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女帝,你和群臣都成我学生了? > 第35章 如此激进

第35章 如此激进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女帝,你和群臣都成我学生了?!

次日一早。

例行早朝。

太监唱礼

百官分立两旁,山呼万岁。

李书瑶本该翻阅折子,看看近几日百官上报的事。

可现在却拿着那封刘图的奏折出神。

上面明明是治水,她脑子里却全都是苏逸讲话时候的样子。

当初相见第一面时。

两人互换名字时。

下雨苏逸送她出去时。

一幅幅画面总是不由自主的闪现出来。

“陛下?”

上官玲珑忍不住试探。

早朝这个节骨眼,陛下这么看着心不在焉的?

李书瑶回过神来。

“哦,哦,上朝吧。”

她的一番举动,百官都看在眼里。

皇帝坐在龙椅上,那是全天下最为尊贵的位置。

谁能注意不到?

不过。

身为官员,又不是内阁要职。

当然不会知道苏逸的存在,难免会瞎想。

自从陛下下令,让户部往淮南调运银子,将周围的粮食补运过去之后。

朝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赈灾能看出一个朝廷是否得民心,更能看出一个皇帝的执政水平如何。

越是好皇帝。

对赈灾就越用心。

越是懈怠的皇帝,对赈灾就越不上心,往往随便托付给手下人就办了。

最后导致百姓什么都得不到。

在灾难中难以生存。

李书瑶这次拿出银子赈灾,放在古往今来都是第一次。

在官员看来。

银子都是比命还重要的东西。

可他们却觉得百姓不需要这东西。

毕竟银子又不能吃。

百姓就应该被土地束缚,世世代代当好农民,当好大夏的养分就行了。

所以朝廷上不少的官员都对陛下赈灾的举动颇有微词。

觉得是暴殄天物。

“陛下,当今淮南赈灾一事,已经数日杳无音信。”

“臣有理由怀疑,是不是淮南布政使刘图私吞了银子,然后强争民夫,与陛下旨意背道而驰了。”

说话的这位乃是户部侍郎吴青。

当初户部抽调银子时,就是他在从中调度。

身为李茂的手下。

自然也是遗传了李大人“勤俭持家”的优良品格。

每一块碎银子都得花在看得着的地方。

用李茂的话来说。

那就是:“银子都花了,那还不得听个响吗?”

可是半个月过去了,“响”没听见。

户部的所有人都愤愤不平。

甚至当初支持陛下的李茂现在也不得不有些怀疑。

银子送到灾民手里。

那不就是肉包子打狗吗?

能有效果吗?

抱着这种想法的不只是一个人。

还有一旁的吏部给事中朱阳。

给事中的职责是监察六部,纠弹官吏。

作为皇帝明面上安插在六部的一把利剑,朱阳如今也犯难了。

都说给事中是监察臣子的,可皇帝犯错了怎么办?

这次赈灾发放银子,大家都知道是陛下的旨意。

户部也好,吏部也罢。

最初都是不同意的。

如今淮南一直没有书信上报。

谁知道到底结果如何?

“臣恳请陛下派去官吏,调查前线治水一事。”

“南越一战,大夏官兵大部依旧未回,镇守边疆。”

“没有军队把手,灾区恐怕要生出乱子来。”

越是动荡的时候,越有可能出现刁民反叛。

在以往都是有迹可循的事。

尤其是到了水灾太严重。

百姓连耕地都没了的时候。

那不就剩下造反了吗?

所以朱阳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

这一番话,引起了朝中相当多官员的共鸣。

哪个当官的不是有什么好事都要第一时间报上去?

巴不得一件事拆碎了揉烂了,分成无数件小事,全都报给朝廷,来彰显自己的功绩。

刘图一直没上报。

那分明就是赈灾不力,害怕朝廷处罚!

百官之中。

不乏从前朝一直做官到现在的老臣。

他们甚至经验比李书瑶都要丰富。

各个都是官场上的老油子。

见风使舵这一套更是用的手到擒来。

当初在三位内阁老臣面前表现的如何敬佩。

现在就有多怀疑。

纷纷站出来质疑这道政令到底合不合适。

李书瑶坐在龙椅上俯视群臣。

手指不住的在折子上摩挲。

眼神怪异。

刘图啊刘图,你可是给朕送来的恰到好处。

若不是隔了这么久,怎么能看出百官的端倪呢?

下面的争吵越来越厉害。

上官玲珑越看越气愤。

这帮臣子,就真的半点没有提陛下分忧的心思吗?

丘睿轻咳 了一声,朝堂上顿时安静了不少。

他是礼部尚书,更是天下读书人心中的领袖。

地位可谓不凡。

不过,他却并没有制止百官,而是朝着李书瑶躬身道:

“陛下,刘图是否贪墨,臣以为眼下并非最要紧之事。”

“若是赈灾不力,百姓造反才是大夏现在该考虑的当务之急。”

他一说话。

不少人都纷纷附和。

丘睿并非反对苏逸教给李书瑶的方法。

而是觉得这法子实在是太激进了。

朝廷给钱,百姓真会老老实实干活吗?

再说了,他们敢信吗?

有这个机会能把握住吗?

其实并不是丘睿杞人忧天。

大夏百姓大多数一辈子都在田间耕种,见过世面的都没多少。

能出趟远门,去一次皇城就可以跟同村的人吹上半辈子了。

平常出个村,去城里赶集带回来的东西都会引得同村的人羡慕。

更别提能吃到朝廷的俸禄了。

简直是天大的荣耀。

在他们眼里。

吃皇粮都是那些官老爷才有资格的。

自己不过是一介草民,何德何能敢相信那些官会从指缝里把银子漏出来?

这时。

工部尚书陈冲也站了出来。

“陛下,治水关乎万千大夏子民的安危。”

“在此处棋着险招,绝不是什么明智的想法。”

“一旦有什么闪失,影响的不仅仅是当地百姓,更有朝廷的威严啊。”

一个小小的政令。

引起的连锁反应绝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忽略的。

看似简单的将招募民夫的方式变动了一下。

可是却关乎着百姓的观念。

按理说。

陛下作为守成之君,在大夏太平的年代,本该安分守己。

只要能平稳的让大夏运行下去就能获得千秋万代的赞扬。

换句话说。

先帝给她留下了足够的老本去啃。

为何偏偏要如此激进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