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寒门小郎君 > 第153章 高贵和低贱

第153章 高贵和低贱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寒门小郎君!

张秀才黄秀才等人是小汴京的大姓,却又不是把持地方的大姓,小汴京六成的土地掌握在三班六房的背后大姓手里。

他们才是真正的土皇帝,在小汴京控制着大量土地和丁口。

张秀才黄秀才等大姓掌握着两成半的土地,人数众多的普通老百姓,手里拥有的土地只有一成半。

张秀才黄秀才等人创办诗集,赚银子倒是其次,以他们的家世也不在乎诗集赚来的银子。

目的只有一个,宣扬文名,借助在仕林的影响,增加自己高中乡试举人的可能。

张秀才凡事考虑比较周全,仔细思索了起来,用一套什么样的说辞,可以更加委婉的说出创办小汴京诗集的好处。

黄秀才的脾气比较直来直去,直言不讳的说道:“不瞒你说,这次创办小汴京诗集只为了一件事,就是为了银子和女人。”

在座读书人好歹都是世代耕读的大姓子弟,凡事都要讲究一个体面,使用一个比较带着文雅的说词。

黄秀才可倒好,张嘴说出来了银子和女人,哪里有半点大姓子弟的样子,分明就是响马土匪。

张秀才看向黄秀才的眼神,多了几分不满,不免有些嫌弃从小一起长大的黄秀才。

还是像过去一样,嘴里没个把门,有辱斯文,有失体面。

张秀才只能出来帮他擦屁股了,这已经不知道是多少次了:“还望贤弟不要多想,黄秀才说这句话的意思,通过小汴京诗集提高咱们的名声,最终高中了乡试的举人。举人可以在县里做官,又有着免交两税的恩典,会有很多乡民带着土地投献,这么一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全都到手里了。”

赵庆笑了笑,还是更喜欢黄秀才的说辞,张秀才文绉绉的说了一大通,还搬出了黄金屋和颜如玉。

说到底,还不就是银子和女人。

赵庆对于考上乡试举人的心思,不比张秀菜黄秀才两人低多少,当场就拍板了:“创办小汴京诗集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以水调歌头深受汴京船娘喜爱的名声,倒是可以趁着这一把东风,在小汴京打开名气。只是,仅仅在小汴京传唱名声还不够,至少要在燕蓟府甚至京州传唱名声才行,或多或少影响到主考官的评判,增加高中乡试举人的可能。”

有了小汴京船娘里炽手可热的《水调歌头》,张秀才黄秀才等人对于创办诗集的把握更大了。

“这件事要尽快,不能拖延下去,长则半个月短则三五天就要把事情办成了。”

“一定要趁着赵庆在汴京船娘里的炙手可热没有消减下去,尽快办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股子炽手可热便会逐渐消减了。”

“任何诗词的深受追捧,只会持续一段时间,又会转而追捧其他盛会流传出来的诗词,如今在汴京船娘里,赵庆的风头可谓是最盛,再过三五个月就不一定了。”

张秀才经过深思熟虑,说出来考虑了很久的主意:“事不宜迟,诗集的刊印要加快,等到诗集开印出来以后,立即运到燕蓟府的各县,凭借我家和黄秀才家里的关系,邀请各县书院的先生们,对于诗集作出评判。”

这句话落下,立即引起了其他秀才们的同意。

“这个主意好,只要愿意送上一笔润笔费,各县书院的先生们只是说两句话的事情,肯定愿意品评诗集。”

“自古以来,宣扬任何事都是自上而下,有了书院先生们的品评,很快就能传到读书人的耳朵里,咱们创办的诗集很快就会传遍整个燕蓟府。”

“本秀才赞同张秀才的这番说词,不就是花银子,只要能够把名声彻底宣扬出去,花再多银子都愿意。”

黄秀才坐在黄花梨官帽椅上,端着松花釉茶杯,有一搭没一搭的喝着。

没有表态,却能从他的态度里看得出来,似是不赞同张秀才的说词。

赵庆看出了黄秀才的意思,明显是有不同的看法,迟迟没有说出来,应该是顾忌他和张秀才之间的关系。

不过,赵庆还是低估了黄秀才的直言不讳,等到所有的秀才们都在吹捧张秀才。

黄秀才放下手里的松花釉茶杯,说出了不同的看法:“你的办法属于阳春白雪,主意倒是不错,在本秀才看来,远远不如下里巴人。咱们既然是小汴京本地的大姓,明明有着最有力的宣扬办法,没必要舍近求远去找燕蓟府各县的书院先生。”

黄秀才说完这话,视线看向了漕水方向,说出了他的主意:“相比较上层的书院先生,本秀才更看好小汴京本地的汴京船娘,她们本就对水调歌头推崇备至,只需要花上一小笔银子,在所有游船画舫的书橱上摆上咱们创办的诗集,再给汴京船娘一笔银子,逢人便说诗集的好,所能起到的作用应该远远胜过你的阳春白雪。”

张秀才听了这话,脸色拉了下来:“本秀才倒不是针对你,读书人的事情怎么能与下贱的娼妓扯上关系,就算是把名声传出去了又能如何,落在读书人的耳里,下意识就会当成艳俗诗集。还是从各县书院的先生入手比较好,有了这些举人先生的背书,应该可以让诗集在读书人里宣扬开来。”

黄秀才撇了撇嘴,没有说话,也没有继续反驳他的意思。

不过,他在心里打定了主意,坚定认为还是通过汴京船娘来宣扬诗集,更快的把诗集的名声宣扬出去。

随着支持张秀才的人占了大半,黄秀才坐不住了,继续说道:“你又不可能让各县书院的先生们整天宣讲咱们的诗集,讲上一两次已经不错了,对于读书人来说,听得进去就买上一本,听不进去就当做耳旁风了,难能起到咱们想要的结果。汴京船娘就不一样了,只要给上一笔银子,就能让她们连续说上小半个月,再加上咱们是小汴京本地的大姓,宣扬一个月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