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诸葛亮魂穿崇祯 > 第一百二十六章 事多钱却少,谋定方后动

第一百二十六章 事多钱却少,谋定方后动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诸葛亮魂穿崇祯!

三月二十五日,本该是春意盎然的京城,大地却不过刚刚萌出春意,乍暖还寒时,百官却早早的赶至宫门口等待早朝。

百官或多或少,皆已经从各种渠道,听说今日早朝非比寻常,各种重大事情,皆要在此议论,于是大家早早的就在宫门外等候,生怕因迟到被责罚。

只不过有心人皆可注意到,各部除开侍郎以上官吏,尽皆满脸愁容,一片苦涩之像。

若有心问之,自可轻易得到答案。

从前当官儿,虽钱少,但也可以懈怠应对之。可本朝当官,不仅钱少,如今事情也不能清闲起来。

原本就有京官考核,如今还要碰上皇上审核,再加上近日的京营严查,三合之下,无人胆敢懈怠。

如今有事情交予他们手上,他们都是快速完成,生怕延误时间,牵连自己。

若是高官们尚可,毕竟俸禄也多些,自然不会多说什么。

可是对于这一众五六品小官来说,那心里可就苦了。

大明俸禄本就少,如今事还忙,这般苦日子何时才能到头呢?

偏偏他们这些官吏还不敢多说什么,因为若是上诏告于天子,不提天子答不答应,隔壁督察院那是第一个不答应。

那些御史看到此等出彩的机会,定会猛参上书者。

如此一来,小官们也唯有几声苦笑了。

只是谁都清楚,如此高压却不得释放,终不得长久。

时间一长,稍有松懈,被穷苦压抑久了的小官,必然贪得更猛。

毕竟在其他时代,官员吃不饱是笑话,在大明却是现实了。

“嗡!”

却在此时,漆红的宫门发出微颤声,缓缓打开来。

侍卫们早已举着火把,将通道照亮,引官员们入宫。

大家轻车熟路,直奔皇极殿而去。

刚到地方,不少官吏就在暗暗庆幸自己早到一步,因为皇帝早已经静候多时。

百官当即分成两列,早朝按部就班的开始。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王承恩原本机械式的宣读声,今日也变得有些不一样起来,显得有些亢奋。

而随着他的宣读,像是早已经准备多时的内阁辅臣,精神抖擞的韩爌从队列中走出,这一开口,就给稍有起床气的百官队列中,丢去了一个重磅炸弹。

“启奏皇上,今年春日迟至,且春雨稀少,各地早有官员上奏,今年收成恐受影响。老臣斗胆请奏,希望能下派京营将士辅助百姓春耕。”

百官们听了这话,自然暗暗吃惊。

卫所军制有效以前,的确是上阵即士卒,卸甲即农夫的,只是动用京营辅助百姓春耕,实乃首次。

可不等百官多说什么,另外一个内阁辅臣,兼任户部尚书的李国普也已经出列,附和道。

“臣附议,并且臣还提议,要下派干吏,闲官等文官。”

谈及此处,他顿了顿,语气加重道。

“包括翰林院,国子监等后备文官,皆可下派,为京营将士春耕面积清算,纪录,最后计算成军功,奖赏京营将士。同样的,下派文官等也有相应的考核奖惩。”

此言一出,当真是捅了马蜂窝。

殿内殿外,不少人都开始议论起来。

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许多官吏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犯错就是了,所以在初听韩阁老提议时,心中并无惧意。

可是李国普所言一出,大家就坐不住了。

诚如先前所言,小官们俸禄本来就少,如今却还要想农民一样,下地干活。

虽说不是直接干农活,但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感觉,可不好受啊!

不少人脸上都显示出了难为之色,有一人更是径直出列,开口反对道。

“启禀皇上,此事断然不可。官员和将士皆有职责在身,轻易不可离岗,否则起步乱套?再者此次行动必然耗费不少钱粮,国库如今空虚,恐难以支撑。”

此人虽然出列反驳,却不敢直言自己的心声,只能换个理由。

然而他并不知道,昨夜诸葛亮早已同内阁三位辅臣商议完全,李国普更是胸有成竹的回答道。

“钱粮之事,赵大人不必担心。京营改制以后,人数已经从原先的十多万人被大幅度裁剪到了四万五千人,算上皇上组建之新军,总计不过五万精兵。这灭兵省将,光是省下来的军饷都足矣支撑此次军功奖赏,根本不需要国库额外调拨粮食!”

“这...”

这位赵大人也是吃了个哑巴亏,他本来是工部一郎中,自然不知兵部之事。

虽说也曾听闻京营削减人员的厉害,但没想到居然到了如此地步。

从十几万降低至五万人...这倒是省下了一大笔钱。

只是如此少的兵员,皇上就不怕自身实力孱弱,反生其他祸患吗?

但眼下他可没时间考虑那么多,连忙拱手道。

“是下官唐突了,还请皇上责罚。”

“无妨。”

诸葛亮终于开口,让百官精神一震,这才是胜负手啊!

只可惜这一手,却要让百官失望了。

“不瞒诸位爱卿,本次春耕之提议,乃我之建议。几位内阁辅臣只是听我之命,向百官解释罢了。”

“啊...”

百官们自然吃惊,但也很快的冷静下来。

此等大事若无皇帝授意,几位阁老恐怕也不敢乱提的。

这也是进入内阁的好处了,许多事情都是皇帝预先同内阁商议,再同百官议论。

如此一来,事情就已经谋定了大半,即便有官吏出言反对,那也无济于事了。

这也是内阁阁老们权力愈发壮大,甚至可以压制六部,让皇帝更加得心应手,统御百官的原因所在。

于是此事,就这般暂定了下来,具体细节和命令,都得等下朝以后,各部筹备。

特别是调拨文官的人员,恐怕少不了一阵推诿。

毕竟没有谁愿意奔走四方,去干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的。

而在此议题结束以后,有一人终于等到机会,赶忙站了出来,拱手道。

“臣兵部尚书申用懋启奏陛下,辽东总督袁崇焕二度启书送至兵部,言之要裁撤各地总兵,皮岛总兵毛文龙亦是遣新数封前来,直言深受总督之害。如何决断,还请皇上定夺。”

百官闻言,各自精神一震。

他们心里清楚,本次早朝的重头戏来了!

前线不稳,同室操戈,这可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啊!

那皇上,又该如何决断呢?

百官望向高台上的少年天子,不由得隐隐期待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