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撕裂空间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星海天启:直面终结!
索林虫群控制区,恒星系间的空旷地带。
星耀帝国的四艘泰坦组成三角形阵型,一艘在中间,其他三艘在三角形的三个点上,四艘泰坦的探测设备互相共振支援,指数倍的放大了探测器的探测波功率,能够将探测器的范围扩大数倍。
就这四艘泰坦,就可以把周边上百个恒星系里面的移动物体全部探明,然后再根据信号特征分辨到底是什么物体,是小行星还是索林虫群。
四艘泰坦的探测范围,刚好差不多是一个划分出来的临时区域的大小,所谓L6区域就是这些被划分出来的无数临时区域中的一块。
就这样,L6区域的索林虫群分布就被星耀帝国舰队探明了,舰队并不需要去真的和索林虫群战斗,向其他合作舰队透露的信息有一部分是假的,主要是在获取情报信息的来源上造假,这种探测方式并不方便透露给其他合作舰队。
因为四艘泰坦的联合探测阵列,其探测能力甚至能强悍到发现近距离进入全隐身状态的幻影装甲,几乎没有任何手段屏蔽这样的探测。
多舰联合探测阵列技术也并不是什么先进的技术,唯一的技术难点就是在如何同步多艘舰船的探测波,防止战舰之间的探测波出现互相干扰,导致1+1<1的情况出现。
星耀帝国的AI能够从底层架构上调配舰载设备,这样的合作自然轻而易举,对于其他有机国家的舰船来说,将探测设备的系统联合一下也可以做到。
这样不用不知道,但一看就能立刻突破的科技被星耀帝国的科研部称为“盲点科技”,平时很难发现这些不常用的盲点科技,但盲点科技能在一部分领域上发挥出超常的作用。
其他国家的舰队并没有展现出多舰联合探测能力,所以星耀帝国的科研部将这项科技定为盲点科技,尽可能的不要将这些盲点科技泄露给其他国家。
多舰联合探测技术这项盲点科技,最主要是防止其他国家过快的掌握到探测到幻影装甲舰船的技术。
现在科研部还没找到在多舰联合探测下将舰船隐蔽起来的方法,一旦被其他国家发现了这项盲点科技,那幻影装甲的隐蔽优势就没了,会对星耀帝国的银河情报网络部署产生很大的麻烦。
“L6区域的虫群行星的数量倒是没怎么变,但虫母的数量太少了,这实在是太奇怪了。”2403看着几艘泰坦的探测阵列给出的数据,疑惑的说道。
虫群行星是索林虫群的主要资源收集单位,一般会有虫母编队在虫群行星周边运输虫群行星开采出来的资源,虫母编队的数量一般不会少。
但现在这块L6区域的虫母编队,实在是太少了,远远不如模型计算中,合理的虫群行星资源采集编队数量。
要么是虫母编队的运输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运输需要的编队数量变少了,要么是虫母的数量已经少到了无法维持正常的运输线路了,这两种可能性,都没法完全相信啊......
想到这里的时候,2403突然苦笑了一下,没想到自己居然有一天会因为索林虫母的数量少而发愁。
现在只是要测试新武器而已,虫母的数量又不是少到不能测试武器,那自然没必要发愁,况且虫母要是真死绝了,那才让人开心。
计算了几支虫母编队的前进路线后,舰队解除了探测阵型,恢复了常规的行动阵型,和这几支虫母编队“汇合”了。
索林虫群的物资运输编队一般有12-15只虫母组成,也见过10只左右的小编队,但基本不会小于10只虫母。
之前收集作战数据的时候,基本也是以绝对的碾压级别优势火力去跟这些虫母作战,绝不放跑任何一只虫母。
这些虫母编队,也正好适合一场场小规模战斗的作战节奏,和它们的作战过程十分的顺畅。
虽然2403他们有些担忧这些虫母编队是诱饵,是索林虫群来收集银河文明舰队武器数据的工具,但索林虫群也没出现过明显的战斗力增长,这方面的担心就暂时放下来了。
2403的舰队顺利的逮到了一支正在虫群行星上收集资源的虫母编队,这支虫母编队由14只虫母组成,外围有二十多万只标准护卫虫群。
按照正常的作战节奏来说,现在2403的舰队就已经开始远距离炮击了,快子散射炮和电浆炮的远程轰击可以很快速的解决这些虫母。
但这一次作战,可是为昆仑号上那台新武器的验证机专门开出来的一次任务,2403倒是想看看这台新武器,又有什么样的特点。
昆仑在恒星系外,在这台武器的理论有效射程内,瞄准了一只毫无知觉的虫母。
占据了昆仑战舰舰首前四分之一舱段的中轴武器开始了运作,来自于整艘泰坦的能量向中轴武器部位持续输送。
这些部件中的一部分,开始产生引力,从一点零星的引力开始,逐步的变强,在数量众多的元器件努力下,中轴武器的核心部位引力很快就超过了白矮星的引力强度,直逼中子星。
在掌握了大一统理论之后,实际上就可以用仪器来产生引力了,不过能量转换引力的效率实在是堪忧。
在同时期星耀帝国也掌握了暗物质这类能直接产生和引导引力的物质,就抛弃了能量转换引力这条路线,转而去走操纵暗物质来间接操纵引力的技术路线。
压缩暗物质拿去做引力炸弹十分的高效,但暗物质似乎也就止步于此了,更加精细的引力操作就很难由暗物质来完成了。
不过制造暗物质引力炸弹,确实给了星耀帝国不少的极端引力操作经验,即便是中子星乃至逼近黑洞级别的引力,也能够相对轻松的操作。
众所周知,引力是四大基本力中唯一能够影响到空间的力,引力作用产生引力波,引力波是空间震荡的物质表现,空间的震荡就是超空间技术的根源。
看起来银河文明对空间震荡的利用由来已久,但对空间的利用似乎止步于此了,因为除了让空间产生震荡之外,其他想要改变空间的尝试几乎都失败了。
在理解了空间的本质之后,就有了新的思路,空间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物质”,也可以说是承载着物质的物质,它有很多和物质相关的属性,这被称为空间的物质性。
既然空间有一部分物质的属性,那就代表着空间有可能和物质一样有极限承载力,一旦超过空间的极限承载力,那么空间就会被击穿。
黑洞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黑洞的极限引力直接将空间撕出了一个小口, 从而形成了物质穿过就再也无法出来的视界。
那么可不可以模仿黑洞的极限引力,人为的撕裂出一个引力视界出来呢?然后再利用这个人为的引力视界去攻击敌方,其效果应该和一颗黑洞直接撞上去差不多。
这就是这台武器最初的设想。
星耀帝国常用的暗物质引力操作技术在这里就不起作用了,因为暗物质黑洞的极限引力就是29万千米每秒钟的逃逸速度,因为暗物质本身的特性,这个引力强度再也无法提升了。
暗物质黑洞的引力强度足够高了,但仍旧没有到达正统物质黑洞的水准,还是差了那么一点,无法撕裂空间。
科研部就将目光看向了能量转换引力仪器上面,这些仪器只要功率够大,理论能够产生的引力是没有上限的,换句话说,它们有可能生成出人工黑洞来。
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在这个问题面前,仪器的功耗都是小事,那就是仪器自己产生的过大引力可能把自己给吸走了。
即便是有操作暗物质黑洞引力的能力,星耀帝国仍旧没有办法在物质黑洞的引力强度下将仪器长时间稳定下来,在黑洞生成后的几秒钟内维持系统就会崩溃,这点时间根本没法给黑洞定向,人工生成黑洞来攻击的尝试失败了。
正当相关研究一筹莫展的时候,星极突发奇想,既然没法产生黑洞,那用两个黑洞级别的引力源互相拉扯空间会怎么样?
按照空间的物质属性来说,空间是能够被撕裂的,当承载着物质的物质被撕裂了,那么物质上面的物质会怎么样呢?
抱着这个疑问,星极进行了“撕裂空间”实验,用两个极强的引力源拉扯空间,尝试用引力将空间强行撕裂。
“空间是一张纸”的说法既是正确的,也是不正确的,但在撕裂空间实验中,空间是一张纸这个说法是可以被验证的。
当空间的两头承载了极限的压力后,就像是两端被撕扯的纸片一样,空间会直接从中间裂开来。
空间承载着物质,当空间本身都被撕裂的时候,空间中的物质就会被连带着一起撕裂,具体有点像画在一张纸上的小人一样,纸张被撕裂了,纸上的小人也会一起被撕裂。
然而现实比纸张上的小人更加恐怖,因为空间本身是具有流动性和自愈性的,这张纸被撕裂的同时,也正在愈合。
空间本身在愈合,然而空间上被撕裂的物质却不会自己愈合,所以空间会恢复原状,但物质会保持被撕裂的状态。
中央科学院的第一次空间撕裂实验,成功的将整座实验室里面星耀帝国所能生产的最大功率能量引力仪器全部切成了两半。
空间切割的精度非常恐怖,无论用任何仪器去扫描探测,都显示了原子级别的切面平整度,再也没有比这更加精确的切割了。
比起精加工手段,星极第一时间意识到的是这玩意在武器装备上的运用,银河目前没有任何一个防护手段能够防御住空间层面的直接切割,恐怕索林虫群也做不到。
当星极摸索着那些引力仪器的平整切口的时候,她意识到她找的空间武器有眉头了。
随后她很快的解决了空间裂缝的定向问题,让空间裂缝能够定向前进,不至于再切到自己的设备了,解决了空间裂缝的定向问题后,这台武器就有了实战的价值。
根据星耀帝国的命名方式,这台武器被命名为[ 空间撕裂式矢量切割武器 ],星极和其他参与相关项目的AI更喜欢叫它空间撕裂。
为了测试空间撕裂有没有斩杀蜚的能力,星极集合了全中央科学院之力,临时造了一台当时能造的最大空间撕裂武器。
这台空间武器用一道空间裂缝将一颗40km的小行星切成了两半,证明了空间裂缝几乎没有抵御手段,只要裂缝本身足够大,任何东西都可以像快刀斩黄油一般的切成两半。
理论上来说,只要造一台能够发射出恒星直径长度的空间裂缝的空间撕裂武器,应该就能将蜚直接切成两半,但这个方案从任何角度上来说都是天方夜谭。
空间武器的能耗如此之大,主要原因是需要大量的能量引力生成仪器和反重力仪器一起配合,这俩在一起就是能量无底洞。
在完成空能公式,对空间的理解更加深刻之后,或许能够造出来更节能的空间武器,不过那也要等星极的空能公式实验结束了。
星耀帝国并等不起那么长的时间,于是空能公式和空间武器两个项目同时上马,空间武器的小型试验机被移植到了泰坦级战舰上面,测试空间武器在战舰上的表现。
在昆仑号上面,空间撕裂武器似乎出现了水土不服,在几乎吃干抹净了整个昆仑号上面的短时能量输出,烧毁了全舰40%的能量线路之后,空间武器的启动失败了,昆仑号的中轴武器什么都没发射出来,反倒是昆仑号自己快报废了。
“这个武器的能耗实在是太恐怖了,恐怕只有主宰级的能量核心才能供给。”昆仑看着自己舰体各处传来的错误报告,说道。
“可惜科迪勒拉已经没了,新科迪勒拉的建造又是几年之后的事情,现在能用的现成武器平台就只有泰坦级战舰了。”灰夜操控着纳米机器人,边为昆仑号修复受损的能量线路,边叹息道。
“新武器仍旧需要提升可靠性啊,至少用一次就将一艘泰坦报废的武器,并不能称得上是实用武器。”2403评价道。
随后他指挥着其他战舰,向恒星系中的运输编队发起了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