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明郑1652 > 第一百零五章 各有打算

第一百零五章 各有打算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明郑1652!

第245章 各有打算

两日后,视察舟山后勤基地的行动圆满结束,这种军队派人参与联合督造的工程,虽然在设计上会留有不小的余地,特别是安全要求十分严格的仓库设施,但最终质量上是没人敢弄虚作假的,否则就是十个脑袋,也不够砍。

郑成功其实也不是不知道各种城防建设,兵营基地建设在设计上的贪腐问题,但现在并不是动手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比起反腐,他如今更需要的是安全和效率,特别是施工中存在大量无法考量和计算的因素。

从定海港扬帆启航的船队上,旌旗飞舞,四周正有无数海鸥在海面上追逐,郑成功眼神凝重,看着南面海天相接之处,似乎是想起了什么,眉头微皱。

一旁的冯澄世很明显是看出了郑成功的心事,稍稍观察了一会,随即拱手抱拳问道:“藩主,刚刚西南那边来了消息,咱们派往昆明的第一批使者,二十日前便已经在廉州府的钦州登陆,这个时候估计已经进入云南地界了,他们走的是宣化-田州的路线,路上很安全。”

“惠州一战”后,尚可喜所部元气大伤,耿继茂,高弟等人无力再对粤西南部的州县用兵,这些地方和桂西等地一样,实在过于偏僻:或是因为不在西江水系的有效辐射之下,或是因为深入西南,地势险峻。清军都没能染指,此时依旧在明郑或李定国的控制下。

线国安虽然控制了桂东北的几个州府,但兵力已经捉襟见肘,加上局势剧变,清廷没有和原本历史上一样,增调满洲兵助战,这近一年的时间里,他们都忙着休整,根本没能继续向西推进,攻占南宁府。

换言之,西南和东南的两股抗清力量,此时实际上已经联为一体,只不过郑成功的用兵重心并不在西南,而两者相连的地方交通不便,李定国主力又已经撤出广西,实际上也很难形成战略上的合力。

不过,郑成功此时想的并不是联合西南,他听了冯澄世的汇报,对于对方能猜到自己的心思,并没有任何惊讶。但他担心的,可不仅仅是使者的安全问题:

“咱们前后派出了三路使者,就算是其中一路出事了,也无碍大局,本藩真正担心的是李定国的态度。”

“李定国此人虽然有时候糊涂,但他应该不会放过孙可望,对方可是数次要置他于死地的。”冯澄世微微皱眉道。“就算是碍于局势,碍于刘文秀,碍于孙可望的旧部,李定国恐怕也会借他人之手,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甚至是直接软禁下毒,也会把孙可望除掉,否则他如何能安心?”

“但如果他不信本藩,或者是怀疑本藩别有用心,那问题就大了。”郑成功其实担心的是自己弄巧成拙,但那并不是他可以控制的。

“藩主的意思是,咱们派出三路使者,会被李定国误会?”冯澄世听到这里,立马就明白了郑成功的意思,当即低头思考道:“他和孙可望之间,兄弟反目,陛下的归属问题始终是绕不开的,如今咱们独步东南,势不可挡,他确实难以安心。”

“没错,李定国把陛下接到了昆明之后,他恐怕就和当初的孙可望没什么区别了,除了会对陛下恭敬,对大明的官僚们友好之外。”郑成功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

在原本历史上,李定国内政上无能,大战略上也相当短视狭隘的缺点在他主政西南的时候,暴露无遗。无论是对待刘文秀,还是对待孙可望的旧部,亦或者是误判局势,对清军多路进攻毫无作为,都对于最终的决战产生了十分坏的影响。

“那除掉了孙可望之后,他恐怕便会把藩主当作敌人,以为藩主也想把陛下接到身边,要挟他。”冯澄世虽然觉得这有些不可思议,但仔细一想,也不无可能。毕竟,他们三兄弟都能因此闹翻,更何况国姓爷这个只合作打过几场仗的人。

“那下官是否要派人紧急召回另外两路人马,或者是让他们到了昆明之后,更加谨慎行事,或者是迅速撤回?”

“不,一切按计划进行即可。”郑成功摇了摇头,“现在突然给他们传令,来不来得及是一方面,也没有这个必要了。”

冯澄世其实也是这么觉得的,但派出三路使者,确保万无一失,当初是他主动提出来的,这个时候他自然要表现表现。

而郑成功说着,突然转过身看向了北面,幽幽道:

“除不除掉孙可望,李定国或许只需要一个借口,本藩既然已经提醒他了,那后面的事情便也只能是听天由命了。咱们和他相隔千里,就算是他怀疑本藩有什么别的心思,也只能是怀疑而已,做不了什么。

更何况,他现在都是自身难保。最重要的,还是孙可望的死活,不管怎么样,都不能让他活着投降清廷。否则,咱们这边,情况就危急了!”

.

“孙可望怎么可能会降清?”靳统武看着明郑使者送来的密信,脸上满是不可置信,他摇了摇头,看向李定国道:“大王,我看这国姓爷也未免太危言耸听了,他的话虽然有些道理,但也不可全信!”

李定国点了点头,然后道:“孤其实也是这么想的,国姓应该也是好心,心系陛下的安危,同时也是想要借此,和咱们表明他的立场。”

其实,郑成功派使者送来的密信中,并没有那个字说了孙可望要降清,但字里行间对于李定国接驾入滇的赞许,对于孙可望悖逆人心,失道寡助的谴责,以及最终必将败亡的预测和败亡之后,极有可能做出违逆祖宗之举的担心,最终都指向了这一点。

李定国原本就对刘文秀不完全信任,也通过孙可望军中白文选等人的关系,得到了孙可望正在召集兵马,很快就要挥师西进的军情,所有他对于郑成功的劝告和提醒,还是十分感激的,这并非凭空捏造,也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而且,郑成功在信中对于李定国实力的肯定,指挥作战能力的高度赞许,以及那种无条件支持的态度,对于晋王陛下来说,都十分受用,连带着其他的事情,都十分具有说服力了。

但问题是,刘文秀不会杀孙可望,他也不好杀。前者的性格他此前其实还不确定,如今郑成功一说,李定国已经是根本不敢再信任了。可当前局势紧张,他正处于劣势,即使是刘文秀不能全信,他也还不好直接翻脸。

原本历史上,李定国让刘文秀去追击,其实也不是什么信任,而是一种试探,更是借刀杀人。李定国是不会容得下刘文秀的,但如果对方亲手杀了孙可望,那他后面,无论是收编孙可望余部,还是整顿刘的旧部,都能更加游刃有余,同时还能争取人心。

可刘文秀并不愿意成为那把刀,他或许是三兄弟里面,最讲道义,也最纯粹的了。只是最终还是逃不过李定国的嫉妒和孤立,就如同当初孙可望对李定国一样。而他却没有李定国的实力,最终只能是抑郁而终。

“但是,他派了三路使者前来,恐怕不是为了密信安全抵达那么简单。”李定国又摇了摇头道。

靳统武闻言,忽然倒吸一口冷气道:“大王,末将派人去套了那些使者的话,他们说国姓爷已经克复了整个福建,在浙东也已经有了立足之地。陛下这边也打算给国姓爷和他手下的一众大将加官进爵......”

“孤最担心的,其实陛下的安危有失,到时候孤和孙可望打起来,昆明必然无暇顾及,届时那些所谓的密使,足足几十人,能做出什么来,可不好说。”

李定国自己就做过“拨乱反正”的事情,如今看谁都像是自己当初的样子。而且他和靳统武都清楚,永历皇帝和身边的群臣,并不排斥国姓爷。现在,他很怀疑郑成功的居心。

“那末将尽快安排,把那些人送走?”靳统武当即请示道。

“嗯,尽快把他们都送走,也别让他们再见陛下和陛下周围的人了。”李定国点了点头,他并不相信孙可望会投降清廷,但是他对郑成功同样不是很信任,对方如今已然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盖过了他晋王,这是李定国不能容忍的。

“另外,也安排人去盯紧王尚礼那些人,他们都是孙可望的心腹,此时虽然没有反相,但必然已有反心。还有,蜀王也派人盯紧了。”

“是,大王。”靳统武没有丝毫犹豫,当即抱拳应道。

李定国吩咐完,随即摆了摆手,示意靳统武下去执行。随后,他转身看向了挂在墙壁上的地图,眯眼盯了一会,幽幽道:“尚可喜,孤一定会再回广东找你算账的。”

且说,李定国此时对于能平定了孙可望这股“乱兵”毫不怀疑,他本来就是对自己足够自信的人,如今连在东南连战连胜的国姓爷,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并表示愿意支持,他更加没理由对自己没有信心了。

而他稳住了云贵的局势之后,依旧还是想要从两广取得突破,先收复广西,拿下桂林,梧州,接着攻取肇庆,广州,找尚可喜报了当初的大仇,然后再从南向北,从西向东,两面夹击湖广。

当然,李定国延续自己原本的战略,固然有他要击败尚可喜,挽回颜面的考虑在,但绝不仅仅是为了报仇那么简单,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他对于当前局势的判断。

一来,是因为洪承畴在湖广经营多年,孙可望和刘文秀都无计可施,他本就不擅长攻坚,自然知道难打,直接进攻湖广,并非明智之举。二来,尚可喜的实力在明郑的打击下,已经元气大伤,线国安,耿继茂,高弟等人,都不足为惧,收复两广在此时的李定国看来,根本就是易如反掌。

但是,在此之前,他还需要稳固内部,积攒起至少七八万强兵,否则别说是发动东征,克复湖广了,就是两广剩下的那些汉奸兵,他也无法解决。

换言之,李定国这时候和郑成功一样,都不约而同的希望对方能坚持三五年,牵制住清军主力,为自己能够从容练兵,积蓄实力决战,争取足够的时间。

.

一个月后,随着郑成功的三队密使被送回廉州,李定国更加专注于备战,孙李之间的矛盾也愈发激化。

郑成功此时也早就提前一步收到了消息,他从舟山返回漳州府城的时候,对此还十分担心,但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早就已经想通了一切,对于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他已经彻底放开。

毕竟,当他派出使者的那一刻,历史的车轮可能就已经随着蝴蝶翅膀的煽动,和原本历史上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他此时再刻舟求剑,那就显得愚蠢了。

而这个时候,顺治皇帝最看重的“和硕安亲王”岳乐,已经带着数千满洲八旗兵来到了江南,并进驻到了江宁城中。

在此之前,从湖广调集来的一万六千余绿营军,以及陕西,山西等地调来的一万一千多绿营军,也已经抵达,从当地的卫戍绿营军中挑选出来的八千多精锐,更是开始了整训。再往后,湖广还会再调一万余绿营军东进,以确保江南的安稳。

虽然浙东丢了,江南的各府州县,特别是杭州府和周边地区,直接暴露在了郑军的攻击之下,但局势也没有坏得很彻底,至少郑军短时间内没有继续进攻的实力,岳乐相信自己还有充足的时间准备。

而且,浙东的宁波,台州二府虽然被郑军攻占了,还由于地形的阻隔,清军无法发挥兵力优势,迅速反击,但这一点对于郑军来说,也是一样的。

因此,对于此时的岳乐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江南的人心,如果江南的人心无法收拾,那他就算击退了郑成功的今年,第二年,甚至是第三年的进攻,也无法彻底解决东南的祸乱。

当然,解决人心的问题,并不需要以德服人,更不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所谓的“满汉一体”。杀也是一种方法,只要大清的军队可以在战场上击败郑成功的军队,那江南的人心,很快就会回到大清这边。

因此,如今最重要的,其实还是战场上的问题,其他的问题都只是细枝末节,战场上失败的并发症而已。

可问题是,清廷此时已经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福建,浙东,粤东等地,绿营军将领官兵反正数不胜数,早就已经使得清廷不敢相信再相信南兵。如今江南各州府的所有兵马几乎全都是北兵将领统辖,或者八旗兵约束。

但是要想在江南战胜郑军,清廷还得依靠南兵。没有这些地方卫戍力量,辅兵,清军根本无法最大限度集中兵力,完成对郑军的有力反击。

而且,现在局势如此严峻,“满汉一体”的政治风向还是不能变的。否则,不只是江南,其他地方的局势和人心,都会变得更加糟糕。

这其实也是顺治为什么要派岳乐这个亲汉派亲自到江南主持大局的原因之一,此时局势已经不同,鳌拜更是重病缠身,岳乐既是最好的选择,也是顺治几乎唯一的选择。

与此同时,“宁波府城防守战”的失败,定海,慈溪,府城三地几乎一日皆陷,甬江中的“水营”和“滚江龙”,以及江边的炮阵迅速被毁,也证明了原本的防守战略根本对郑军无效。

岳乐很清楚,所有的防御工事都不堪一击,这已经不仅仅是内奸反正的问题了,而是他们的战略部署在根本上出现了致命的缺陷。他必须想到新的法子,以确保江南的防御不再有那么大的破绽。

除此之外,岳乐到江南来,手下汇聚了近万八旗军,以及四五万绿营军精锐,还有一项同样要紧的任务——按新法装备和编练大军。

岳乐不仅仅要抵挡住郑成功在未来的对江南的进攻,他更要择机反攻,利用手中的精锐兵马,重创郑成功,就如同朱喇玛在广州城外,重创了李定国一般。

“福州大战”之后,明郑已经证明了大军野战的实力,而从中吸取了充分教训的清军,也开始在军中升级火枪火炮,以确保在火器上不输郑军。

清军的汉八旗原本在火器上就十分强悍,只不过是所用的火炮火枪,总体上比不过郑军,只需要升级装备即可。真正需要从训练和装备上全面提升的,是调来的这大批绿营军。

清廷不仅需要对他们加强训练,同时动员北京的传教士,模仿几座缴获自明郑的四磅炮,制造了不少山寨版的野战利器,同时还加大骑马火枪兵的运用,这个兵种在乱战中杀死了陈泰,给清军造成了极大的震撼。

不过,一下子给数万绿营军升级火器装备,清廷的财政根本吃不消。所以,岳乐此番来主理江南,除了安抚人心,练兵,重新部署防御工事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职责——从严考绩各级官员,督促税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