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修道:从考科举开始 > 第30章 回村

第30章 回村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修道:从考科举开始!

三天后,李清泉等人紧张的等待着,很快就看到几个衙役带着数十个士兵将放板的地方围住。

熊高武费了好大的劲才挤进人群,看到已经张贴好的榜单。

从最上面往下面看,一眼就找到了李清泉的名字,还是第一。

紧接着,他在第三名的地方看到了赵连山,不由得欢喜起来。

“哈哈哈,第一名是我外甥,中了中了。”

他的大笑声让所有人都羡慕嫉妒的看了他一眼,就连不远处的衙役也看了看他。

毕竟第一名只是个十一岁的孩童,以他的聪明才智,考上道官应该问题不大。

想到这里,他们看向熊高武的眼神变了,若真的考上了道官,哪怕对方是娘舅,那也是他们高攀不起的。

熊高武并没有停下来,目光继续扫视着榜单,在前面并没有看到李清河和柳馨儿的名字,这让他的心又提了起来。

不过很快,他在倒数第三第四的地方看到了两人的名字,不由得松了口气。

这一次,李清河比柳馨儿的名次高,倒数第四,柳馨儿倒数第三。

“哈哈哈哈!”

熊高武再次大笑了起来,让旁边的人有些惊奇,为什么这家伙又开心了起来。

就听到熊高武说道:“中了,中了,我大外甥也中了。”

旁边人一阵呆滞,这样真的好吗?一榜双秀才,这家人倒是好福气啊。

很多人纷纷打听了起来,开始询问榜首家的情况。

可很多人并不知道李家的情况,他们便猜测很可能是寒门出贵子。

不等其他人反应过来,熊高武迅速的冲出了人群。

看到外围的李老三后,惊喜的说道:“中了,爹,李叔,中了,都中了。”

李老三惊喜不已,说话都有些颠三倒四了。

“考中了就好,考中了就好,祖宗保佑,祖宗保佑啊。”

就算以后李家两兄弟再考不上举人或者道官,有他们两个秀才在,那也是光宗耀祖的事。

从此以后,李家就变成了耕读世家,书香门第。

这就是出了有功名的人后和没有考上秀才前的差别,非常大的。

秀才已经算得上功名在身,可以见官不跪。

熊天齐也很高兴。只不过更多的是羡慕李老三,毕竟李清泉两兄弟姓李,是李家人。

可随后他又欣喜了起来,有李清泉和赵连山,自家的娃能考不上秀才?或许道官都有可能。

若是李清泉知道他的想法,绝对会觉得对方把他看的太高了。

若不是金手指,他也无法这么短的时间内考上秀才。

现在好了,考上秀才了,以后就再也不用担心什么了。

接下来就是要认真的阅读道经,争取将所有的道经全部领悟。

很快,秀才证明就被官服下发下来了,因为李清泉是案首,所以还有不少福利。

这些福利对现在的李家而言算不得什么,李清河也没在意。

柳家,柳青得知女儿中了秀才后,万分惊喜。

带着柳馨儿来到客栈,对李清泉和赵连山一阵感激。

两家人约定一起回青云县,毕竟李家的队伍可是有铁雄熊老爷子的。

虽然这个期间没有山贼盗匪敢出来溜达,但还是有些胆大不怕死的。

有熊老爷子在,他们的安全也得到了保证。

就在他们离开清河府的时候,虚空中,中年道人看着他,嘴角浮现出一抹笑容。

“希望你能够考入道宫吧。”

……

青云县,李家村,李老三等人回来的时候,整个李家村沸腾了。

因为李老三身后,李清泉,李清河,赵连山三人都穿着秀才长袍,看起来颇有书生气质。

李老三得意洋洋的走在最前面,下巴都要翘到天上去了。

村子里,早就得到消息的李旺财正站在村口等待着。

李家村这次出了两个秀才,这是李家村崛起的资本啊。

只要有这两个秀才的照顾,李家村出现读书人的机会也大很多。

李旺财赶紧说道:“老三啊,清泉和清河都是好样的,你教导有方啊。”

李老三得意洋洋的说道:“那可不,我家这两个孙子可都是要考上道官的,哈哈哈哈。”

李旺财和村子里的人看向李老三的目光中充满了羡慕,想起了自家还在玩泥巴的小子,就不由得来气。

看看人家的孙子,才十一岁就考上了秀才,以后说不定真的可以考上道官。

和那些普通的官员不同,考上道官以后,李家可就成了勋贵。

毕竟道官的父母是会被朝廷封爵的,甚至还会有封地。

这可比那些考上进士,做一方县令的人强多了。

两者之间的起点不同,县令只是官员,只有封了爵位,才是勋贵。

就算没有考上道官,以后的科举之路也很畅通,毕竟李家两个孩子也才十四岁,十一岁啊。

想到这里,李旺财赶紧说道:“老三啊,还记得我之前说的那件事吗?让连山教孩子们读书这事。”

李老三自然记得,但是他不能替赵连山做主。

现在的赵连山不同,人家可是秀才,就算他李老三是赵连山的岳父,也不行。

看到自己的岳父朝自己看了过来,赵连山笑道:“这是赵某答应的,赵某自然会做的。”

李老三突然说道:“咱既然要做,就做好一点,咱们家的宅子快修建好了,到时候再找一块空地,建个学堂,怎么样?”

赵连山眼睛一亮,他怎么没想到呢,成为秀才以后,赵家那边也不能忘。

可他对岳父非常感激,又答应了李村长等人教导孩子们读书。

因为他从李家村所有村民眼神中期待,这是赵家村那边没有的。

就算赵家村的人再羡慕,不会供孩子们上学的。

因为每家有好几个孩子,他们承担不起学费和书本费。

这个时代的书本非常贵,一本两本还好说,但是供一个孩子考上秀才,那所消耗的可就大了。

就赵连山而言,若不是赵家只有一个独苗,娘舅家和李老三家时常帮助,想要考上秀才,难。

李家村不同,因为茶叶蛋的原因,短短几个月,每家都存有至少二十两银子,以后每个月还会有。

各家赚钱以后,都想着往青河府外卖去,以前是因为李家村没有实力保得住茶叶蛋。

若是被那些强大的势力知道了,肯定保不住这份营生。

现在不同,只要李家两兄弟进入了道院,只要不犯法,就被道院护持着,在他没有考道官前,不敢有人打他们的主意。

至于五年后,李家的利益恐怕就不是那些势力敢触碰的了。

只要茶叶蛋能够卖到其他的州府,李家村的人绝对不会缺钱。

因此,让他们的孩子读书不过小意思,毕竟出个秀才可是光宗耀祖的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