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新县令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风云坞堡主!
赵家势力范围内,现在的权利结构比较稳定,民心也已归附,他出来做官,内部不会出现什么变故。
就是有点担心上党的动荡,会波及到赵家。不过机会难得,他最后还是决定接受。
“丈人,接下来我有什么要注意的?”
王安开始传授他的官场经验:“和新县令处好关系,他虽然免不了你的官,但让你难受还是能做到的。”
“我记住了。”
“赵贤的户曹和你外祖父的功曹恐怕保不住,新县令会用自己人,不过你后边有邓羌和赵家,他会给你留一曹的。”
“我先让赵贤把户曹辞了,表示我们的合作姿态。”
王安满意的点点头:“还有你们赵家的户籍要处理一下,二十多户太少了。”
“今晚我就让赵贤把户籍改一下。”
“其他也没什么了,另外我把一些财物放到赵家的杂货铺,明天我不方便带走。”
“等丈人安顿下来了,我让人送去河北县。”
“不用了,你运回赵家,交给王鉴,他既然不想帮胡人做事,那就多留一点财货傍身吧。”
赵博安答应下来,离开后马上去见赵贤。
“你连夜把我们的户口改为一百零二户,分为两个里,里长就写我三叔赵仑和你父亲赵敦的名字。”
“好,我立即办。”
“今晚做完这事,你明天把户曹辞了,这个位置保不住,然后先回族里,我给你找了门亲事,对方要先见你一面。”
赵贤一时间愣住了,张张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见面时表现好点,人我见过,配你绰绰有余。”
“哦。”
第二天上午,县里所有官吏,包括王安都在西门外等候。一般新县令要先拜见太守,然后会由郡府官吏陪同上任。
新县令叫韦谦,来自京兆韦氏,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士族门阀。
韦氏自西汉以来就是关中名门,历代不乏公卿重臣。永嘉之乱时,这个宗族大部分没有南渡,凭借巨大的名望,胡人政权没有难为他们,反而一直在拉拢,现在就有不少韦氏族人,正为秦国效力。
巳时刚到,十余骑就从远处策马而来,到近前纷纷勒住马匹,翻身跳了下来。
为首之人四十多岁,看穿着不像县令,反倒是他身旁青年,腰悬短剑,面上虽有劳累之色,难掩其勃勃英气。
王安看到竟是郡丞陪同,忙上来寒暄,笑着说道:“王郡丞和韦县令,一路辛苦了。”
郡丞点点头没说话,青年拱手道:“各位久候了,太守留我多说了会话。”
王安把手一伸:“我来介绍一下本县官吏。”
按照官职高低,大家一一上前拜见,轮到赵博安时,王安说道:“韦县令,这是县尉赵博安。”
韦谦上下打量道:“听邓翼说,你颇有谋略,以后县里兵事,就拜托你了。”
“邓校尉谬赞,我一定尽力。”
等介绍完各曹主事,郡丞说道:“先进城,把正事办了。”
剩下的小吏和书佐,只得退到两旁。
赵博安看着那十余彪悍骑士,心中暗道,不愧是世家大族。
回到县衙后,在郡丞的见证下,两人完成交接。吃过准备好的宴席,下午韦谦先后送走了郡丞和王安。
接下来几天,赵博安把家丁编入县兵,安排到城内兵营居住,这下可以用县里钱粮养赵家的兵了,自己则住到高元家,外祖父准备搬到赵家堡养老。
韦谦开始调整人事,为此还特意把他叫到县衙书房。
“赵县尉,高元是你外祖父?”
“是。”
“他向我递出了辞呈。”
“阿翁年事已高,最近有点精力不济。”
“那我就批准了,另外赵贤是你的族人?他怎么辞去了户曹?”
“是我族兄,他回去成亲了。”
“我看他在户曹做的不错,成亲后还是回来吧,去你手下先做一任兵曹。”
赵贤做了几个月的户曹,哪里看的出来做的不错,不过是安抚赵家而已。
“随后我就通知他。”
韦谦很满意赵博安的配合,说道:“明天我要开始巡县,你做好准备。”
“是。”
看来没时间参加二郎的婚事了。
襄陵县是一个大县,有五千多户,大部分是秦国的编户,分布在汾河以东的平原上。少数的坞堡在东边的山岭地带,他们人口不多,也向秦国缴纳赋税。
几十年来这里战乱频繁,人口被不断迁移,没什么世家大族,那些坞堡主势力也不大,很容易管理。
整个巡视过程,波澜不惊,韦谦期间没有要去赵家的想法,赵家堡离县城确实有点远,而且赵博安故意没有修缮,从旧村堡到县城的道路。
倒是赵家的家丁和韦谦的随从,一直在暗中别苗头,都是骑兵,互不服输,两人也没有制止。
回去的路上,韦谦说道:“我看赵家的骑兵甚为勇悍。”
赵博安谦虚道:“山里蛮子而已,比不得韦氏的精锐。”
韦谦就是随口说说,马上转向了他关心的问题。
“赵家离上党近,燕国有什么新消息吗?”
“不知您指哪方面?”
“施政方面。”
赵博安沉思了一下说道:“新消息就是悦绾清查户口的事。”
“这事我知道,查出了二十多万户,上党地方上有什么反应?”
“所有人都不乐意,鲜卑贵族失去了荫户,百姓要交更多的赋税,估计很难坚持下去。”
“上党的官员品行如何?”
“最近两年,上任的多是贪弊残暴之人。”
“军事方面呢?”
“没有打过交道,但那些胡人颇有战力,就看怎么用了。”
“你以后多打探一下上党的消息。”
看来这个县令还挺有想法,赵博安提醒道:“韦县令,就算秦国对燕国动手,也和襄陵县没什么关系,我们最多就是提供粮草。”
韦谦顿了一下,说道:“能提供消息也是功劳。”
看来他有渠道向上反应。
“好吧,我会注意的。”
巡视完毕,回到县城没几天,赵贤从赵家堡返回,来到高元家。
“宗主,你快回去一趟,三郎被土匪抓了。”
赵博安一下就站了起来,目光凶狠的盯着他道:“怎么回事?三郎不是在学堂嘛。”
“他在学堂找了几个人,说要去打猎,不知怎么跑到南村了,几天以后就有土匪到南村勒索,呼延塔不敢怠慢,马上告诉了老宗主。”
“知道是哪的土匪吗?”
“应该是从良马寨附近被撵走的盗匪,他们最近南下合流,占住了靠近南村的地方。”
当初心慈手软了,应该下令全部抓回赵家。
“邓干呢?”
“他率家丁和部曲前往南村,老宗主也去了。”
“我知道了,你现在是兵曹了,留在县里帮我处理日常事务,我马上回去。”
赵博安先和韦谦禀报,最近他要出去几天,到各处转转,然后就马不停蹄率家丁返回赵家。
刚到赵家堡,他就让人把三叔找来,王嬛嬛已经搬到这里,王鉴被他留在冀氏乡坐镇。
三叔进书房时,高氏、嬛嬛和二郎也跟了进来。
“阿母。”
“嗯,你们说话,我就听听。”
赵博安看高氏气色还不错,就向三叔问道:“三郎最近有什么消息?”
“三郎没事,这些土匪就是求财。”
“要多少?”
三叔犹豫了一下说道:“两千石粮食,一千匹布帛,一百匹马,一百头牛。”
“他们大概有多少人?”
“两三百人。”
“好,我给。”
高氏开口道:“安儿,一定把三郎安全带回来。”
“知道了,阿母,我现在就去冀氏乡,就近调拨钱粮。”
从赵家堡出来,他向呼延信说道:“向旧村堡和兰村传令,召集部曲到冀氏乡集合,从赵家堡召集五十青壮,把赵家堡库房武器装备全送到冀氏乡,另外把这封信送给长子的尧轩。”
信是刚写的,这些盗匪刚被赵家撵走,两三百人就敢要这么多东西,他要打听一下是谁在背后撑腰,是官府,还是坞堡主。
路过冀氏乡,让王鉴召集五十青壮把钱粮运到南村,先把三郎救出来,再和他们算账,赵家的东西可不好拿。
赵博安到达南村时,天色已晚,众人把他迎进大帐内。
邓干首先上来请罪:“主公,我没把事情办好。”
“和你没关系,是我下的驱逐命令。”
然后说道:“阿父,我已经让人运送钱粮牛马了。”
赵昆点点头:“好。”
“邓干,这些盗匪具体什么情况?”
“主公,大部分人确实是从良马寨附近流窜过来的,不过肯定有人组织,而且提供了钱粮武器,他们的营寨修的很有章法。”
“知道了,明天我亲自去看看。”
第二天,他带着呼延信和邓干两人,来到山寨附近,找了个地方观察起来。
这里距离当初埋伏长子胡人的地方不远,山寨选的地方很好,在一座小山上,地势虽不是很高,但山顶平坦,适合修建营垒,南北有两条小路通往山下。
山寨内盗匪正在训练,赵博安看了一会,说道:“走,我们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