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快穿只想安静搞事业 > 第81章 第三个世界21

第81章 第三个世界21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快穿只想安静搞事业!

京城郊外的土路上,几辆马车在前往皇庄的路上缓缓行驶着。

张院正和刘太医的马车上,此时都驮满了医书和行李。

悠然的欣赏着道路两边的良田,还未到春种时期,田里基本上什么都没有,只有未化的霜雪,但也别有一番野趣。

一阵寒风吹来,张院正不得不放下马车的窗帘,将身上的大袄裹得更紧了些。

这身衣服,是他妻子从纺织厂的店铺里买的,虽说不怎么好看,但确实保暖。

衣服里塞满了棉花,虽然显得臃肿,但出门在外也顾不得这么多了。

棉花的妙用,据说也是皇后娘娘的纺织厂首先发现的。

这棉花据说只在南方有少部分人种,皇后娘娘花了很大的精力让人去采购棉花回京城,还带回来不少棉种,想来明年会有不少人种植棉花。

若这棉花真的在北方推广开来,以后每年冬天必然不会再有这么多百姓冻死。

想到皇后娘娘的纺织厂,以及李妃娘娘做出的这么多农具。

以前皇上让两位娘娘做这些事的时候,他也觉得皇上太过荒唐,如今想来,皇上自有他的道理。

正这么想着,张院正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哒哒的马蹄声。

这里是皇庄的地界,应当没有外人才是,怎么会有人在此纵马。

而且如今天气如此寒冷,京城的权贵子弟都窝在府里不出门,哪有心情出来纵马?

顾不得寒风凛冽,张院正再次掀开马车的窗帘。

“张院正,好巧啊!”

张院正目瞪口呆的看着外面的人,忍不住惊呼出声:“良妃娘娘,您怎么会在这儿?”

刘太医听到动静也忍不住探出头来看,然后连忙让人停下马车,打算从马车上下来行礼。

良妃阻止道:“外面冷,刘太医不必多礼。”

刘太医只好留在车里,行了个不伦不类的礼:“外面天气这么冷,良妃娘娘出行怎么不坐马车?冻坏了身体可怎么好?”

刘太医以前是安阳侯军中的军医,几乎看着良妃长大,因此忍不住关心。

良妃摆摆手,“刘太医不必担心,我的身体您还不知道吗?好不容易有机会出来跑马,您就让我放纵这一回!”

就在几人停下来说话这一会儿工夫,载着良妃行李的马车也赶了上来。

这下子连刘太医也开始好奇良妃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了?“娘娘,您这是要去哪儿?”

“当然是和两位太医一样,去皇庄啊!”

张院正闻言捏着胡须的手一抖,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良妃娘娘去皇庄做什么?”

良妃冲两位太医笑了笑:“本宫如今是这支医疗兵的统领,自然是去练兵,往后还得劳烦两位太医多多包涵。”

张院正感觉到下巴传来一阵刺痛,是他不小心把几根胡子揪了下来,“这…这…”结巴了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两位太医慢慢赶路,本宫先走一步了,”说完良妃就飒爽的一甩马鞭,骑马远去了。

张院正看着不远处的皇庄,手止不住的颤抖,不知道是冷的还是吓的。

他想到了之前皇上提醒他,让他不要太看重身份的差别,莫非这些医疗兵还能是后宫之人不成?

张院正摇摇头,应该不可能,后宫娘娘哪个不是养尊处优的,怎么受得了这种苦?

皇上就是行事再荒唐,也不可能做出这种事,不然朝廷上早就闹起来了。

可这些医疗兵若是一般男儿,良妃一个后宫嫔妃怎么压得住这些人?

皇庄已经近在眼前,再怎么猜测也比不上亲眼看一看。

刘太医则是发愁的看着良妃的背影越来越小,这件事侯爷知道吗?侯府怎么会同意良妃娘娘这般乱来?

事实上,安阳侯和侯府上的人确实不知道这件事,良妃完全是打算先斩后奏,就算到时候东窗事发,有皇上在后面兜着她也不怕。

等两位太一的马车进了皇庄时,良妃已经召集所有人,正在训话了。

宽阔的空地上站着大概500来人,这些人虽然都穿着统一的短打服饰,看起来英气十足,但还是能看出这些人都是女子。

心里的猜测成了真,张院正再也没法逃避了。

张院正闭了闭眼,想着皇上这半年多以来的动作,无一不是表明他要重用女子。

想着以后可能会有的风波,皇上这又是何必呢?

罢了,他只是个太医,只需要按照皇上的命令行事就够了,朝堂上的事他管不着。

良妃到了皇庄之后,给这些女子分配了课程,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跟着嬷嬷学习文化课,二是跟着太医学习医术和外伤急救,三是跟着她习武练兵。

日子一天天过去,良妃的事情到底还是没有瞒住。

官差们带走了京城上下所有青楼楚馆差不多一半的女子,这么大的动静,自然有有心人去查。

再加上良妃这么一个高位嫔妃,突然从后宫中消失了,根本不可能瞒得住。

侯府的老太君顿时就急了,查到良妃在哪儿后,直接就去了皇庄。

良妃既然下定了决心,自然不可能被劝动。

老太君拿这个孙女没办法,便想进宫求皇后,反而被皇后一番话给洗了脑,竟觉得良妃若能在皇上面前立下一番功绩也不错。

冬去春来,大庆朝上下,新春的喜悦持久不散。

贵人圈子里,这个冬天出现了不少玻璃制品,引得贵人们争相购买,掀起了一阵风潮。

尤其是玻璃镜子,京中但凡有点余钱的人家,咬咬牙都会买上一块。

更别说京中贵女了,可以挂在腰间的手持镜,放在梳妆台上的梳妆镜以及换衣服时用的全身镜,但凡少了一种,就被其他贵女给比下去了。

男人们虽然对于镜子的需求不如女子那么高涨。

但市面上出现了一种玻璃窗户,安在书房的窗户上,冬日里,再也不用担心打开窗冷,关上窗,书房又特别昏暗了。

书读的累了,还能站起身看看窗外的景象,眼睛都要舒服许多。

再加上后来市面上又陆续出现的玻璃盘子,玻璃酒杯,宴饮时用来招待宾客,或是自己在雪景中独酌,都是别有一番意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