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了,求表扬!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朕,南宋女帝,力挽狂澜于既倒!
今年的这次椒薯宴举办得很成功。
不仅菜品上比去年更加花样繁多,也因为厨娘们熟悉了这两种作物的特性,让它们的味道更加出色。
崔与之还是第一次吃到红薯和辣椒,他本以为红薯的产量这么高,味道应该不咋地。
没想到红薯的味道还真不错,不仅可以蒸着吃、煮着吃、烤着吃、油炸着吃,还能做成红薯饭,甜甜的味道倒是很不错。
有这种高产粮食作为底气,再加上前所未有的高炉产钢法,只需要一定的时间,大宋只要自己不作死,那么大宋将立于不败之地。
崔与之想到官家与西夏、金国结盟,想必也是存心让这两国抵挡蒙鞑,好让大宋有时间能完成改革。
这么一想的话,官家还真的是高瞻远瞩、高屋建瓴了。
椒薯宴结束之后,赵灵笙召集朝中重臣,讲解了自己想要扩容育苗所的想法,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同意。
毕竟红薯的亩产摆在那里,如果能扩大红薯的种植面积,那么就日后就不需要发愁粮食问题了。
而且红薯必须只有在育苗所,经过特殊的方法才能达到亩产数十石,如果用红薯直接留种的话,产量虽然比其他粮食还高一两倍,可再次留种后亩产已经比不上普通的粮食了。
所以育苗所的扩容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了。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育苗所周围全部都是私人的田庄,想要强行收购势必会引起士大夫、豪商的反弹。
赵灵笙的想法是用扬州查抄出来的土地置换,扬州查抄出多少土地,就置换这边的多少土地。
朝廷这边再补贴一点搬离的银钱,再加上扬州那边并不比临安差,应该足以说服他们置换土地了。
在场的大臣们对此都表示同意。
接下来赵灵笙与大臣们,商议了扩容后的育苗所该如何运作。
比如育苗所在赵灵笙解除基因锁之前,是决不允许里面的农夫出来的,所以必须以家庭为单位进驻,或者给单身的人找一个媳妇。
还要在育苗所里建设一个集市,里面集成了诊所、治安管理等机构,让里面的农户家庭可以享受一站式购物体验。
商议好育苗所的扩容后,赵灵笙带着头上簪花的臣子们,浩浩荡荡的回到了临安。
……
如此过了半月,此时已经来到了十月底,临安的天空已经落下来1224年的第一场雪。
因为今年长兴石炭的大力开采,长兴县以及周边几个县的百姓们,绝大多数都投入到了制作蜂窝炭当中了。
因此今年蜂窝炭的产量,相较于去年增长了五倍还多。
一艘艘的江船在长兴码头装满蜂窝炭,然后顺江而下来到太湖之中,再从太湖的河流来到湖州,在转入官塘河直达临安。
临安去年许多没有买,或者没有买到蜂窝炭的百姓们,此时早就摩拳擦掌的开始准备抢购了。
听完杜范关于蜂窝炭的汇报后,赵灵笙这才真真切切的感觉到了,因为自己的到来,至少让临安的百姓们生活变得更好了一些。
杜范刚离开没多久,一个内侍就来报告:“范侍郎在殿外等待官家宣召。”
范克家回来了?
赵灵笙大为惊喜,连声道:“还不赶紧让范卿进殿叙话。”
不久之后,范克家走进垂拱殿中,对赵灵笙躬身行礼道:“臣刑部侍郎范克家,拜见官家。”
赵灵笙脸带笑意的道:“范卿平身。”
指了指那张锦凳:“范卿坐下吧,你也给朕好好说说这些时日的经历。”
范克家感激的道:“多谢官家。”
范克家坐下之后,就开始讲述这一个多月的经历。
起初范克家去江阴军,是因为崔与之觉得作为两浙西路唯一的军州,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这里一定是最严重的,只要把江阴军搞定其他地方就好解决了。
崔与之为了以防万一,调遣了五千禁军交由王坚指挥,由范克家看着办。
起初范克家和王坚,只是带了少数人去江阴军暗访,看到的情景简直是触目惊心,于是这才有了两人率军突袭江阴军,将知州和知军两人逮捕的事。
为了给自己脱罪,王谷和姚翀供出了扬州李氏的事情。
范克家当机立断,让二人写信给李氏,说明因为要裁撤厢军,让他们将上一批卖出的武器送回来,不然就告发李氏的恶行。
李氏为了安抚好二人,家主李严父子亲自来到江阴军,本以为可以这件事神不知鬼不觉,可刚下船就被禁军士兵给绑了个结实。
用了一些手段后,李氏父子老老实实的交代了所有的罪状……
范克家的讲述还是相当吸引人的,比起奏札上干巴巴的几个字,亲耳听到的内容自然要详细许多了。
赵灵笙更感兴趣的,自然就是夷三族后查抄出来的家产了。
毕竟南宋朝廷处处都缺钱,只是税银也只能勉强够官员和将士的月俸和各种补贴,去年查抄史弥远几家的家产,着实让朝廷宽裕了不少,今年就这指望着李氏三族的家产了。
看我范克家提供的抄家详细清单之后,赵灵笙没想到这三族明里暗里的财产,竟然高达八百多万贯,只是暗地里的那些灰色财产、收入就有200多万贯。
看到这些清单后,赵灵笙都想亲手掐死李氏的家主他们了。
她这个皇帝的内帑里才几十万贯,不得不搞了一个国营产业填补缺口,使用的时候还得抠抠搜搜的。
这些豪绅富商们,居然过得比我这个皇帝还要滋润百倍。
这还了得?
看到李氏三族抄出了六十多顷的良田,赵灵笙总算是舒服了一点,至少可以用来置换育苗所周围六十多顷的田地了。
看完三族查抄出来的清单后,范克家从怀中取出一份厚厚的账册道:“官家,这是从李氏书房中找到了账册,记录了李氏贿赂官员的记录。”
还有这东西?
赵灵笙翻开账册后,看到里面一条条的记录,不由得直呼好家伙。
李氏可真刑啊,居然将扬州的上上下下,还有沿江、沿海制置使那边,都给打点得明明白白,每年至少支出十五万贯的打点费。
如果不是亲眼见到这份账册,赵灵笙都不敢相信底层已经糜烂到这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