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饥荒(一)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之我只想称霸朝廷!
信从西洲发出去的同时,另一封信递到了萧致的案头。
看完信,萧致长久的沉默了。
南舟担心京中出事,问他发生什么事了。
萧致缓缓吐出几个字:“天灾将至……”
信是封逸写的,他一直留在京城查詹裕明的事情。
清然是他的朋友,又有萧致嘱托,故而一直不曾离开京城,为这件案子活动。
他收到萧君杰写给他的信,说北洲北幽地区,自开春以来,已经连续两个月未落一滴雨了,去年的冬麦生出的麦穗都是空的,根本不出麦粒。
现在暂且能够熬一熬,不至于大片闹饥荒,可一旦春种续不上,饥荒是不可避免的。
北幽与西洲三山城相邻,到时候西洲肯定会有大批饥民涌入,封逸故而写信提醒,以防生乱。
萧致叹息一声,这仗好不容易平息了,紧接着又要闹饥荒,当真是不让人喘一口气呀。
他扔下信,双手背在身后,扬声吩咐南舟:“传本王令,西洲府各府衙官员包括县令,于弦日到达州牧衙门,就北洲之事集议。”
“殿下您这是……”
萧致侧目看他,掷地有声:“自然是要救灾。”
萧致一向有主意,决定的事自是不会更改。南舟了解他的脾性,便道是,叹息着出去办。
若这件事发生在萧致在西洲站稳脚跟之后倒也罢,现在,梨花会未根除,西洲宁王在百姓之中还未获得威望,若再因北洲饥民,对西洲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困扰,只怕更加艰难。
南舟能想到的,萧致自然想到了。
这件事,非同小可,性命事大,即便对他影响再大也得去做。
有些时候,明知不可为却必须要为,这大概就是他身为一方亲王的责任所在吧。
他舒了一口气,起身去找西洲近几年的财政情况。
**
消息很快传开,清然处理好重收税案,来将结果报给萧致听,她在户房的借阅台上找到的他。
见他正埋头看账本,分析计算府库里的余钱,知道他是在愁钱的事。
清然先跟他禀报了重收税案之事,扫了一眼账本说:“殿下别看了,整个西洲各种税收都折算成银钱,加在一起,一共是六万八千四百三十二两,除开这些年修建官署、城墙、道路、桥梁以及各项水利工程支出,还余下不到两万两。”
萧致看着她,不知道她怎么这么清楚。
清然笑着解释说:“前两日翻阅账本时便都记住了。”
萧致叫她在对面坐下,一起商议商议。
“没想到,你的记忆力这么好,这么多复杂的数字还能记得一清二楚。”
“殿下忘了,下官是做什么出身的。”
萧致一拍大腿,这倒是真给忘了,她是明经出身,对这些自然通透。
“我一时急糊涂了,身边有这么个人才在,不知省去多少功夫。唉!只可惜,这么大一个洲,竟然剩这么点钱,若北洲真的闹起饥荒,只怕也难以为继啊!”
人命关天的事情,如果一旦出现大片饥民饿死的情况,不仅朝廷会怪罪,只怕那些人饿极了还会干出不少事来。
清然隔桌握住他搁在桌面上的手,宽慰道:“情况或许没有殿下想象之中那么严重。封小侯爷写信提醒你,不过是担心饥民再给西洲添乱而已。”
“若殿下真心想要接济灾民,不妨早做好准备。”
“准备?还要什么准备,天气渐渐转暖,又不需要御寒之物,无非就是多备些钱粮而已。”
清然摇头:“并不尽然。殿下忘了,梨花会左右使至今可是都还没抓到。若他们趁饥民大量入城混入其中闹事又当如何?把那些饥民一并抓起来吗?”
听她这么一说,萧致才意识到,想要帮助饥民并非简单的事情。
两人商议许久,最终商议,清然带人提前赶赴三山城,在与北洲交界之地圈画区域,供逃饥荒的百姓落脚,并分发米粮,保证温饱。以至于维持西洲稳定。
而萧致留在明月城,等待诸位大人到来,并掌握各级府衙所掌控的财政情况,视情况为北洲灾民捐献钱粮。
方案思路已决定,萧致先下了一道命令,令三山城知府,全力配合清然。务必要赶在大批饥民涌入城之前,做足准备。
清然收拾好,片刻不耽误,带着不少衙役押送仓廪中的余粮前往三山城。
她的手臂还未恢复,欢喜不放心,非要跟着一块前去。凌峰和张冲因为她先前在高头镇被掳走之事而自责,都要跟着一块。
最后只留下小四一个人看院子。
这次拉着那么多粮食,一路走不快。正好,清然坐在马车上,沿途一直在观察百姓的生活状态,看到许多不一样的景色。
西洲三城,州牧府在明月城,按常理来说,应当是这三城之中最为繁华富庶之地。但,出了明月城管辖的地界,进入到三山城开始,沿途的不管是百姓的居所还是田地里生长的庄稼,都似乎要比明月城下辖之内的要好上不少。
这里的好倒不是说百姓的房子有多繁华,家家户户的田地有多富足,就是那种随处可见在田间劳作的庄稼汉,守着自家的田地,护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感觉。
与三山城下的百姓比起来,明月城下辖的百姓就要懒惰得多,田里的庄稼长得不怎么样,倒是随处可见小商小贩,兜售小玩意的农人。
清然借着讨水喝的借口去了一户人家家中,与家中妇人聊起家常日子来。
那老妇说:“大人是贵人,不懂我们百姓的日子,咱们是庄稼人,庄稼长得好啊,来年有足够的米粮,能养活一家子,心里就踏实。咱听说隔壁洲里,好些地方连着好久都不落一滴雨了,事情虽然不是发生在咱们这里,但是同为庄稼人,听到这样的消息心里也是不安呐。希望老天爷开开眼,让老百姓都能吃上饭呐!”说着说着,老妇人双手合十朝天祷告起来。
清然送还饮水的瓢,又跟老妇人道了谢,继续上路。
她坐上马车若有所思。
事情还未发生,不下雨的消息已经传到这里来了,说明百姓们内心都很急。
这表明,他们的路选对了。
走了不过两日,他们就到了。
城楼下,一杆醒目的大旗随风而扬,是三山城知府来城门口迎接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