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产业升级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女帝,你和群臣都成我学生了?!
“当然是可行的。”
“不如说这是大夏唯一能走的路了。”
苏逸言辞淡淡,却用着肯定无比的语气。
上官玲珑不解道:“什么叫唯一的路?大夏曾经也遇到过这种情况。”
“先帝在位时,西北大旱,颗粒无收,那时又与北方蛮子作战,导致粮草短缺,百姓同样无粮可吃,闹了灾荒。”
“后来南方产粮地带的商人运粮过去,大批大批的粮食,还有朝廷的救济粮,再加上战争又损失了人口,一下子消化不了那么多粮食,粮价暴跌。”
“那时先帝便下令朝廷收购粮食,分批次卖到市场上,这才稳定住了粮价。”
“可完全不是苏先生说的那样!”
一大碗槐花饭吃完,上官玲珑也来了力气。
大夏开国以来,涌现过无数名臣良将,可上官玲珑最佩服的还是先帝。
无数次救大夏为难于水火之中。
苏逸否定先帝的政见,她反驳的理所当然。
“那我倒要问问你,西北那次饥荒死了多少人?”
一句话,苏逸把上官玲珑问住了。
“三十二万五千人。”这次是李书瑶开口。
“翰林院史官有记载,一场大旱,连带战乱,整个西北损失了足足三分之一的人。”
“当年血流漂涌,民不聊生,若非朝廷十万火急运送救济粮,可能死的人远远不止这个数。”
苏逸点头,“没错,三十二万五千人,若是我说这种灾难完全能够避免呢?”
“先帝看似能救危救难,可为何我们不能从源头上防止类似灾难的发生。”
“这次淮南水灾,是因为地处江南,附近都是产粮大省,这才没有发生严重饥荒。”
“可即便如此,盐业这个不起眼的环节依旧出了岔子,为何就不能避免呢?”
苏逸一连几句。
院子里的气氛慢慢凝固。
三十二万五千人,每一个数字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
他们有可能是周小瓶,有可能是姚老头,更有可能是每一个手无寸铁,无法保护自己的平民。
李书瑶虽为帝多年,可时常出宫私访,早已见过太多百姓困顿的模样。
也正因为如此,她更懂得生命的可贵,懂得普通百姓的困难。
“若是不从根本上改变这个问题,一切都会重演。”
“之前在西北,今日在淮南,明日可能在直隶,甚至在京中,届时将会成为整个大夏灭亡 的导火索!”
言至此处,即便是上官玲珑再迟钝也能反应过来了。
苏逸说的绝不是危言耸听。
每一件都有发生的可能。
若是说一次是偶然,两次还是偶然,那三次绝非“偶然”两个字能解释。
“如今大夏子民千万,一次西北死了三十万,整个西北近乎瘫痪了十年,百姓生活民不聊生。”
“西北还是大夏人口最稀薄的地方,若是换成江南后果不堪设想。”
苏逸三言两语,让李书瑶转瞬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她已经完全意识到改革迫在眉睫。
若是多来几次,大夏绝对承受不住。
一旦一个地方损失了十分之一的人,当地经济就会陷入衰退,所有行业都会停滞不前。
损失超过三分之一,没有十年的时间绝对恢复不过来。
若是超过半数,那当地百姓的生活几乎会被完全摧毁。
大夏现在就像是一个走钢丝的巨人,在万丈高空,手里拿着一根细长的竹竿。
稍有不慎就会跌落深渊,万劫不复。
当前看似繁荣,可暗地里隐藏的危机实在太多。
李书瑶是驭下的好手,朝中大臣无不以其为尊,所有人在他面前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帝王的威权有了,但并不代表她就能洞察百姓生活中最细微的规律。
能领悟这一规律的帝王,前推三千年,屈指可数。
而规律,在苏逸看来就是经济学。
小小的银子,在不同的人手中倒来倒去,却决定了整个王朝,整个帝国的命脉。
这只看不见的手波动无数人的命运,谁能控制它,谁就能掌握未来。
可惜在大夏史上,很少有人专门去钻研此道。
就算是整日和银子打交道的户部尚书也不过是个大号的账房先生。
论银两调动,兴许是顶尖的好手。
可说起背后的道理,大家都是两眼一抹黑。
李书瑶和上官玲珑接连沉默。
两人都静静的没有说话,可就连周小瓶都看出来了,她们被小苏老师的话震慑到了。
“那苏先生,这又该如何解决?”
李书瑶近乎急切的问道:“恐怕如今陛下还没有意识到这事的严重性,我必须要上奏她才行。”
苏逸略微沉思。
“陛下她......未必不清楚这件事。”
李书瑶一愣,你说她知道?我怎么不知道?
“当初开海的时候,我就隐约能看出端倪。”
苏逸言之凿凿,微微抬头,眉宇中露出一抹向往。
在他看来,似乎自己与那位陛下隐约间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默契在其中。
正是这种默契,苏逸产生了报效大夏的念头。
“开海正是打破原有的池子,让大夏商贾将海外的银子赚到大夏来,使得咱们的银子更多。”
“若非洞察到供给侧继续变革,否则不会那么做。”
上官玲珑暗暗腹诽。
陛下要真有那么厉害,恐怕就不来你这里听课了。
开海能这么迅速,还不是因为对你言听计从吗?
李书瑶听不见上官玲珑心里的嘀咕,否则免不了惩罚。
此刻她依旧是沉浸在苏逸描绘的危机之中。
似乎大夏国祚俨然岌岌可危。
“小苏老师说......供给侧急需改革,那该从何处开始入手?”
“既然开海有效,可不可以加大开海力度,上奏陛下,让朝廷鼓励出海贸易。”
她脑洞大开,提出自己的想法。
但被苏逸否决了。
“开海应徐徐图之,不能过慢,也不能过快,大量输出咱们的东西只会让其贬值,长久来看不利于盈利。”
“想要改革,在我看来无非四个字。”
“四个字?”李书瑶的眼中绽放出光彩。
来了,小苏老师说的重点要来了!
可惜今天没有带小本本,否则一定要记下来。
苏逸淡淡道:“那便是......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