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体验式人生 > 第24章 说说小话

第24章 说说小话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体验式人生!

“大姐,你什么时候来的?”见穆氏出现在门路子,袁氏热情地追问道。

穆氏笑笑,站起来迎接她,“吃完早饭就过来了。”边说边去接袁氏手里的东西。

“怎么买了这么些!这不怪重呢!”穆氏看着已经满头大汗的袁氏,带着好意感谢她的辛苦。

袁氏自然是听懂了,放下东西,找了个板凳坐下,准备歇歇。

见状,小于旸倒是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她叫什么?”

穆氏教小于旸认人,“也喊奶奶!”小于旸也听话,奶声奶气地喊了声“奶奶。”

见状,袁氏想开双臂,拍拍手呼唤小于旸来她怀里,正玩水依旧入迷的小于旸却摇摇头,拒绝了。

为避免太尴尬,袁氏开始跟穆氏讲,她所知道的小于旸的聪明劲儿。

“这小妮子真聪明,昨天王元抱她去我那,看见我就知道喊奶奶,给东西才让抱。”

听着袁氏的对自家孩子的夸奖,穆氏挂在脸上的笑就没掉过,一来是礼貌,她向来是个体面人,待人热情。二来是欣慰,被夸的是自家孙女,开心是骄傲。

“你这咋走来了呢?”袁氏继续找话题,聊到了肖安家里的那一个。

“不是她妈在家带么,今天我跟肖安一块来的。昨天打电话说今天家里割稻,就过来搭把手。”

见穆氏这么说,袁氏脸有些不自然地垮,她明白穆氏有些话没明说。虽然表面上看不动声色,但心里还是多少有些不舒服。

“是的,今儿个就多亏了你娘俩,又是帮他们带孩子又是割稻,他们俩这轻松多了。我也帮不上忙,只能去跑腿买点菜,家里还有两个儿子的小孩等我去看。忙得很!!”

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袁氏像是咬牙切齿,又是一脸无奈。

“老四和老末(最小的一个)的孩子?都是二孩儿了吧?”穆氏试探地问。

见袁氏紧张到自动占主人位,她也没再多说,生怕对方误会了去。本身她对袁氏不帮照看大孙女的事没有任何想法和抱怨。

毕竟孩子是她肖家的,跟他王家没关系,更何况她是袁氏。

“一个四岁,一个三岁,轮流让我瞧,哪也去不了,天天就牵个小孩。”袁氏开始抱怨起自己的生活状态。

言外之意,就是她也不闲,忙着顾里圈自家孩子,并不是故意不帮大儿媳妇他们。其实说到这里,穆氏挺同情她的,儿子是生了不少,但是轮到她的活也不少。

以前刚知道王元身世的时候,穆氏就很是心疼他。母亲袁氏两嫁,但两任丈夫都去世得早,留她一个人把四五个孩子拉扯大,还让他们都成了家,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讲,穆氏是打心眼里佩服。

所以对她,穆氏没有任何的敌意,反而更多的是女人对女人的理解。

“好啦,我就先回去了,家里老末家的娃小些,平时都是我带得多,我先回去了,不然又来到处找我了。”袁氏说的来找她,是指她的小儿媳妇。

说着见她从口袋里掏出零零散散的零钱,还有两张十块的。

“这是买菜剩下的钱,俺大姐你到时候交给肖芳。”王元给了五十块钱,炸了两块钱的都没花,买了五块钱的苹果,买了二十块钱的肉,具体的消费情况,袁氏一五一十地讲了清楚。

穆氏摆摆头,“你这自己儿子,说这些干啥。”话虽如此,但袁氏了解肖芳的性格,是个对钱把控到极致的主儿,袁氏知道肖芳也肯定知道王元是给了自己五十块钱,这要是不说清楚,说不定下次吵架就会被肖芳翻出来当把柄怼。

想到这些,她便也明白事理,没必要。虽然大儿子目前出去拉货,确实赚钱了,她真心为他高兴,想到之前刚回来的时候,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自己是个女人,也帮不了太多,说不尽的心酸和内疚。

比起其他几个兄弟,袁氏跟大儿子王元一起经历的更多一些。从饥荒年走过来的人,母子俩的相依为命,是别人看大了解的沉默无言的默契。

怎么形容?就是不论妻子肖芳对母亲有多大的偏见,他都从来不说母亲一句不好、不对、不是,哪怕母亲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其他兄弟身上,他都似乎不介意。

外人眼里的王元老实,是他没有脾气,能承受肖芳的言语攻击;肖芳说他老实,是他从不与其他兄弟争抢和计较。

如果用懂事来形容一个孩子的听话,那王元就是。只是男孩终将长成男人,为了守护这份懂事,他用同等身份的不同表达来守护,那就是老实。

“懂事”反馈给的是母亲,“老实”看似反馈给的是所有人,但实际还是给母亲。只是这份表达,只有临他亲近的人才会发现。

把钱交代给了亲家,袁氏这才放下蒲扇准备离开了。见状,穆氏径直从刚买的梨袋里掏出两个递给袁氏,让她拿着吃。

袁氏假装客气了下,说留给小于旸吃,但经不住推脱,只好接下了。

看见袁氏跟自家儿子的在两个梨上的客气,她不由得有些心酸和尴尬,她不能想象一个老母亲还不敢随便吃自己亲儿子家买的梨。

到了这里穆氏才反应过来,儿子还是只有一个好。儿子多了责任也就越大,总归是不能人人都如愿,人人都能像分水果那般一碗水端平。这种事情没办法做到雨露均沾,多多少少总是会有些媳妇有意见,时间长了,情绪积攒,说爆发就爆发。

跟儿媳妇吵架是种难以想象的尴尬,两个女人因为一点小事大吵大闹,有些狠心的人,会直接赶婆婆走的也不在少数。

都说养儿防老,儿子多并不是保障,往往与之相反,是累赘,是额外的负担,是要操心一辈子的事。

儿子孝顺是一方面,很多时候更大程度上决定自己处境好坏的往往是儿媳妇的为人。心思好些的,待人就好,心思计较些的,三天小吵,五天大吵,不得安生。

这些婆媳关系,穆氏的身边并不少见。所以她也能十分理解袁氏的处境,很多事情自己也没办法感同身受,除却理解,更多的就是在女儿面前说些她的好话,与她好好相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