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红楼之朕的臣子太能卷 > 第二零九章 你在说什么大话

第二零九章 你在说什么大话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红楼之朕的臣子太能卷!

第209章 你在说什么大话

神迹的长杆子被贾蓉挪到了京都外城菜场边上。

顾明站在桌子上大喊:“你们千万不要捐钱捐物,没有神明赐福的,这些都是谣言,千万不要信。”

他越是这样喊话,百姓越是不相信。

他们都知道了,这些都是富贵人家的把戏。

目的是为了独吞神明的赐福。

一位大哥说:“我们不是要神明赐福,我们是来帮一帮那些受苦受难的兄弟。”

“对,我们是要帮一帮同胞们。

虽然他们对我们有一些坏事,但我们也不是小气的人,该帮的还是要帮,不是所有人都是坏人。”

“这位大哥说得对极了,我也是这样想的,我要捐一千两银子。”

“不捐,不捐,不接受捐赠,我们已经够钱了。”顾明连忙阻拦。

实际上,粮食价钱高涨,各家各户送来的钱根本不够赈灾。

但贾蓉说只有这样压制,才能让百姓升起逆反心理,才会让百姓抢着捐钱。

“不能捐啊!”

那位大哥可不管这些,一下子闯上高台,将一叠银票塞到顾明怀里。

“我是走镖的,我知道出门靠朋友,能帮的我都帮。”

顾明塞回去,“真的不能要。”

“你就拿着。”

顾明啥都不敢拿,推了回去。

贾蓉见下面气氛闹的差不多了,他让老根带人下去。

老根挤入人群,大声喊道:“大家静一静,皇上下令说但凡捐赠一千两的,赐予‘良善之人’勋章。

捐赠最多的,还能受到皇上接见。”

这一炸弹放下,群民兴奋,踊跃捐赠。

顾明笑着大喊:“不要啊,不要捐钱了!”

首辅大人问门客:“外面赈灾的情况怎么样了?”

门客说道:“必然是寸步难行,他们都得了您的指令,谁还敢帮贾蓉?

我们都给粮食商贩下了死命令,给贾蓉粮食就是和大人您过不去。

别说他们的身家性命了,就是他们家族的性命也受到威胁。”

门客继续说:“现在的粮食价格高涨,他就算是用钱去买粮食也买不了多少,他撑不过半个月,就到皇上跟前去哭。”

首辅大人很满意。

他至今还记得当日贾蓉在皇上跟前与他作对的模样。

那一句句,都让他恼怒不已。

闫高山说:“明日是今年的第一个大朝会。会有好戏看。”

正月初十

开年的第一个大朝会,但凡七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

队伍从乾清宫龙椅下,一直排到宫殿外几百米处。

往年大朝会都是说一些恭贺的话,皇上说几句,内阁大人说两句就算完成了。

今年很不一样。

夏公公刚说:“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立刻见刑部大人站出来说道:“臣有事启奏。”

“臣一直调查太平仓蔡光的案子,发现蔡光将所获得的银钱,贿赂恩师,也就是国子监祭酒黄铭。”

黄铭心惊,心想该来的还是来了。

黄铭站出来喊道:“皇上明鉴,老臣一家已经在林如海、贾政的见证下,将所有钱财捐赠给灾民。”

林如海出列说道:“臣能证明,黄祭酒家并非有这笔大银子。”

刑部侍郎冷哼,从怀里拿出一本账本,说道:“皇上,这是蔡光贿赂黄铭的账本。

奇怪的是账本里所存在的三斤黄金佛像,并没有出现在黄铭家。

而是出现在张阁老家的佛堂。”

朝堂上一下子响起了议论,说各种话的都有。

御史大夫出列,质问太师:“张太师,你和黄铭素来交好,黄铭得到的钱财,是不是都你那去了?”

张鼎:“血口喷人,皇上容禀,佛像的事并非如此。”

“张大人,你还想狡辩,你第五个儿子昨日可是带着一大箱银子归家。”

御史台大人高声大喊,盖住张鼎的争辩,喊道:“皇上,臣状告贾蓉,中饱私囊,将赈灾的银子往家里抬。”

站在宫殿外围的贾蓉愣了一下,“这么快就烧到我身上了。”

既然你提到我,那我就出去秀一下。

该让你们知道我是个有用的人了。

朝会上非皇上点名,四品以下的官员都不许出列说话。

但贾蓉是例外,他是钦差大臣,有资格说话。

贾蓉出列,从最末尾,走到前排,走到阁老的位置。

“启禀皇上,赈灾事务已经完成一半。”

御史大夫不相信:“你接手赈灾才多少日,这么快就完成一半,你这是虚报功劳。”

“皇上贾蓉品德有亏,不宜接任赈灾一事。”

“你到皇上跟前说谎,该当何罪?御史台监察司,要记上你一笔。”

贾蓉举起三根手指,“神明在上,我贾蓉若有说谎天打雷劈,不得好死,全族死光光。”

“好毒的誓言。”

“嘶,这厮也太偏激了。”

贾政:你怎么连我也诅咒进去了?

贾蓉:“我敢发誓,诸位大人敢发誓吗?”

“御史大人,你敢发誓你说的都是真的吗?”

御史大人信奉神明,不敢真的发誓,就怕誓言应验在家族身上。

见没人说话,贾蓉把资料拿出来高高抬起,示意要奉给皇上。

材料被送到皇上的案桌前,皇上摊开资料阅读。

御史大人说道:“皇上,不可轻信。”

“贾蓉,我问你,没有粮食,你是如何赈灾的?”刑部户部尚书问。

贾蓉答:“那是神明送给我的,一夜之间就出现了。”

刑部尚书气急了,“你胡说,分明是你用‘阴兵借粮’的借口夺了他们的粮食。”

被抢粮食的人家里有自家外甥商队,整整三个仓库的粮食,卖出去至少能赚几万两银子。

结果一夜之间被贾蓉给搬空了。

贾蓉一口咬定,“那是神明赠送的,是神明在帮皇上。”

“皇上,贾蓉虽然为官,可他的行为与强盗无异。

他将京都所有粮商的粮食都抢了。”

消息不灵通的大臣们惊讶地看向贾蓉。

张鼎:“好大胆的小子。”

林如海:“哈哈,子谦果真不按常规办事。”

贾政:“怎么能这样?胡闹。”

御史大人:“很多人看到贾蓉将赈灾募捐来的银子往自己家里抬,还分了一些给张家的第五子。

皇上,贾蓉和张阁老一家狼狈为奸,谋害国朝,置百姓的安危不顾。

请皇上处置贾蓉。”

御史大人跪下。

三四十大人一同跪下,“请皇上处置贾蓉。”

“请皇上处置贾蓉。”

贾蓉咬牙,闫家父子掌控朝堂果真不假。

瞧瞧这些跪下去的官员,都是四品以上。

四品以下的小官见上峰跪下了,自己跟着跪下。

贾蓉看看,发现王启元、陈俊杰没有跪,工部一半官员没有跪,一半不想跪但又不敢和闫家作对还是跪下了。

御史大人:“人证物证都有,贾蓉你还不跪下认罪。”

贾蓉对皇上说道:“我府里女眷众多,每日我都会让女眷做缝补棉衣,处理药材,做馒头。

晚上带回去的是空箱子,第二天早上带出去的都是各种处理好的衣物、药材和食物。

请皇上明察。”

皇上不关心这些,他只关心百姓。

“你说说你是如何赈灾的?”皇上异常冷静。

站立的闫高山看到皇上这模样,似乎不打算处置贾蓉。

看来得要在难民中散播谣言,让难民再次暴动,借此除掉贾蓉。

贾蓉说道:“赈灾很简单,就一个词——全民参与。”

全体官员:简单?你在说什么大话。

贾蓉,你也骄傲过头了吧。

“我从皇上这讨要了‘良善之家’的字,衍生出‘良善之人’‘良善之子’的称号。

我分别做成了牌匾、门牌、勋章、绶带、奖状等荣誉之物。

捐钱越多,获得的荣誉越多,受到的嘉奖越多。”

宫门外,一大早就有百姓,抢着捐款。

张定远敲锣打鼓,带着人上门送牌匾,“庐陵槐县人士,白桂捐赠一万两银子赈灾,被皇上授予良善之家牌匾。”

那头鞭炮噼里啪啦响起,刘仁亲自带人上前去挂牌匾。

商人白桂憋着一口气,等牌匾挂好后。

他神气扬扬,挺起胸膛,这可是皇上赐予他的荣誉。

一旁的人好不羡慕,纷纷涌上前去恭贺。

白桂:“大人,我还要捐一千两银子,我想要‘良善之人’勋章。”

张定远:“那你到办事处去,老子很忙,还要去下一家。”

贾蓉让这些地位高而又不能办事的纨绔子弟们,专门敲锣打鼓去送牌匾。

这一份工作既光鲜又符合他们的气质。

干活的人轻松自在,领到牌匾的人也,心满意足。

一举两得。

贾蓉将上面这件事说出去,朝中大人都觉得好。

这法子确实不错。

没想到一个牌匾都有这么多人去抢。

一万两银子啊!

京都富贵人家多吗?

顶级的豪门就那些,但中层的富贵人家多如牛毛。

一个良善之人的勋章,就让这些富贵人家趋之若鹜。

他们恨不能人手一个勋章。

三五好友聚在一起,抬头挺胸在大街上行走,目的就是显摆胸膛上的勋章。

以前藏着掖着不愿意捐赠的人家,为了一个牌匾,捐赠银子一万两,捐赠棉衣若干,药材若干。

不得不说荣誉比银子更重要,古人都好名声!

御史大人继续质问:“那些银钱去哪了?”

“粮食不用你出钱,棉衣是各家各户捐赠,银钱去哪了?莫不是你们分赃了?”

贾蓉:“大人此话诛心,买布料、买菜、买木材做房子、买冻伤的药材要不要钱?

制作牌匾、绶带等物不要钱?”

“和你们说了吧,自从我接管赈灾以来,我从来没有碰到钱财。

入账的人是应天府的官吏,出账的人是记录的国子监的监生,负责质检的是各坊的里正以及各学院的先生们。

负责看守材料的是各学院的学子,他们拥有天下最高的品质,绝对不会监守自盗。

负责安全的京都节度使,负责后勤的是京都各妇人,负责处理尸体的是志愿者里的男人。”

“那你做什么?”众人质问贾蓉。

“统筹大局,协调人员纷争。”贾蓉睨视,“如果不是你们在这里浪费我时间,今日我就能安置好几万灾民。”

贾蓉打算抛出一个炸弹,让他们自己玩去。

“皇上,我整日和商人、百姓打交道,我得知去年大运河根本没有大决堤。

即便是有也被当地的官府给处理好了。

他们这些人跟你要了一百三十万两白银,却什么事都没做。

敢问户部尚书、工部尚书,这些银子都到哪去了?是不是进入你们的口袋了?”

“血口喷人。”

“一派胡言。”

“贾蓉,你转移话题,混淆视听。”

贾蓉大声喊道:“御史台大人们,你们难道就不想知道钱到哪去了?”

韩御史站出来,大声质问:“敢问闫侍郎,运河的钱去哪了?谭松到哪了?”

闫高山那一派和张太师一派争辩起来,相继出列,相继辩驳。

大火熊熊燃起,势要烧死对方。

虽然太师的人很少,但他的人都是精品啊。

一人能抵挡十人,吵架起来有理有据。

张鼎的门生更是厉害,就差往闫高山的脸上吐唾沫了。

贾蓉先听着,等休息够了就出去高喊:“我赈灾不用朝廷一分钱,你们用了一百三十万两。”

皇上够恼火,直接走人,不管这些朝臣了。

张鼎带着一众追随者到偏殿去求见皇上,闫高山也带着自己的人去找皇上。

退朝时,太师拉着贾蓉一起走。

“你小子可真会点火,一下子就点爆了火药桶。”

贾蓉淡笑,“两相对比下,有良心的都知道大运河修缮上有问题。”

太师见贾蓉办了大事,还是这般不骄不躁,是栋梁之才。

“未来可期啊!”

贾蓉拉住太岳父,“我们要集中火力办大事,先将闫高山给拉下马。”

“你去忙你的,朝堂的事不用担心。”

“好。”

安置灾民的事可不轻松,比麻团还要麻烦。

好在他在民众中的基础好,京都百姓信服他,出事了愿意给他面子。

……

有妇人走进一进的院子喊道:“淑芬呐,好消息。

外头传来消息,征集做棉衣的妇女,如果有参与到的妇女,都会颁发一张奖状,带有应天府印章的奖状,红亮亮的。

我看你家人口多,女子也多,不如就让两个丫头去帮忙。

为你家争得一个荣誉,以后出门去也能抬头做人。”

淑芬家生了四个女儿,现在正在拼第五胎,一心想要个儿子。

外头不知有多少人,因为淑芬生不出儿子,对他们一家指指点点。

如果有了这张奖状,以后她们都敢大声说话了。

知道这件事,淑芬立刻带着女儿一起去做棉衣。

对于普通人家来说,这张奖状确实很了不起,是说话强硬的底气。

另一头,有男子喊话:“去帮忙埋尸体,有人去吗?”

“也可以获得一张奖状。”

在京都讨生活的普通老百姓,知道可以通过力气为家族获得荣誉,纷纷走出家门,加入到志愿队伍之中。

京都里的话题转变了,他们讨论的不再是神迹,也不再是让人讨厌的大雪天,而是灾民的安置,物资的分配,荣誉的获得。

除了第一天大朝会,贾蓉很少出现在京都。

为了不影响京都百姓的出入,贾蓉把赈灾指挥大营挪到了十里亭之外。

京都的官老爷们只能通过阳光日报去了解外面赈灾的情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