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朕!大明暴君崇祯,既风流也霸道 > 第12章 初见孙传庭

第12章 初见孙传庭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朕!大明暴君崇祯,既风流也霸道!

就在崇祯看着愣愣发呆之时。

一辆奔驰的马车迎面而来,所过之处一阵鸡飞狗跳。

幸得王承恩眼疾手快一把拽回崇祯,要不然他这个大明皇帝怕是要被撞个狗吃屎。

就在两人愤愤不平之际,周围百姓的议论之声,也络绎不绝的传入崇祯耳中。

“这嘉定伯家的马车是越来越肆无忌惮。”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一边摇头一边说着。

旁边一个不知名的青年人听老者这么说,一脸无奈的摇着头,搭话道:

“这也不是第一次了,上次就撞死了个小乞丐,谁让人家是当朝国丈,又有谁管得了他,就都忍忍吧!”

这话听得崇祯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慢慢的冷下了脸。

这些百姓口中的嘉定伯,正是当今周皇后的亲爹,也就是崇祯的老丈人周奎。

这厮可算不上是好人呐,在历史上,可是连自己的亲外孙大明太子朱慈烺,都被他拿去和李自成做交易的角色。

出了这事后崇祯悻悻而归,又回到了御书房,一个人坐在那里久久不语。

心下想着:从自己今天出宫看到的情况来看,大明这个庞然大物显然已经病入膏肓。

要知道京师可是北方第一重镇,更是自明成祖朱棣之后,整个大明的经济、政治中心。

连京师首善之地都在卖儿、卖女,乞丐、流民更是比比皆是,可想而知,其他地方又是何等惨状。

像嘉定伯周奎这种事,肯定也不是个例,这可能就是整个大明现下大部分官绅、地主、勋贵阶层的一个缩影。

想到这些,崇祯越发感到迫切,越发觉得自己渺小无力,越发觉得有些力不从心,越发觉得有些束手无策。

这不禁让他开始有些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拯救大明,拯救华夏民族不受那之后的百年屈辱。

也许自己什么都改变不了,还是会和原本的崇祯一样,吊死在煤山之上。

王承恩看着愣愣发呆的崇祯,是似看出了些什么,便轻声唤道:

“陛下,切莫着急伤身呀!陛下你如此勤勉治国,老奴相信大明一定会好起来的。”

王承恩这句不轻不重的话,不仅唤醒了沉思中的崇祯,也重燃了崇祯心底那快要熄灭的斗志。

崇祯精神一振,又变的斗志昂扬:“对!一定会好起来的,朕相信,一定会好起来的。”

崇祯说着说着又陷入了沉思,只不过这一次不再感到彷徨无力,而是努力的想着解决之法。

过了良久,崇祯眼眸一亮,缓缓开口:

“王大伴,即刻传顺天府丞孙传庭觐见。”

“老奴遵旨。”

王承恩应了一声疾步而出。

崇祯就在御书房静静的等着,过了大半个时辰,王承恩就带着孙传庭进了御书房。

见到崇祯的第一时间,孙传庭便上前行礼:“微臣孙传庭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略微打量了一眼这个传庭死而明灭亡的历史人物,抬了抬手:“起来回话。”

“谢陛下隆恩。”

等孙传庭站起身来,崇祯才缓缓开口:“你可知道京师为何会有如此多的乞丐流民?”

孙传庭没有任何考虑与停顿,崇祯话音一落,他就出言答道:

“回禀陛下,京师中的流民和乞丐微臣自然知道,都是从陕西、山东、河南等灾区流窜到京师的。”

崇祯点了点头:“你身为顺天府丞,既然知道,为何不给朕上书奏明此事。”

孙传庭听闻此言,没有露出半丝慌张,不卑不亢的答道:“微臣不止一次上奏过此事,可能是陛下都未曾看到吧!”

其实崇祯也猜到了,十有八九是内阁不想让自己看到关于流民的奏章给扣下了。

之所以这么问,就是想考证一下孙传庭是不是真如历史上记载的那样,甘正不阿、嫉恶如仇、敢为老百姓说话。

现在虽然没有百分百得到证实,但大底是不会差的。

崇祯想了想,没有再说流民,转而问道:“如今我大明国内贼寇不断,依你之见该如何?”

崇祯这话,看似和流民无关,实则还是一个问题。

孙传庭只是略微沉吟,便出口回道:

“陛下,流贼皆起于流民,而流民皆起于饥饿,饥饿又起于无粮,无粮又起于灾荒。”

“想要剿灭乱匪,只靠一味打杀镇压恐怕并非良策,还须剿抚并用,赈济灾荒让百姓有口饭吃、不在饥饿,也就断了流寇的根。”

啪啪啪……

“好!伯雅说的好!你说的不错,流寇的本质就是因为百姓吃不饱饭,为了一口吃的受人蛊惑跟着一众匪首造反。”

崇祯一边拍手一边说道。

孙传庭听崇祯叫自己的字,也是一脸的受宠若惊,只得微微欠身道:

“这只是微臣的浅见,可当不得陛下称赞。”

崇祯对孙传庭这种不骄不躁的性格很是满意,转而又问了另外一个问题:

“那你对关外的建奴又有何见解?”

崇祯这话一出让孙传庭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崇祯也不着急并没有催促,只是静静的等着,过了十几息孙传庭才斟酌着开口:

“陛下,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依微臣拙见想要清除外患,国内就必须得到安定。”

崇祯听得微微点头,别看就是这么几句话,可现在的朝中大臣就是看不透。

就比如说东林党,在如今大明国内情形如此严峻的情况下,还一味要求朝廷和关外的建奴作战。

历史上的崇祯,要不是被这些大臣搞得晕头转向、盲目自信。

一边想着剿灭国内的叛军,一边想要平息关外的建奴。

在国内灾荒不断、百姓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的情况下还要保持双线作战,最后活活拖死大明。

崇祯要是懂得整治贪腐救济灾荒,暂避关外建奴的锋芒,等国内稳定后在打建奴,或许大明不会那么快亡国。

别看后世的人都能看得清楚明白,那只是站在历史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去看而已。

正所谓当局者迷,如今明朝的朝堂上能明白这个道理的人还真的不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