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