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皇帝一意孤行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睁眼就在被虐,我黑化很合理吧!
葬礼过后,江知晚就消失了,没有人能确切地说清楚她去了哪儿。
有人说她在南街乱窜,有人说她掉进河里淹死了,更有甚者,说她在羡鸳楼里。
这些流言传进了苏月倾的耳中,却令她很不是滋味。
她是最想看到江知晚过得不好的,可是……
她便交代吴管家道:“怎么说她也曾是将军的小妾,将军虽然死了,可毕竟与她有过情谊。”
吴管家连忙点头应允下来。
公主时而冷漠无情,时而又这么软心肠,让他捉摸不透。
吴管家吩咐家丁们去寻江知晚后,又回到了苏月倾面前。
“公主,如今这个情况你也看到了,将军已死,将军府就全倚仗公主你了。”吴厚保殷切道,“将军府上上下下几十口人……”
苏月倾挑眉低声道:“你们若想另寻出路,便早做打算,若是还愿意留在这里,就耐心等着吧。”
她语气淡淡的,不悲不喜,“这个国家,不会没有大将军,这个将军府,也很快就有新主人了。”
边关的信使传回了新的消息。
西量国君不满议和条件,杀了使臣,继续进攻大殷。
他们势如破竹,深入大殷腹地。
皇帝这才真的急了,他得知这个消息时,便一把推开了怀中的柳如欢,急忙起身上朝。
柳如欢摔倒在地,面上却挂着似有若无的微笑。
自她入宫以来,每次侍寝,都会在指甲缝隙中藏一点媚药,神不知鬼不觉地喂给皇帝。
皇帝没有察觉,只是日日沉迷于柳如欢的温柔乡中。
而日复一日地服用媚药,虽剂量极小,却也令皇帝终日昏沉,整日流连温香软玉,无暇顾及其他事情。
这便是凌思澈的计划。
一点一点的降低皇帝的神智,消耗臣民对他的崇敬。
而如今,柳如欢的任务算是圆满地完成了。
她要留在这里,看着皇帝死在屠刀之下。
朝堂上,皇帝大发雷霆,将龙椅拍得啪啪响。
“那个西量老狗好大的野心!”皇帝大吼道,“三座城池都堵不住他的胃口!五座!十座!朕让他十座城池!就不信他还不满意!”
众臣们低埋着头,默不作声。
如今西量胜局已定,怕是能够直接攻破皇城,将整个大殷都占领。
十座城池,只算得上是开胃小菜。
皇帝更加愤怒,“你们都不说话了?平日里叫得挺欢的啊!怎么一到关键时刻就不吱声了!”
除了皇帝在狂吼,朝堂之上没有半点杂音。
过了许久,一个大臣壮着胆子上前说道:“陛下,不是微臣们不说,只是微臣们说了陛下也不听。”
这些日子,众臣想了许多法子,联名上奏,寻求救国之计,却没有得到皇帝的重视。
他一意孤行,觉得只要割让领土,献上美人,就能阻止西量的攻势。
皇帝再糊涂,也听出了大臣话语之中的讽刺之意。
他本就在气头之上,这个大臣又语出惊人,触犯他的逆鳞。
皇帝头脑一热,转身抽出带刀侍卫的刀,就朝着那个大臣刺去。
事发突然,众人都没有反应过来,便听得呜咽一声,下一瞬间,方才那个谏言的大臣倒在了血泊之中,眼睛睁大,满含冤屈与不甘。
众臣反应过来,惊惧地四散逃开,皇帝提着滴血的剑,冷眼望着众人。
“看到了吗?这就是忤逆朕的下场!”皇帝怒吼道,“你们谁想做下一个!”
众臣噤声,眼里流露出恐惧及不忿的复杂神色。
皇帝拖着剑,回到了龙椅之上。
“众爱卿还有何意见?”
方才被杀死的大臣尸体已经被拖了下去,殿前徒留一滩血迹。
人心惶惶。
众臣都觉得大殷要完了。
这时,丞相站了出来,在众臣的灼灼目光中,严厉地对着皇帝说道:“陛下,老臣接下来说的话,您可能不爱听,但是老臣宁愿赴死,也要将心中想法说出来。”
皇帝目光阴暗,紧紧地盯着丞相。
“我儿方务正,在大殷军队之中,他传回家书,说由新任大将军顾维实带领的军队,根本没有对西量军队有抵抗,反而是步步撤退,就像是故意给西量军队引路!”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其实众人早就觉得不对劲了。
毕竟大殷是强国,西量是弱国,且大殷粮草充实,兵强力壮,就算大将军战死了,也不应该会是这样的战局!
皇帝日日荒淫,早就将这些事情抛之九霄云外。
他根本不了解自己国家军队的战力。
皇帝也揉着太阳穴,试图将涣散的思绪拉回来。
“丞相,你再详细说说!”皇帝道。
丞相却摇摇头,说道:“我儿传来的家书中,也只是提出了这些疑点,毕竟他人微言轻,在军中不敢多言……”
而且,丞相已经许久没有得到方务正的家书了。
难道在失去了女儿之后,连儿子也要失去吗?
想到这里,丞相悲怆不已,愤恨地看着龙椅上的皇帝。
昏君!庸君!
皇帝以手托腮,面色凝重。
若丞相之子家书之中所言为真的话,那么那个新任的大将军,一定有问题。
皇帝脑子很乱,他站起身,重心不稳,摇晃了一下。以剑为杖,才支撑住了身体。
丞相见他面色发白,不禁开口说道:“陛下,您脸色很难看,是不是身子不适?要不要叫太医来瞧瞧。”
皇帝没有搭理丞相,只宣布退朝,稍后再议,便离开了朝堂。
众臣比皇帝还要忧心大殷的未来。
他们聚集在丞相身边,七嘴八舌。
“丞相,你可得想想办法呀!再这样下去,大殷都要完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大殷没了,我们这些人的下场也不会好了!”
这时,一个大臣挤入人群中间,压低了声音沉闷道:“依我看,这个皇帝无能,不如我们另举新君,就像百年前那样!”
这句话一出,大家都安静了,纷纷回过头看着他。
说这话的,是一个三品官员,平时鲜少与其他人有交流。众人只知道他是个史官。
“百年前,大殷皇帝无能,卖国求荣,也是被众臣弹劾退位,另举新君,力挽狂澜。”他继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