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改革浪潮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83,从养猪开始!
第87章 改革浪潮
熊贵清现在更忙了。
以前,他打扫卫生就是做做样子。
现在倒好,不干都不行了。
十几头猪拉屎撒尿,要是一天不清理,那猪圈就冻起一层来。
虽然最严寒的季节已经过去,可三月份的天气依然寒冷。
天空还时不时的飘起雪花。
新猪圈栅栏里的积雪也得打扫,不然那些猪就没有了活动空间。
现在这些架子猪是保命要紧。
反而是那10头小猪,眼瞅着一天天长大,白白胖胖的。
这件事让熊贵清长了记性。
贪便宜要不得!
这就是现世报,超出自己系统能力的事,千万别干。
好在有老爸老妈的协助,不然,累死他都忙不过来。
他算彻底的明白了,自己离开系统,啥也不是。
怪不得别人家只养3头呢!忙不过来。
这几天,老爸还找来了王兽医,几头架子猪打蔫了,得治疗一下。
王兽医给开了点土霉素。
“拌猪食里喂吧,肠胃不好。”
经过十几天的忙活,终于忙得有些顺畅了。
3月18号,礼拜天。
下午刚送走回家扛大饼的老弟,分场的大喇叭就传来了最新的指示,晚上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连家属都得参加。
“啥事啊?”
“不知道啊!”
“这你都不知道?”
“咋的?你知道?”
“嘿,肯定是今年的一号文件!”
“啊!也是哈!”
消息广场已经从室外转移到了室内。
供销社里异常热闹。
熊长禄在供销社耽误了半个多钟头,才拎着酱油瓶子回来。
把听到的消息再次传达了一遍。
熊贵清一听,心里一动。
因为84年的最大动作,就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成立家庭农场。
这是黑省农场总局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搞的大农场套小农场的改革路子。
这个政策初衷是好的,也确实提高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可连年的自然灾害却让很多职工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曾经一度导致农场职工辛辛苦苦干一年,见不到钱的窘境。
农场为了盘活资金,统一管理职工和家庭农场的资金,用于整个农场的经营,使农场成为了一级金融机构了。
每个职工和家庭农场在农场内部都有一个内部账户,农场财务科控制着职工之间,职工与农场之间的转账支付。
想要现钱,必须提出申请,获得批准了,才能支取自己账户上现金。
也就是说,你自己的钱,你说了不算。
除非家里有婚丧嫁娶,购买农资这些大事,否则不给支取。
那些亏损的职工,想用钱只能找别的职工借,两人一起去财务科支取。
反正中间手续繁复,层层审批。
熊贵清知道后面几年种地是亏损的,于是跟爸妈说道:“不管怎么说,咱们跟大流就行,还是要以养猪喂猪,种地是挣不到钱的。”
熊贵清说的是事实。
整个八十年代,黑省垦区虽然每年都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粮食,有力的保障了全国各地兄弟省份的改革开放,可自身却是连年亏损,要不是国家给补贴,垦区就无法正常运转了。
当然,这个原因是复杂的。
既有自然灾害的原因,又有粮价倒挂的原因。
自然灾害致使粮食减产,而价格倒挂导致生产越多的粮食亏损越多。
垦区的粮食生产成本远远高于当时的粮食收购价格,垦区一直亏本卖粮食,广大职工能盈利才怪呢!
虽然熊贵清知道,国家为了让沿海地区尽快的发展起来,只能牺牲部分边远省份的利益了。
果然,当天晚上的大会,宣读了农场的一号文件。
主要就是宣布要实行家庭农场的政策。
还说了家庭农场的运作方式,包括了内部账户的事。
当然初衷是好的,为了减少资金的占用,加快资金的流动。
大家相互之间直接内部转账,不用通过银行,通过农场内部账户即可。
很多人都连连点头。
王福林还在会上点了几个人的名字,问他们有啥意见。
职工们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王福林一一解答。
当然,熊家在三分场属于边缘性人物,也没人问他们的意见。
就算是你提了也没啥用。
人家该咋办还是咋办。
何献超和于慧勇看见躲在角落里的熊贵清,就挤过来。
“熊贵清,你怎么看?”
“你们机务队还能亏?”
“那可不一定。”
于慧勇说道。
“你们先跟着师傅干吧,再说了,你们学员也没资格挑头啊!”
“嘿嘿,也是哈。”
熊长禄和余秀华坐在一边愁眉苦脸。
文件里说的明白。
家庭农场是自愿相互组合。
最佳组合是机务队与大田队的相互组合,成立家庭农场。
当然几个大田队的职工想组合也没人拦着。
不过,所有费用可要职工自担。
以前,所有成本都是农场的,现在变成了个人。
当然,如果盈利了也归个人所有。
前期的种子化肥,农机服务等产生的成本由农场先行垫付,秋收统一结算。
这也是为啥给每个职工设立一个账户的原因之一。
“爸妈,你们有啥想法?”
熊贵清见爸妈的脸色不好,他就问道。
“谁跟咱家组合啊?”
熊长禄暗自摇头。
没人带咱家玩!
“呵呵,爸妈,你们只听见了家庭农场,可文件是也提了家庭牧场和家庭养殖场呢。咱家这情况肯定干养猪啊!”
一语惊醒梦中人。
“对哈!”
“一家也行吗?”
“有啥不行的!”
熊贵清知道,今晚是啥也问不出来的,三分场一千多人开会,会议室挤的满满的,你能问出啥来?
过两天跟王福林好好聊聊,没准有啥好政策呢!
熊贵清依稀记得,好像后来又出了新的扶持政策。
咱不急。
这个大会开的热闹。
会上讨论热烈,散会后,往家走还有人在高天阔论呢。
熊家没人议论,在半路上遇到老潘两口子。
“哟,熊师傅,小熊,刚才人多,没看见你们。”
“呵呵,我们坐在最后。”
“你们对这个政策咋看啊?”
老潘看着熊贵清问。
“这是大势,我们还是养猪。”
“嗯,我也只能干老本行。对了,你说家庭农场我要不要参与?”
“我看再等等,今年的雨水有点大啊!”
两家人在路口分了手。
倪桂花问道:“老头子,这事你也问他?”
倪桂花觉得,熊贵清在有正事,毕竟岁数小,有问他的必要吗?!
“你呀,多听听有好处。”
老潘点上一颗烟,一明一灭的烟头在黑暗里格外的显眼。
“形势变了,咱们也得变。”
-----------------
熊家。
“难道咱们不种地?”
老妈问。
“养猪也是一样的。”
熊贵清回道。
“人家都搞家庭农场,咱们不搞?”
老爸也问。
“爸,别人搞家庭农场是有优势的。比如说,大田队的职工,会种地。机务队的车长能提供各种农机服务。他们一结合就是互补,种个一两百垧地也问题不大。可是咱们家呢?没有专门种地的,也没有在机务队干过,搞家庭农场没有优势,没优势谁跟你合作啊?”
“也是哈。”
老爸老妈都沉默了。
搞家庭农场没人要啊!
这就有点丢人了,没人缘的表现。
“爸妈,这可不丢人。”
熊贵清知道他们的想法。
“家庭农场自负盈亏,谁说一定能盈利啊?没准一场大雨亏掉裤子呢!”
熊长禄和余秀华这才点点头,“也是哈。”
“干咱们最有优势的事,我爸养猪有经验,我也已经开始养了,咱们就继续养下去,别羡慕别人,家家都有难念的经。”
“嘿,你小子!”
老妈笑了。
今晚,分场的很多职工家都在议论。
还有些心急的早早的凑在一起,开始商量家庭农场的事。
今晚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搞串联的人大有人在。
就连熊家这趟房的西户刘家也来了好几个人,商量着今年要怎么干。
只有熊家,于家和毛家安安静静。
屋里的油灯亮了一阵后,陆陆续续的熄灭了。
时近午夜的时候,一轮圆圆的月亮挂在了天空。
这几天遮盖在头顶的乌云悄无声息的散开了。
几颗悬挂于悠远深空中的星星一眨一眨的打着信号,提示着这个时代的人们,岁月很长,时间很短,别留遗憾,坦然面对。
求首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