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蒸汽大隋 > 第12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第12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蒸汽大隋!

坤元元年十月六日立冬

赵婷婷自昨夜一觉后便发起了高烧,还好孙思邈回来了,李平便让人请孙郎中来给赵婷婷医治。

“无妨,只是情绪激动引起的风寒,老朽开几副药便可痊愈,这几日不要见风便可。”

李平心中吐槽道哪里是什么情绪激动,明明是昨夜小妹穿着睡衣便下来了院子,这大冷天的不冻感冒才怪了。

等孙思邈写完药方后李平便和他谈论起治疗瘟疫的事情。

孙思邈带着一众郎中先后走访了大大小小九县八十六个村镇,将携带的青蒿交给当地的百姓栽种并医治疟疾,那些爆发天花的村庄中未感染的人也都接种牛痘,辅以一些调养的药方抑制患天花病人的病情,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经过推广后以后有人得疟疾那些百姓也能及时的采摘青蒿治病,牛痘也及时的传染给各县的牛,鼓励大家积极接种牛痘,防止得天花。

“哎,这战乱年代可是苦了百姓咯,多亏这北风来的及时,气温骤降,才抑制住了疟疾的传染。”

孙思邈悲天悯人的摇摇头,便准备起身告辞。

临走时李平拜托孙思邈组织全体龙山特区的人积极接种疫苗,势力触及不到的地方就算了,但在李平的辖区内人人都得接种疫苗,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人。

“孙老,一切就拜托您了,陛下那边还得您来说服。”

让杨倓接种疫苗这事李平出面不管用,毕竟李平不是郎中没有说服力,得孙思邈这种医坛大家才有公信力,说出来的话才更有份量。

送走了孙思邈李平又上楼陪了一会赵婷婷,因为高烧不退赵婷婷还在说着一些胡话。

“平哥哥,不要走,不要丢下小妹。”

不知做了什么噩梦,赵婷婷的手不住的乱抓,在李平轻轻的抓住她的手后又乖巧的安静下来。

“小妹,二哥不会走。”

李平轻轻的抚摸着赵婷婷的额头并亲了一口,似乎是感应到什么睡梦中的赵婷婷也停止了呢喃。

中午,许久不见的韩卫国风尘仆仆的赶了回来,连家都没回打听到李平今天没出门后便径直朝李平这里赶来。

“大当家,这是小虎的信。”

李平接过信件后查看了上面的封蜡,完好无损,便撕开了信件阅读上面的内容。

信中所述小虎目前在永城驻扎,与徐州的李子通互为犄角,瓦岗寨自从第一次猛攻骁果军后后面再无大规模的战事,其大部在永陵县驻扎下来,而宇文化及在失去楼船后也不准备在宋城待下去了,全军分批次的逐步往济阴郡赶,想要直接北上抵达黄河,从河北绕道回大兴,目前其大部在楚丘驻扎。

“看来这宇文化及是急了,得知李渊称帝后肯定是坐不住了。”李平阅读完后便将战报点燃焚毁,朝韩卫国说道:“宇文化及北上河北必然会惊动窦建德,其断然不可能让宇文化及踏入河北地界,骁果军若是依旧如此那么败亡只是迟早的事情,让小虎紧咬不放,敌退我进,敌进我退,同时防备瓦岗寨的突袭。”

“尊令。”

“对了,小虎的那批战船现在在哪?”

韩卫国此次就是乘坐小虎缴获的战船回来的,便回道:“秦小虎将军在缴获战船后便第一时间让人送回了南京,属下在抵达南京后关胜便让属下护送这批战船来龙山寨,目前都在江边码头。”

“嗯,你先下去吧,很久没见你父亲了吧?先回去聚聚,今年冬天可能你们就不能在一起过年了。”

就在瓦岗军骁果军和龙山军三军互相钳制时,一封密信从徐世绩处发往南阳郡冠军县。

此时自称迦楼罗王的朱粲(càn)在接到密信后眯起一双小眼,如今天下大乱的同时又灾情连连,割据南阳的朱粲治内早已坐吃山空,这朱粲便让部下抓来百姓当做粮食,前几日还在他府上做客的客人紧接着就被抓了开膛破肚,做成了食物,手段极其残忍。

瓦岗寨当初能聚拢百万将士便是因为其打开了黎阳二仓,任凭百姓拿取,百姓没有布袋便用竹筐背,走一路撒一路,无数粮食没有被吃反而被浪费,即便如此被堆满的粮仓依旧能供大军和周边百姓消耗几年的,朱粲自然知道这一点。

信中写道让朱粲帮忙办一件事,事成之后便奉上十万石粮食,已经弹尽粮绝的朱粲哪有不答应的道理,看着白白胖胖的信使朱粲强行打住了将其杀了吃掉的心思,小心保管好信件后便让侍从召集将领,开始点兵出动。

午后李平回房摸了摸赵婷婷的额头,见其高烧已经消退了许多便放下了心,吩咐冯灵好生照顾,便带着刘通去了龙池台阎罗殿。

今天是公审泄密叛徒的日子,赵五昨天已经挨家挨户的通知了龙山寨的原始成员,让他们今天傍晚干完活后来阎罗殿,说有要事商议。

李平提早抵达阎罗殿取了三炷香给众位烈士祭拜后口中也在喃喃自语。

“诸位,若你们在天有灵请保佑龙山寨上下一心,不为世俗诱惑干扰,我龙山寨如今正处于上升期,天下还未一统,断不能出现半道分蛋糕的事情。俗话说:宁信桃园三结义,不求瓦岗一炷香,我李平虽然对历史一窍不通,但也知道瓦岗寨是因为李密背信弃义诛杀兄弟而导致大好局面分崩离析,曾席卷江南的太平天国也是半道便想享乐而导致失败,请诸位烈士保佑我龙山寨上下一心,为美好的未来竭尽全力,我李平也绝不负诸位的期望。”

站起身后李平郑重的将三炷香插入香炉,整理了下仪容便回过头来等待众人的到来。

不知何时魏征已经站在了刘通的身边,因为其阻拦魏征也并未进去,李平适时祈祷的话语便一字不落的落入了魏征的耳中。

虽然不知道李平口中的太平天国是什么东西,绞尽脑汁也没有头绪,但桃园结义和瓦岗结拜却是历历在耳,前些日子魏征已经得知李密在接受杨桐的诏安后便秘密的杀害了原瓦岗寨的寨主翟让,导致上下一心的队伍已经出现了分裂的痕迹,很多原翟让手下的义军都秘密潜逃,一些与魏征交好的人便南下来投奔魏征。

“好一句不信瓦岗一炷香!这李平果然是洞察力非凡,又心系百姓任人唯贤。”

此时魏征的内心才彻底的被李平的魄力折服,也暗自下定决心一心一意的辅佐李平,决不能像之前一般李平说什么便是什么,总是虚与委蛇,在李平作出错误决定的时候魏征便决定要挺身而出,纠正这个错误。

“咳咳!”魏征咳嗽一下将李平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后笑道:“不知大当家唤某前来何事?这吏部可是还有很多事要某处理啊。”

“呵呵,魏先生,请坐。”李平热情的将魏征拉到堂内并将其按在上座上自己便坐在一旁。

“政务的事情可要慢慢处理,马虎不得,目前龙山寨有件大事可得魏先生出谋划策。”

李平斟酌一番后将事情的原委说了出来,魏征听罢后不以为意道:“既然工厂都是大当家您的,有人泄密如何处置当然您说了算,外人又如何能评头论足?”

“非也,魏先生你只是看到了表面,我龙山寨之所以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这批老人,不同于其他的势力在危难时一哄而散,我龙山寨能所向披靡便是将士们效死,寨民们无条件的信任,可随着咱们的发展和壮大有些人觉得该到了获得特权的时候了,给与他们好处也未尝不可,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当初一穷二白大家能一条心的拼搏守护,若是都存着享受的心思又谈何一统天下?只怕到时候李密李渊之流大军压境下便一股脑的投降了。”

见魏征好像还没听懂李平接着说道:“北伐何其难?若是想要当个富家翁我李平直接带领大家投降李密或者李渊不就结了?我想要的是一个人人平等,百姓安居乐业不再被压迫的天下,你懂吗?”

“哦~~~!”魏征被李平这么一说便明白了过来,心中也震惊这李平居然从一个小小的泄密事件看出了其手下人的心思,若是这些人都心存享福的想法那这龙山寨和其他的势力便没有任何区别,不过是将原来享受特权的人推倒后自己占据了他的位置,再接着压榨其他人,如此往复罢了。

“此事只怕难啊,这世间最难揣测的便是人心,古人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又有几个人能为了他人而放弃自己的美好前程呢?大当家想要的恐怕难以实现,您若是不给那些跟随您出生入死的人好处,他们又凭什么给你卖命呢?”

“哎,我当然知道给多少钱办多少事,就是因为给这些管理人员的好处不够多,他们才会泄密牟利,他们心中也都觉得这是他们本来应该获得的。”

李平摇了摇头,想不到解决的办法,龙山寨成立之初李平便将红册子发了下去供大家学习,并且要求工人晋级必须要在夜校毕业,这些管理人员想必都是熟读红册子的人了,还是作出了此等事情,即便李平以身作则从来不铺张浪费,自己住的还是当初的三层小楼,依然不能作出表率让底下的人学习。

“乱世当用重典,大当家应该颁布法令鼓励大家积极相互告发,方可制止这股风气。”

李平摆摆手否决了魏征的提议道:“这些我都做过了,否则又怎么能发现此次泄密?这还是只是发现的,没发现的不代表没有,昨夜我家娘子查账时也发现了有人做假账中饱私囊,我李平自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未曾搞任何特权,可这...哎!”

“大当家何必过分忧虑,此事也绝非全然是坏事,古时周公因为涉政百姓都诽谤他将要篡权,前汉末年的外戚王莽当权时为人也是谦恭爱民,可不到最后时刻人心谁也无法揣测,饱受流言的周公并非篡权之人,而谦卑爱民的王莽却是乱国之臣;所以某以为,底下的人表现出意愿也绝非坏事,想要改变人们心中的贪婪自私,光靠法制道德约束是行不通的,必须让百姓发自内心的认为相比于钱财权力,还有更高的理想值得他们去追寻,而想要追寻更高的理想,必然要开启民智,当广开学府,教育百姓为本。”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不错,提升百姓的识字率确实是当务之急,这事拖不得,魏先生请继续。”

之前李平只是在桃野县内开办学府,思想过于狭隘了,魏征说的对,其治下应该人人都有书读。

“对,某就是此意,大当家还是一如既往的喜好吟诗,眼下朝廷应该广贴榜文,将朝廷的意思说给百姓听,一项政策的实施应当说明缘由,百姓自然会体恤朝廷,从而协助。”

李平听着魏征滔滔不绝的阐述想法,心中却是对那个伟人打心底的佩服起来,其带领的也是一群不识字的农民工人,却能上下一心,披荆斩棘,开创一个伟大的时代。

李平一开始的思想并没有多么的伟大,只是想苟活在这个时代,在自身壮大后便想着谋求更大的发展,甚至称霸天下,当抵达这个位置后李平心中的想法又发生了一丝丝改变,人活着不应该只有这点点追求,当初红册子只是李平的笼络手段,只是工具,而现在这本红册子是李平的理想,是目的。

古代的残忍远胜后世,一次次战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倒下,印证的正是那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更苦。

难道百姓就不该就不能就不配过上好日子?李平不服。

若不能改变这一现状,改变百姓的思想便只能改变自己,适应这个世界,湮没在这滚滚红尘之中,李平不想如此,更不愿如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