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在农村当知青,安家生娃了 > 第54章 收秋结束

第54章 收秋结束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在农村当知青,安家生娃了!

赵明辉低头挡住了他那已经发热的眼眶,语气不稳的答。

“好的。”

他其实也是因为从小到大的遭遇,所以和其他人相处时都别有心机。

但在真心的相处后才懂得真心换真心的含义,他知道温暮晚她们都不是非常需要这个工作的人。

而这确实是他自己最需要,因为手里只剩两元钱了,郑秀芳那里,就只能当做丢了。

不过他还是感激着温暮晚,而谢凯和陈媛媛也都对温暮晚心存感谢。

两个人虽然因为自己做吃食了,但还是会每周交给温暮晚一元钱。

而温暮晚并没有拒绝,她是因为手里有钱,背靠空间,所以会做些丰盛的食物带着他俩,但她也是真心想和谢凯两个人处朋友的。

她知道升米之恩,斗米之仇,虽然他们的关系不是这样的,但她也怕因为她的大方而把两个人的心养大了,不把她都付出当回事。

因为收下的这一元钱也不知是她赚了还是吃亏了,因为有时她做出的只是比较新奇但并不奢侈的食物,不过相互之间也都不在意。

赵明辉在下工后就跟村长请假了,在其他人都上工的时间。

他去了学校,而校长确实是在愁,因为郑秀芳走后,缺的那位老师空缺无人来应聘,所以她在待客。

当赵明辉去询问时,她直接就留下了赵明辉,至少最近是需要他。

那位待产的妈妈已经生下了大胖儿子,只不过孩子没奶吃,所以她直接辞了工作,可能在一两年时间内,她都不会来校了。

而她也怕赵明辉跟找秀芳一样,所以她把八元钱给了赵明辉。

“这是郑秀芳的工资,我不知道她现在在哪里,不过你和她认识,这个钱你代她收下吧。”

赵明辉感觉意外之喜,他也不算昧下,这是郑秀芳还给他的钱。

他就安稳的从县里和沙河乡跑来跑去,累也高兴。

下班后他特意拿出一元钱买了些鸡蛋,回去煮熟,给温暮晚几人分了。

“谢谢,不过你下次不要给我们了,自己好好补补。”

温暮晚真心的说。

农活很累,还好收秋的伙食是村里自给自足,要不然赵明辉真的会累趴下,因为他根本就弄不到一点油水。

狩猎时村里的每户都出了人,而正是收秋每户也都出了力粮和食材,也就知青没出力和人,所以最后村里决定知青是要额外给村里公分的。

赵明辉也懂得温暮晚所说的意思,他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温暮晚看了眼手里的两个鸡蛋,她没有吃,而是第二天当做早餐给了顾景晨。

“吃吧,温热的煮鸡蛋。”

“这鸡蛋护皮了,好像不是你煮的。”

顾景晨吃完鸡蛋给出了这个结论。

温暮晚惊讶的挑了下眉。

“这么了解我?这是赵明辉昨天给的,媛媛和谢凯也有。”

“今天没看到他,他已经去县里工作了?”

顾景晨看到温暮晚微点的头,思绪一转也知道他大姨夫的想法了。

每年地里都是那些活,知情的到来其实也变相的在和村民们抢粮食,所以赵明辉去县里工作也正和他意。

干活慢还赚着公分,他一走,其他村民们就多得了公分,年底也能多分些粮食。

顾景晨在家休假这几天白天就帮温暮晚扒任务田,下午去帮自家人,而因为顾景晨的帮忙。

谢凯和陈媛媛也轻松不少,因为顾景晨帮温暮晚,两个人做完了去帮媛媛,三个人做完了去帮谢凯。

而确定顾景晨要离开时,每人都不舍,温暮晚也没有去特意做吃食,只是简单的给炒了点油茶面。

早上因为上工,温暮晚和顾家人没有送他,只有谢凯在前一晚,开玩笑的说道。

“顾大哥,我明早不送你了,现在就算和你告别了。”

“好。”

顾景晨笑着说。

温暮晚就感觉顾景晨走后没多久,就结束了收秋。

还剩下不少肉,就直接每户分了点,知青每人也有个两三斤肉。

粮食都运回了广场上,开始进行晾干与脱粒。

很壮观的场景,满地玉米棒,黄灿灿的,每个大男人都光着膀子拿着大棒子,咣咣咣的砸着地上的玉米棒。

没有脱粒机器,只能废人,大部分的玉米粒因为变得干松,所以经过敲打,直接和玉米瓤子分开了。

不过还是有顽固性的,所以这就需要女人接替男人的工作,她们直接拿着一寸还剩一大半粒的玉米和一个光滑的玉米瓤子,两个相接触,用玉米瓤子的摩擦力把玉米棒上剩下的玉米粒脱离。

如果是整根玉米,那就用改锥先在玉米棒上穿几道,因为改锥前端是尖锐的,所以轻松的把一道玉米粒穿了下去。

在用手去纯纯搓玉米脱粒,村民们的手都因为长期的劳动磨成了厚厚的茧子,根本不怕疼,也不会破皮疼痛。

但温暮晚几人的手非常嫩,虽然也因为割玉米杆,扒玉米,手上结了一层茧子,但还是会手疼的。

温暮晚想了想现代好像有一种脱离的小道具,她和村长提了一下。

村长想象了一下温暮晚所说的样子,他觉得可以尝试,就让董家哥几个做了出来。

现成的树筒子,直接把里边凿成了有好多木齿的的木环,其实应该用铁或者把钉子钉进空木桶,不过成本太大,所以改为木质的了。

温暮晚实验了下,把木环放在两个石头中间固定好,直接把玉米从环中间穿过,虽然需要费力气,但轻松的脱了粒,也不费手了。

这一早村长带着温暮晚和男人们运粮去交公粮。

村长告诉温暮晚,每年每亩产580,600斤左右,全年总产在十一万斤左右。

按照百分之15上交公粮,去除下年的种子,分到村民手上的也有三四百斤的粮食了,每户都还有土豆,地瓜,至少能不挨饿。

温暮晚跟着众人来到了粮管所,温暮晚觉得六七十年代的人比较容易满足,精神头非常充沛。

就算自己挨饿也要把好的粮食上交给国家,他们觉得只要国家不挨饿他们就是高兴的,把挑出来颗粒饱满的良种给国家,他们是骄傲的。

这是后世人比拟不了的,这个年代的人们质朴,是终身爱国,而他们也是那么做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