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十枝未开展的花 > 二十二、温巧云(一)

二十二、温巧云(一)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十枝未开展的花!

八十年代中期,在华中地区北部,风靡一时的看戏热朝兴起。是人们突然想看戏了,还是有新的剧种问世了;是大型剧团乡下了,还是有名人坐阵演出了。其实,这些都不是,它就是一个民间小剧团给带来的兴趣。

这小剧团刚刚组建不久,它是一个乡村的一位爱好唱戏的老艺人筹备招募组建的。他凭着一片热心和胆量,不惜一切代价非要排出一班子好看的戏来。他先动员本村的一些喜欢唱戏和吹拉的人,当有人来报名时他的信心十足,他又坐阵指挥这些人出去到外村招募好的唱手。多走几个村挑最佳的。

谁料招募者一来各个村子,那些喜欢唱戏的人涌跃前来报名。温巧云听到这个消息连中午饭都没回来做,在街上排队等着试唱呢。一大家子人等着吃饭呢,有严重哮喘病的母亲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是做做歇歇。父亲看着很着急,有点来气了,用当地的方言骂了一句:“扑刀子去了。”便跳下地两只脚边左右扭着往鞋里歪,边出门。

温父出了门逢人便问,看见我们家巧云没有。最后,终于听说了。当他往人伙里看时,不经意当场一个熟悉的身影引走了他的视线。当他低头发“唉”声时,巧云开始唱了。父亲看到这又羞愧又生气,二话没说悄悄地走了。他回到家屁股底就像扎了钉子简直无法坐下了。于是就帮老伴儿抱柴,烧锅。他心想:“这孩子越大越不懂得羞了,大天白日当着熟人的面就给张开嘴唱了,好唱成个那样呢,唉。

温巧云由于没能考上重点高中,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只念了一年的高中就弃学了。只因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对于她念不念书父母由她作主。她自己受家庭的影响,没有任何非份之想,学习好就代表她个人的一个实力罢了,一切同农村人一样。她很满足现状,既没有向往也没有悲观。夏天不念书,冬天就找了对象。今天这是他刚订婚不久碰到的好事。

她自身的条件再加上男方应季供来的衣裳钱,是她时髦起来的条件,别说她来考了,就是她不参加考,让那些人看见了也要上前盘问是否会唱。温巧云,一米六五的个头,圆圆的脸,双眼皮,那美妙的鼻子就像是能工巧匠给捏出来的形状,真好看,白皙的皮肤又有些稚嫩,真是人见人爱,苗条的身材也正是搞文艺的料。当她把小时候在村里参加文艺汇演时唱的段子拿出来给大家唱时,这些人是连连称赞:“唱的太好了,声音也很好听。几个村也没有这么一个人,快告诉她,她被录选了。”

温巧云听到了好消息高兴地不逗自乐了。她回到家,笑嘻嘻地向那有风箱声音的厨房走去,见状她本来高兴的面孔又加了一些好奇,说:“哎哟,爹,您坐在这儿可是希罕。”

父亲生气地带着那很重的口吻给了她一句,说:“是地球不知天高地厚转错了方向。”

温巧云一听,把迈进的一条腿拉出来,痴呆呆地停在门那边,心想:难道父亲看见了。既然这样还不如趁势说了,免得以后难开口,正还为此发愁呢。于是,她壮着胆子向全家人公布:“冬天没事我要到外地参加剧团。”

俩兄弟异口同声地说:“你不嫌丢人。”母亲被突发其惊,来了一阵剧烈的咳嗽,刚停下来,还在急喘气时,就一个字一个字地向外送了,说:“你……有……头……有主……的人,不能……乱……跑了……。小心……人家知道……不依了。呵……呵”

温巧云眼睛睁的留圆好像这就是当着那边的人说话,道:“反了他了,他不依还能怎地,不愿意他就退了,以为他是个香宝宝呀,别理他那一套。我还不是他家的人呢!”她又把不服气的眼神放柔和了,用低微的声音说:“反正我是去定了。”

这么大的姑娘在家里虽不是掌柜的,那也是说话算数的,别人也无法阻拦。就这样温巧云打着行李卷去参加剧团了。

戏班子的人都是各个村里最优秀的戏手。“耍丑”的,唱青的,男扮女装的。温巧云却挑起了班子里的大梁,团长非要她演那妖里妖气的,不好不坏的,爱财如命的,一般人难以胜任的角色。开始她有点不同意,经团长的耐心劝说,她也就不再推脱了。

接受此任,这就要她改变平时的性格了。她为了唱好戏把平时看过所有与她同样角色的人的演技过了“电影’”,取他人之长,再加一点自己平时喜欢的幽默,创造出一个非同一般的喜剧人物。她这样深受团长的青睐,她成了团里最红的人。由于这个团的人都很优秀,所以这个剧团虽是出自农村,但它很吃得开。方圆几百里也享有名气,走到哪里都是满园超载。到哪个地方都是方圆十几里的人某名而来。一听说张老头剧团,那耍丑,玩妖,弄舞人们赞叹不已。特别是那温巧云扮演的大媒婆更是令人喜欢观看。

那个在戏中常是以下巴点着一个大黑志,前额镶着一个小火罐印,语言上搞滑稽,身段上三摇两摆的逗人发笑的“媒婆”,走到哪里她最是这里人们茶余饭后品评的重点。再加上她的美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剧团除了唱民间一些小剧,还有一直热爱文艺的老团长,凭借他多年的舞台经验和他固有艺术智慧,自编剧本,自编曲调的搞笑小戏。这些小戏很有品味,溜嘴皮子时引人发笑,唱时悦耳动听,令观众回味无穷,把人们的看戏热潮推向了一个至高点。

这剧团除了过年回几天家,常年在外演出。新排的戏都是老团长边走边写的,演员们边走边排的。所到之处,即使住个七八天也没有一个重复的节目。有的地方不到一年就又来定约了。不但剧团挣了钱,还给那些承包的人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演员们也收入不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