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 > 第62章 内政人才,捉襟见肘

第62章 内政人才,捉襟见肘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

这一切,便都是周瑜的计谋。

从朱皓被忽悠出兵丹阳起,实际上便落入了周瑜的掌控之中。孙策送给朱皓的那些美女,身份可不那么简单。

在那三十名美女中,混杂着数名特殊人员。

这几名身份特殊的美女,都有亲人被孙策的人“照看”着,而且,她们都经历过特殊的训练。

因此,朱皓的一举一动,尽在周瑜的掌控之中。

朱皓接到陶应的信之后,立即便有美女将消息传送给了周瑜。这才有了随之而来的刺杀。至于说是陶应的黑卫杀手所为,只不过是嫁祸于人的把戏罢了。

杀了朱皓之后,又将黑锅让陶应去背。

然后,周瑜又乘机随同孙权,护送朱皓的灵柩去豫章南昌,接手豫章的军政大权。

轻描淡写间。

豫章便已易主,成了他孙策的地盘!

至于暂时退守宛陵,那是因为短期内要稳固豫章的军政,没有太多的兵力用来与陶应作战。

这种情况下,收缩兵力便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宛陵背靠豫章,中间隔着武夷山脉和怀玉山,其间山高而关险,实在打不过陶应,退入高山险关之后,便可阻挡陶应的兵锋。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这才是真正的战略家。

……

第三日,孙策全军出秣陵城退往宛陵。临行之时,将水寨中的船只全部烧光以免资敌。

在经过芜湖时,也不理睬驻守芜湖城中的太史慈,直接绕城而过进入宛陵地界与吴景会合。

然后在宛陵深沟高垒,摆出一副死守的防御架式。

……

而陶应一方,在得到朱皓遇刺和孙策退回宛陵之后,也登岸进入秣陵城中,并让人传讯陶虎,将丹徒城中的主力大军带来秣陵与自己会合。

陶应的兵力本就不多。

既要兼顾吴郡,又要分兵驻守大半个丹阳。

这样一分散,在短期之内也无力向宛陵发动进攻。经过长达三个多月的战争,双方进入了一种短暂的相持阶段。

……

盘点双方的收获,几乎是平分秋色。

陶应占了吴郡,孙策实际掌控了豫章。而双方争夺的焦点丹阳郡,则变成了陶应占据三分之二,孙策占据三分之一。

不过,相持只是短暂的。

一山不容二虎。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双方都在招兵卖马,整合力量,准备着接下来更大的决战。孙策在整合豫章的兵力,并且在彭蠡泽(即今鄱阳湖)沿岸广设船场,大造战船。

而陶应则让人通知许定,将原历阳船场的那些船匠全部护送至吴郡,在太湖边上重建一处占地极广的大船场,用于改造旧船。

除此之外,就是内政。

陶应手下现在就有两个内政人才。

一个是卖黄瓜的。另一个也是卖黄瓜的。

这两人分别是步骘和卫旌。

此前,在吴郡之时,为了稳定吴郡内政,陶应让卖黄瓜的步骘担任郡丞,让同样卖黄瓜的卫旌担任治中从事。

有这两人在,吴郡的内政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现在又增加了一个丹阳郡。

超过三分之二的丹阳郡已经控制在自己手上,现在战事暂缓,正该疏理内政,稳定人心之时。

唯有疏理好内政,才能将军事占领能化为政治占领。

军事占领和政治占领,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袁绍和公孙瓒之间的角逐、战争。若论军事才能,袁绍连给公孙瓒提鞋都不够。

公孙瓒戎马半生,打得北方乌桓和鲜卑胡人闻风丧胆,乃至于,胡人练箭的箭靶都要写上公孙瓒的名字。

但是,在内战之中,通常是公孙瓒打下一块地方之后,只要主力军队一离开,地方士绅就带着百姓造反。这就是因为他只对地方实行了军事占领,而没有实现政治占领。

再反观袁绍,这厮没经过什么战争就据有了大片的地盘。

很多地方都是传檄而定。

在冀州和幽州与公孙瓒作战时,刚开始,袁绍一直是被公孙瓒追着打,但是,由于袁绍有四世三公的影响力在,又有田丰、沮授等一大帮内政人才辅佐,对地方早已实现了“政治占领”。

这种政治占领,使得公孙瓒辛苦夺下的很多地盘,只要他的主力军队一离开,很快又回到了袁绍手中。袁绍越打越强,地方越打越宽。而公孙瓒则越打越弱,地方越打越小。

再比如刘邦与项羽的战争。

刘邦入关中之后,与民约法三章,这就是一种“政治占领”的手段。

由此可见,政治占领有多重要。

那些整天叫嚣“枪杆子里面出喷泉”者,其实……也没错。

但是,或许有些偏颇。毕竟,军事永远都只是为政治服务的。战争,也只是实现政治目标的一种手段。

而现在的陶应,急缺的就是:帮他对军事占领区实现政治占领的……内政人才。

恰在此时,郭嘉前来禀报:“主公让寒鸦司寻找的张昭已经有着落了。”

张昭,字子布。

这是原本历史上孙权的群臣之首。

原本的历史上,孙策死前,将孙权托付给张昭。并且嘱咐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而张昭也不负重托,协助才十七岁的孙权稳着了江东。

孙权能称雄一方,张昭功不可灭。

因此,在组织寒鸦司之后,陶应给寒鸦司的众多任务中,其中一项就是寻找张昭的下落。只是,几个月过去,却一直查不到张昭的任何讯息。

如今听郭嘉说张昭已经有了下落,便赶紧问道:“这厮躲在何处?”

“娄县华亭!”

郭嘉笑道:“据寒鸦司黑卫来报,张昭两年前为避徐州之祸,自老家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迁入秣陵。而在去年刘繇担任扬州牧时,便悄然举家离开秣陵,避居于娄县华亭的一处田庄坞堡之中,深居简出,少与外人来往。”

这就是政治敏感度超强之人!

徐州战乱前一年就离开徐州,秣陵战乱前半年离开秣陵。

躲到扬州的一角…………长江边的娄县华亭的田庄坞堡里。

娄县华亭,也就是后世的上海市。

在东汉时期,上海的一大半还泡在海水里,其中的一小半,因吴王曾在其中一个亭里休息过,被称为华亭。从地理位置来看,娄县就大致是后世的昆山市,而华亭,就是上海。

张昭将自己的族人迁到这么一个地方,什么战祸都影响不到他的家族。若不是穿越者陶应出动寒鸦司去特意寻找,谁又能找得到他?

不过,现在既然知道了张昭的下落,那就自然不能放过他了。

“恶来,虎痴!”

陶应对典韦和许褚吩咐道:“带上一千虎贲营将士,随本将去娄县华亭!”

这是要亲自去请张昭。

请不来,那就抓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