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明百官:暴君朱厚照 > 第817章 攘次洲令(二)

第817章 攘次洲令(二)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百官:暴君朱厚照!

作为朱厚照治下,唯一待机时间最长的兵部要员。

胡世宁最为清楚兵部就剩下什么家底了。

边防军,归属于兵部,由本地卫所和建设兵团供养,基本上就是完全脱产训练的强军,这可是大明边军完全版,甚至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司令、总兵什么的,拥有极强的自主性。

什么意思呢?

要不是本地卫所和建设兵团还需要受到文官的节制,边防军就等于拥有了财、兵、地,等于唐代的节度使了!

而兵部,也就全靠边防军撑着场面。

现在边防军被朱厚照抽走了,明面上看给了卫所和建设兵团。

但实际上,这些人基本就是明初军户,因为朱厚照的妥善财政政策和基建政策,导致了他们不缺钱,也不缺物资,日子比历朝历代的军户、厢军好过多了。

实际上战斗力堪忧。

甚至有些秋后训练就是应付了事的。

因为没人敢惹他们啊!

之前朱厚照为了扩军,折腾出来的那堆铁炮、火铳,已经下放给大明周围的实际控制的卫所、都司,打大明四周的少民那简直就是杀器。

更不要说,朝廷已经取消了对黑火药的大规模禁运、贩售,只是要求加强监督,以及做好消防等工作。

这就导致了黑火药事实上已经在大明全国范围内泛滥了。

黑火药虽然打不过大明的镇国府手中的拉栓线膛铳、半自动步兵铳、全自动步兵铳,但打还用弓箭、甚至石器部落,简直不要太轻松。

但还是不够看的!

因为边防军用的是镇国府的军队的精简版,稍微次一点,但也一样能碾压地方屯戍军队。

武器代差摆在这里,这根本就是彻底剥夺了兵部最后一点兵权。

人多有个屁用,大明又不缺人,现在是工业体系的天下,谁能造出更多武器,谁有更多无烟火药,谁的战力就高,杀伤就强。

黑火药为主的火铳还需要进行排队枪毙,百步才有威力,朱厚照的拉栓线膛铳能打三百步,半自动能散兵作战,四百步就开始打你,更不要说全自动配合半自动,那火力网一拉起来,就是降维打击。

“那能怎么办?陛下都说了,边防军开始有藩镇化的迹象了,不遏制,难道放任?”

石珤也叹了一声:“你也知道现在因为武器的进步,战争已经不需要那么多人了。最后拼的都是谁的造兵器能力。

边防军之中,已经有人在悄悄豢养工匠,打造自己的军工厂。

该抓该杀的人已经拿下了!但你想想,一个边防军都能养得起军工厂了,这要是除了枭雄,那能怎么办嘛?

蒸汽机只要弄到钢材,真的不难搞!力学公式已经算出来了!朝廷也在培养理科学子,他们在用数术衡量天地万物的一切。

区别只是效率问题。

但效率再有问题,也挡不住下血本造一堆蒸汽机同时运转啊!力大砖飞,古今莫如是。”

石珤手一摊,“本官也觉得边防军归于镇国府没问题,但问题是建设兵团后续的投资和产出,应该怎么分账。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建设兵团的所有投资,镇国府与兵部各四成,陛下出两成。

同时,建设兵团弱化军事职能,转为民兵体系,最高长官改为武备使,以户为单位,发训练俸禄,也就是参与民兵训练的,每年三个月到五个月,视情况和概况而定,按照训练的强度,以及本地的军事等级、以及当地官府的年终分税的百分之三进行给俸禄。

按照省级总分税取百分之三给三十万民兵、府级再出一部分给三万民兵、州级八千民兵、县级一千民兵、乡镇五百民兵的顶额来算。

这样来算的话,直隶省今年分税之后的地方财政是一千三百万元上下,每个人光省级补贴,能分到一点三元。

然后算真定府,大概是零点五元,这样真定府级民兵,就能分到一点八元。

一只往下,分到乡镇,大概是三元左右。

而且民兵的军官,是镇国府退役兵直接转业,本地民兵除非战争升迁,不然只是志愿役。意思就是你可以选择参加,也可以选择不参加,给那些被筛下来的普通百姓,一个希冀。

反正民兵的战斗力是不指望,但必要的时候抗洪抢险救灾,以及后续如果遇到了大战,他们能在一个月内快速动员训练完毕直接扩编上战场。

这才是本次的边防军改革目的。

同时,削弱各地的州府官员的财政控制权,防止世家豪门的出现,毕竟镇国府的招兵准则,一项是走纯化队伍的。

普通的士兵,绝大部分是良家子。

而良家子的定义为,家产百元以内、三代内没有犯罪、以及体格身高都要过得去,并且还需要至少初中毕业。”

“这……这不对吧!初中毕业?!现在什么时代,初中毕业谁愿意当兵啊!”林俊皱眉,“陛下未免也太胡闹了吧!”

“不,一定会有人选择的。”张璁微微摇头,“因为,当兵可以转业,兵可以退入文官序列,但文官不能直接升入镇国府之中担任官员。陛下在遏制地方豪强和未来勋贵直接控制政权的可能。镇国府的兵源会源源不断的诞生新的血液,或许可能被勋贵同化,但总有那么一两个能走出来。

后世之君必然会重用这些人,尽可能的扩张势力,控扼各地的局势。

最关键的还是抑制豪强,不能让新的豪强出线。”

石珤点了点头,张璁看得很准。

而朱厚照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在画一条隐藏的线,给天下人一个名字叫“中产”的天花板。

终究是走上了资本体系,朱厚照是皇帝,他在画阶级天花板,也是在尽可能的降低治理成本。

如果不画天花板,一定会造成地方豪强到了进化的层次,就开始挑战大明整体的治理框架。

所以,必须画这条线来筛选。

到了位置,胜者就升入,败者就沦为尸体,三七分。

底层吃一成,跟着皇帝他们这些顶级勋贵干掉败者的人吃两成,剩下七成就是最顶级的这群人分。

钱什么的,从来不重要,对于朱厚照这种掌控资本的皇帝来说,钱真的只是数字。

但他为什么要设这个门槛?为了防止下边躺平摆烂,以及拥有了足够的钱威胁统治,破坏治理成本。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因为现在,天下很大,还有足够的施展空间。

而朱厚照这么做对于地球范围内还未填满的空白来说,反而能促进百姓去追求这个位置。

反正大明有三个榜单,有正科和恩科,每年关内、关外录取的吏员人数,就不下万余人,未来伴随着大明两亿华夏族完成初期原始财富积累,就该开始新一轮的扩张,这批人会成为新的地方豪强,开始挑战中央集权。

所以,大明需要囊括更大的底层来应对这两亿华夏中产。

现在的大明会走向何方,朱厚照也没底,但能打的补丁,能提前丢下来的后手,就多弄一点,哪怕看起来很玄乎。

但说不定哪天用得上呢?

总之,军队体系必须纯化,不能被勋贵直接掌握也不能被豪强控制,必须拉拢小家庭,用他们来遏制豪强冲击。

现在的朱厚照,已经有这个实力,直接用个人威望完全控制军队了。

所以本次的巴卑儿送来了一个好头,给朱厚照一个借口,一个整肃军队,退役豪强家族出身士兵、军官的借口。

把他们全部丢去次洲继续当他们的人上人,朱厚照重新征募新的良家子,再培养个十几年,又可以进行新一轮的筛选。

是有那么几个看透了朱厚照的操作,但更多的只是觉得,该去发财了。

因为次洲,很有钱的。

遍地都是金神像。

这还不是有钱?!

至于本地人,也是钱,藩王已经挥舞着金券,嗷嗷待哺了!

他们需要人力来开荒!到处都需要人!大明在南洋各地,都有数百家所谓的劳力输出公司,但实际上都是那些在关内混不下去的地痞重新下海,带着倭人残存的武士,一拍即合搞捕抓,将大量土着部落就地清扫。

当然他们去的地方,都是没有大明人的地盘,等他们打扫完了,说不定朝廷巡查的时候,就发现了新的无人岛了。

现阶段,也很难抓到他们,因为大明的主要船只才用了一年,运输完倭人上蒙北三宣慰,把三个都司腾出来。

新的赘婿才迁徙过去,勉强够用。

“行吧,行吧。”胡世宁算是认命了,微微摇头,“陛下有说什么时候开始吗?”

“下个月就开始政审和腾退转业。一些已经差不多到年岁的老兵,是该给新人让位了。到时候咱们都得去承德参会。”

石珤想了一下说:“总之,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对外公布新的次洲志愿役招募令,这件事胡次辅与兵部直接对接。”

胡世宁点了点头。

“那么,礼部这一块,林三辅有劳了。”石珤对林俊说,“本次陛下诏令是希望南洋各地的土司官员也随军,次洲南北各地气候与南洋相近,所以本地土司至少出一半乃是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力随军离开,所需要的资金,可以直接问次洲迁徙基金发债。

钱不是问题,陛下并不缺钱,可以直接开大额汇票,将港币兑换成金券。

我想,这些土司官员应该会很乐意。”

“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