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皇子陪读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幻想大穿越:知否做皇子开始!
第13章 皇子陪读
在垂拱殿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公务之后,宰相韩章和赵祯喝着清茶,开始闲聊起来。这时,韩章突然提议道:“陛下,楚王乃大周国本,年岁已不小,此前沉睡三年有余却落下了不少课业,需要及时补上。”
“爱卿所言极是。”赵祯赞同地点了点头,他觉得有道理,便表示同意,认为这件事情应该引起重视。
于是,赵祯召集了翰林大学士们,商议如何给楚王备课。翰林大学士们都是学富五车的大儒,对于如何教授楚王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认为楚王虽然在政务中讲究有一些见解,但大周的政务不仅是一些见解就能够处理完的,唐初宰相刘泪曾言“太子,宗姚是系,善恶之际,兴亡斯在,兴亡在焉!”楚王虽然不是太子,但嫡子的身份特殊,然官家释放的信息基本和东宫太子没差多少。
皇子课业包含文、史、经、子、易、诗、礼、乐、算等方面的知识;而太子教育主要覆盖三方面:其一治国德行教育,皇帝的权力是万人之上,无人可及,能够制约皇帝的权利明面上不存在,因此唯一能够约束皇帝行为的只有道德准则。其二:经史、书法、读史可以知晓今古皇朝兴衰,书法养性。其三:治国之道,太子将来要作为皇帝来管理国家,因此必须要学习治国谋略并且进行一定的实践,太子监国就是为了训练其治国的能力和谋略。另外也是大臣不愿意提及的帝王心术,这是赵祯自己教导的。
为了确保备课的效果,赵祯安排了最优秀的翰林大学士去教授楚王仁宗把赵肃明安排住在了东宫早读包括《大学》《尚书》,午时大儒会一对一教导《国史》《两朝实录》《太宗文集》。下午赵肃明跟随枢密副使狄青,学习兵法。
赵祯向文武大臣道:“朕嫡子楚王,欲再启嫡子之教育,朕深思熟虑,欲从文武大臣之家及三衙诸指挥使之上,挑选与其年龄相近、可侍卫于皇子左右之稚童入宫。”
对于赵祯的学业安排,赵肃明不置可否,但其中一项事情让他细细敲定了起来,赫然是“伴读”。这事他没有敲定权利,但是可以提供几个名单轻而易举,此次名单直指从三品乃三品以上官员,而盛家和享三品爵位的俸禄,但不受爵没有他的推举,断然入不了名单。
随后赵肃明敲定四人“盛家盛长柏,齐家齐衡,海家海云渊,顾家顾廷烨。”除了海家在朝中最具声望,但人家是清明之流,顾廷烨的名声有点臭,但不妨碍,朝中大员的稚子没有坑爹的那是不正常的。
齐国公府,齐国公兴高采烈地回到家中,高声说道:“娘子,你猜猜我听到了什么好消息?皇帝在大臣中挑选稚子伴读,我们家的衡儿有机会了!”
平宁郡主听了之后,也非常高兴地说道:“品级可有限?”
齐国公点头道:“官家言三衙诸指挥使之上,我身为盐铁司转运使自然是够资格的。”
平宁郡主也补充道:“我们家与王氏娘家之间有些复杂的亲戚关系,这次我们入宫给楚王伴读,不知道会不会惹来麻烦。”
齐国公安慰地说道:“这个不必担心,谁家没有几个亲戚。”
当晚,平宁郡主将此事告知了齐衡,齐衡听了之后,淡淡道:“我晓得了,任父亲母亲大人安排。”
......
盛府,寿安堂。王若弗抱着华兰哭泣,自从袁家给华兰的八字推算出两家不和的消息被众人得知后,华兰的名声受到了损害。流言四起,使得华兰备受困扰。
盛纮将此事告知开封府,并请求他们严查此事,因为恶意造谣已经涉及了朝中重臣家属。然而,由于流言来源广泛,自然而然地就无法找到造谣者的身份。
盛纮和盛老太太束手无策,只能叹息着。这时,一位自称姓赵的宫人前来拜访。王若弗擦了擦眼泪,询问女婢:“姓赵?哪个赵?”盛纮突然惊讶地问道:“母亲,这是楚王殿下!殿下这是私访吗?要不要迎进来?”
王若弗也反应过来了,跟着盛华兰和盛纮去大厅迎接。“臣妇王氏,拜见楚王殿下,祝楚王殿下圣体安康!”她让仆人搬来椅子,又吩咐丫鬟奉茶。待仆人退下后,盛纮才说道:“殿下见笑了,适才是臣妇担忧我家长女华兰的婚事。”
“此事孤已知晓,肯定是有些人作祟。孤会命人严查。”赵肃明温和地说道。
王若弗听了之后,忙劝道:“殿下万勿如此,您万金之躯,岂能为这种小事动怒。况且此事只是妾身杞人忧天,您何必为这等事费脑筋呢!”
赵肃明摆手道:“盛家受孤关照,也不差这件。不如一并解决,不知华兰今后婚配之事你们可有决策?”
盛纮想了想说道:“东京谣言来得快去得快,臣不担心民间讨论此事,但我儿终究是盛府嫡长女,京城适龄男子,皆求娶。华兰不愁嫁。”
赵肃明微笑着说:“既然如此,孤也有机会。”
正厅顿时安静了下来,盛家夫妇愣神看着赵肃明。赵肃明没解释笑了笑,将手中的皋书留了下来,看了眼盛华兰离去。
关于科举:
秦朝以前选拔人才都是依靠家族的世袭,后汉代选拔民间人才采用的是察举制,由各地方推举人才,到了隋朝,为了改革九品中正制,隋文帝于命各州“岁贡三人”,应考“秀才”。
唐朝继承并发展这一制度。唐朝的科举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类,常科每年举行,制科则是皇帝临时设置的科目。武周时期武则天首创由皇帝主持,复核进士资格的殿试;和选拔军事人才的武科举。
再到宋朝进一步改良唐朝的科举制度,确立一套相当完整的体制,最后一关殿试,名次也由皇帝亲定。自此以后,进士都是“天子门生”,而不再是考官的门生,大臣们开始让子孙跟着考试,不过中举后从事中低阶官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