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 > 第245章 声东击西,雕虫小技

第245章 声东击西,雕虫小技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

诗云:

精卫东飞恨欲平,双峰遗秀古今名;

鸦翻落照流丹绮,风送归云补翠屏。

后世的雄安地区,有“雄州八景”远近闻名。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八景”之一的“雄山晚照”。

易县(雄县)位于华北平原,后世的这一带很少有山,都是一马平川。就算是颇有盛名的大雄山和小雄山,其实也很难称得上是山。

在来自山区的游客看来,只不过是两个稍高一点的土堆而已。

不过,在古代则不一样。

古代时,这两座山都非常高大。

甚至到了元朝和明朝都还很高大。元朝的《方舆胜览》中记载:“大雄山,高峙数十丈,峰巅阔而东衍,建亭其上,乃一郡之胜处”;明朝的《雄乘·疆域》里写道:“西南二里有大雄山,突出群表,屹然独尊,遥领燕山,似顾如望”。

其实,在相距两千多年前的汉末时期,这两座山更加高大。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堆高于岸,流必湍之。

山也是一样的,“突兀”在广阔的平原之上的山,因为它最高,所以风吹、雨淋、流湍,每天都在变矮。

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那些“愚公移山”的子子孙孙们,又都开上了挖掘机、盾构机、推土机,成了举世闻名的基建狂魔。

你两只突兀在大平原上的山,又能经得起他们多久的折磨?

如果将雄安地区比喻成一个女人,那么这两座土山就是其胸。由于发育得不太好,其奶一大一小。

摸摸大,摸摸大。

人家都是越摸越大,可这大雄山小雄山,历经数千年风雨的抚摸,却没有变大,反而越来越小,估计再过几十年,就可以在这里建飞机场了。

言归正传。

总之,就是在汉朝时代,雄山不是后世那么小而是很大。也因为山很大,才能藏得住人。

此时,陶浪子的一万七千人马,就隐藏在大雄山的山脚下的一个村庄里。

村庄已被控制,所有村民都被勒令待在家中不许出门。村里由士兵穿着百姓服装戒严,周边布控明哨暗哨,许进不许出。

为了避开袁军的斥候。

这次的行动非常隐蔽。

在赶来雄山的路上,陶应不仅采用了“昼伏夜行”的方式,还将军队“化整为零”,分成十队。十队人马分开走,绕行不同的道路。绕行了很远,用了四天时间,最后才在这个村庄里会师,静侍出战的时机。

……

普通将土们可以在村庄里休整,但是将军们却不行,

这世上有三种人,分别是:

体力劳动者。

脑力劳动者。

口力劳动者。

古代的将军,则是要同时扮演这三种“劳动者”的角色。所以,在大战之前,当士卒们在休息时,将军们是不能休息的。

身为一军统帅的陶应,并没有留在村子里。

而是带着庞统、吕布、黄忠、张辽等人,爬上了大雄山的山顶。因为大雄山离易京城没有多远,只有大约十五里左右的路程,

十五里路程,用望远镜便可以大致看得见城外的情形。有了望远镜,就不必近距离派出斥候了。

这样也增加了行动的隐蔽性。

……

当初从秣陵出发时,陶应一共带了三支望远镜,自己留了一支,剩下两支分别给了张辽和黄忠。

不过,吕布来了之后,就夺走了张辽那一支。

而陶应那一支,则一直被庞统霸占着……刚在秣陵登船时,就被庞统“霸占”了。

可能是因为身材比较矮小,平时视野较近,这人特别喜欢这种看得远的东西,因此,在船上时,庞统就一直是拿着那支望远镜到处乱看。

直到现在都拒绝归还。

陶应没有望远镜,看不到易县外的情形。就干脆躺在一颗大树下,扯了一块巴掌大的树叶盖着脸,遮挡着从树叶的缝隙间洒下的刺目的光斑,闭目养神。

不过,正迷迷糊糊要睡着之时,右侧却传来庞统那尖细的叫声:“公孙瓒,公孙瓒出战了!”

“什么?”

陶应睁开眼睛,有些诧异地说道:“这个……有些不合常理!”

按常理说,身处重围且兵力远不及袁绍,公孙瓒是不会轻易出战的。原本历史上,公孙瓒也是一直死守易京的,难道是发生了什么变故?

想到这里,陶应便站起来,向黄忠借了望远镜,朝着易京城外看去。

这一见之下,就更觉纳闷了。

距离有点远,看不清人脸。

不过,人的大致轮廓和兵力的调动还是看得很清楚的。但见城墙的北、南、东三座城的城门都已经打开,从每一座城门中都冲出来一支军队,三支军队分三个方向,正奋力杀向各自城外的袁军。

这就更不合常理了。

若是决战,必然是集兵在一块,然后结阵而进,不可能将兵力安排得这么分散。那么,唯一的可能便是……要掩护某人突围!

身处包围圈中的突围,通常都是先用小股部队佯攻某几处敌军,吸引、调动、牵制敌军的兵力,然后,真正想要突围的人马,再从另一处一个方向冲出城去。

这是常用的战术欺骗。

也可以叫做声东击西。

陶应放下望远镜,正要庞统商量。却听吕布又叫起来:“白马义从,西门冲出了一队白马义从!”

陶应闻言,又赶紧举起望远镜向易京西门看去。果然,但见那刚才一直没有动静的西门,此时又冲出了一队骑兵。

不过,人数却不多,大概只有三四百骑左右。

全都是白马白盔白甲,人数虽少,攻势却极为凌厉,与前来拉截的袁军才一交手,便杀得袁军人仰马翻。

“果然厉害I”

吕布忍不住说道:“白马义从,堪比并州狼骑。只可惜在界桥一战中,中了麴义的圈套,被麴义的先登营的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如今还剩下的,恐怕也只有这三百余人了。”

何止是“堪比”并州狼骑。

比你并州狼骑厉害多了。

陶应在心里吐槽了一句,又仔细地看向那队白马义从,却发现那领头之人用的是……长枪,而且极为凶悍,凡所遇者,尽被他刺落马下。

“必是赵云!”

公孙瓒手下,也只有赵云有这个本事。

再看赵云身后,还有一将,也是白蓝白甲,虽不如赵云凶悍,武艺也是不弱,这人又会是谁呢?

必是公孙续!

陶应想起了在历史有记载中,有记载公孙续去向黑山张燕求援的事。史书只是一笔带过。但是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很有可能就是赵云带着这些仅存的白马义从,护送公孙续联络张燕的。

如此一来,其它三座城门外的佯攻,也就说得过去了。

“好一个声东击西。”

陶应笑道:“不知道这次能不能冲得出去。”

“恐怕未必!”

一旁的庞统道:“庞某在北方游历多时,对袁绍手下颇为了解。田丰、沮授等人,尽皆智略不凡。公孙瓒这点雕虫小技,又怎么能瞒得住田丰和沮授。”

陶应点了点头。

果然,没多久,看到了袁军的中军周围,有三支数量上千的骑兵正在快速向西城方向移动。并且,很快就从三个方向堵在了那支白马义从前面。

赵云虽然厉害,但毕竟人数太少,很快便陷入了苦战和围困之中。如此发展下去,不要说突围,能保住赵云和公孙续自己的性命,便已算是万幸!

陶应想了一下,觉得虽然在原本的历史上公孙续是突出了重围并找到了张燕,但是,很可能并不是只有这一次,而是有多次。

有可能有多次突围,最后才突围成功。

还有可能因为陶应的穿越,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

一念及此,陶应便放下望远镜,对吕布、黄忠等人说道:“袁军阵形已经挫动,其注意力全都放在公孙瓒的这几支人马处,这正是咱们发动突袭的机会。

此战敌众吾寡,唯有一往无前奋力死战,才有获胜的机会。所以,本将欲与岳父(吕布),亲领两千虎士及三千狼骑为先锋。汉升、文远、兴霸三人,则留下来听从庞军师安排,择机出击以为后援!”

众将闻言,尽皆应诺。

然后,便收起望远镜,带着吕布等人,大步向山下走去。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