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汉室可兴 > 第492章 幻灭生死同泡影,雄图霸业等微尘

第492章 幻灭生死同泡影,雄图霸业等微尘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汉室可兴!

荀谌急对袁谭道:“殿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如今利刃操于人手,再不决断,死无地矣!”

袁谭犹豫未决。

高干也道:“禁宫卫士,一分为三,某有其一。而燕王与护军皆心向太子。

某闻卫士报告,燕王与护军被陛下召至宫中,其中必有蹊跷。

若骤然发动,我等只有束手待毙也。”

袁谭拍案而起,颤声道:“二君所言不错,坐以待毙非孤所为,传令,立即集合部曲,前往皇宫勤王救驾!”说到后面,声音渐渐稳定,“袁叙、袁熙,若有异动,亦是矫诏,孤不奉诏!”

高干立即奔出,径去召集禁军。

袁谭则与荀谌集合齐王府部曲,皆是锐士,得五百余人。

按照与高干约好的方案,直扑皇宫。

走到半途,前面杀声大作。

一彪人马拦住去路。

为首一人高呼道:“齐王谋逆,奉陛下诏,擒拿齐王,余者不问。汝等还不速速散去?”

正是袁叙。身后带着千余禁兵。

袁谭部曲脚步踯躅,脸上露出惧色。毕竟对面是天子禁军。

袁谭大喝道:“袁叙!值此大厦将倾,袁尚一稚子有何能为?

陛下已予孤密诏,命孤监国,以抗汉军。

汝颠倒黑白,矫诏行事,必遭败亡!

还不速速弃暗投明?”

一边高呼,一边跃马挥戟,直取重重禁军卫护中的袁叙。

袁叙厉声道:“袁谭!汝倒行逆施,离死不远!杀!”指挥禁军攻杀过来。

袁谭兵少,部曲士兵又怀忧惧,很快被杀得步步后退。

一马当先、身形突出的袁谭陷入包围之中。

袁叙大喜,叫道:“诛袁谭者赏百金,封侯!”

袁谭战马受伤,嘶鸣倒地,他下马步战,左冲右突,长戟挥舞,高呼酣斗,禁军一时难以将他拿下。

袁谭心中也有些焦急,高干说好率禁军汇合,怎么这边动静这么大,高干还不来会?难道除了什么岔子?

荀谌在后面观望形势,心中一惊,高干心怀叵测,定然是被他蒙骗了!袁谭挡住袁叙,高干想必是攻击皇宫、挟制袁绍去了。

寒风之中,急得满头是汗。

突然一跺脚,心生一计。

*****

荀谌所料没错,高干果然提兵直扑皇宫。

他对禁军的说辞是:“袁叙勾结汉主,意图谋反,恐不利于陛下,我等速将陛下保护起来。”

见几个将领将信将疑,他道:“君等可知数年前袁叙任济阴太守时,曾被汉主擒获。

汉主将他释放,从此他便成为汉主之奸细。

如果大魏蒸蒸日上,他或许不会起异心。

现在大魏遭遇小挫,他便决意投敌。

至于我如何得知,请君看这是谁人。”

亲兵推出一个中年男子,体似筛糠,委顿在地。

一名禁军中级将领甄托叫道:“这不是护军府管家袁昌吗?”

高干道:“袁昌,汝且如实讲来,可饶汝不死。”

袁昌倒豆子般将袁叙与汉军细作勾结之事和盘托出,并信誓旦旦地道是自己亲眼所见。

众人将信将疑。

高干肃然道:“我乃陛下亲甥,岂会不利于陛下?

如今城中大乱,我等保护陛下,无有过错,只有功劳!诸君何疑?”

众人觉得有理,只要不对陛下不利,还能有什么问题?

于是众人跟随高干直奔皇宫。

高干距离皇宫更近,本来约定是与袁谭汇合后再去皇宫,现在高干撇开袁谭,自行前往。

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高干在宫门前正遇到一彪人马,领头一人正是燕王袁熙。

两人照面,都是吃了一惊。

高干率先反应过来,大呼道:“燕王可前来保护陛下?”

袁熙道:“正是。君来何为?”

高干道:“我亦为保护陛下而来。既然燕王与我目的一致,何不合兵一处,共诛乱臣贼子?”

袁熙问道:“谁为乱臣贼子?”

高干道:“城中乱战者是也。”

袁熙低声问身旁蔡晔:“高干领兵前来,怎么办?”

蔡晔低声道:“陛下令君擒拿袁谭,君反而来此,若与陛下照面,恐引责怪,不如与高干皆止兵宫外,观形势变化,再做打算。”

蔡晔此来,本是有枣没枣打两竿,万没想到邯郸城中发生如此剧变,准备甚是不足,至少跟随他而来的勇士不过十余人,难以左右形势发展。

若有百余勇士,说不定能乱而取之,掌控邯郸,一举灭亡魏国。

袁熙勇猛不逊于袁谭,也是无甚智略,没有主意,只得采纳蔡晔建议,向高干高声道:“为免惊扰陛下,君与孤不如且驻兵宫外,若有乱兵来犯,则同讨灭之,君以为如何?”

高干平时与袁谭走得近,近来不受袁绍喜欢,若只有自己一军,难么悍然将袁绍“保护”起来,没有问题。但现在自己与袁熙相互牵制,万一袁绍头铁先下令擒拿自己,恐怕自己除了等死别无他路。那么袁熙的提议也不失为折中之计。

高干答道:“燕王之议,正合我意。”

于是两支禁军在宫门口数十步外,一左一右,列开阵势,相互戒备。

士兵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天色渐晚,外面杀声渐渐平息。

袁熙和高干都屏息凝神,等着结果出现。

期间宫门内隐约有敲门声响,众人皆无暇理会。

过了一盏茶功夫,脚步声响,一彪人马从高干所来的方向赶了过来。

众人急回头看去,那彪人马约有千余人,人人带伤,杀气腾腾,为首一人手中长戟上鲜血淋漓,目光凶恶,正是袁谭。

高干呼道:“齐王来得正好,燕王谋反,且与我讨之。”

袁谭目光打量场上形势,还没搭话,荀谌一眼看到袁熙队伍中似乎有个熟悉的面孔,当机立断,在袁谭耳边道:“齐王,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高干心怀叵测,反复无常,乃十足小人,不可相信,宜先诛之。”

袁谭对高干心中早已怒火熊熊,方才为袁叙所阻,若不是荀谌用计乱了袁叙后路,扰动其军心,自己必然败亡,听了荀谌之言,立即将长戟一指,高呼道:“高干谋逆,意图劫持陛下!弟何不与我共诛之!”

蔡晔也急对袁熙道:“袁尚不知何往,形势诡异,宜先诛高干,再言其他。”

袁熙回应道:“兄所言极是!”号令禁军:“高干乃反贼,孤与齐王共诛之!杀!”

高干见势不妙,大呼道:“我乃忠臣,汝等以子谋父,大逆不道!诸君与我共讨之,速请出陛下主持公道。”

欲冲宫门。

其部禁军乱作一团。

袁谭、袁熙麾下士兵则士气略胜,并力向高干杀来。

高干部禁军七零八落,乱逃者有之,投降者有之,还有欲反水杀高干者。

高干憋得几乎要吐血,在几个亲信保护下,趁着场上乱作一团,斜刺里就逃。

杀声大作,又有一彪人马从正对宫门的方向奔来,迎面撞上高干等人。

高干正要呼救。

那彪士兵十几支乱箭射出,将高干等人全部射杀。

“才志弘邈,文武秀出”的高干高元才,由于“有雄志而无雄才”,志大才疏,野心勃勃,结果不自量力,死得轻如鸿毛。

他期待的“挟袁绍而诛诸王”,一揽魏国大权,再图击退汉军的奢望,全部落空。

那彪士兵中间簇拥出几人,气势汹汹,杀气腾腾。

袁谭、袁熙忙收拢军队,重新在宫门两侧大街上列阵。

来者正是袁尚,左右有逄纪、郭图、审配等人。

其士兵也是以逄纪卫尉府所领的各城门士兵为主。

约有一千五六百人。

袁尚下午离开皇宫前往笼络逄纪时,袁绍昏昏沉沉,不便行动,便暂时留在宫中,只把皇后刘氏也即袁尚生母,带了一起。

太监、宫人见形势不妙,在袁绍昏迷期间,纷纷携了宫中财货珍宝,偷偷溜出宫去。

偌大的皇宫,只剩下袁绍一人。

现在袁尚与逄纪带兵归来,欲重新入宫见袁绍,已不可得。

场上三方呈鼎立之势。

袁尚、逄纪等人兵力最多、战力最强,但不足以战胜袁谭、袁熙二人合兵。

一时形成了僵持。

既然大家都投鼠忌器,不敢开战,那就只能谈判了。

袁尚派出郭图,袁谭派出荀谌,袁熙派出甄俨。

三人皆赤手空拳,不带武器,来到三方队伍正中,低声讨论。

袁尚给出的条件是袁尚继位,继续以袁谭、袁熙为齐王、燕王,但两人需出城就藩。

袁谭给出的条件是袁谭继位,袁熙就藩,袁尚可为储君,等到袁谭百年之后,袁尚可以继位。

袁熙给出的条件是,袁谭、袁尚都可继位,但袁熙任大将军大司马,城中兵权都有袁熙掌握。

三人鸡同鸭讲,说不到一块去,争吵一番,各自回去与主君讨论。

次日,仍旧争吵不休,无法达成一致。

各自派出部分兵马在城中抢占地盘,掠夺财物,扩充军队。

这种形势下,最关键还是手中实力,袁绍已不再那么重要,因此三方有意无意间将袁绍给忘在了脑后。

袁绍自舞剑发力之后,身子一软,倒在地上,再也无法起身。

他喘气如牛,勉强爬到榻边,却爬不上去,颓然倒在地上。

声音微弱,呼喊“来人”,无人应答。

从皇宫外隐约传来喊杀声,但就是没人入宫。

袁绍就这么在寒冷的地面上昏昏沉沉躺了一夜。

第二天又渴又饿,却无法动弹。

他哑声呼喊了半天,仍旧无人前来。

头疼欲裂,幻觉杂乱。

一时回到了父亲去世、自己结庐服丧的情景。

当时服丧三年,形容枯槁。

但一颗心却是火热。

服丧期满,自己孝名满于天下。

后又结交张邈、何颙、许攸等名士,救助党人,济困援厄,虽然在野,却成为首屈一指的士人领袖。

那时三十来岁,精力旺盛,意气风发,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黄巾之乱后,大汉江河日下。

宦官擅权,董卓跋扈,自己于四十来岁号令天下,举起讨董大旗,一举夺取天下第一大州冀州,麾下雄兵数万,霸业可期。

谁料杀出个刘备。

让自己一切成空。

罢了、罢了。

幻灭生死同泡影,雄图霸业等微尘。

黄土一抔而已。

大魏国皇帝袁绍孤零零地躺在冰冷的地面上,双眸大睁,喉咙里咕哝了一声,身子微微抽搐,然后慢慢变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