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乱世军阀:帝国创造者 > 第44章 征兵!军制改革!基建!教育!

第44章 征兵!军制改革!基建!教育!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乱世军阀:帝国创造者!

同时,进行征兵!

由于粮食、人口、产能等各方面制约,李逸仙初步计划,招满300名正规军人,同时再招200名预备役士兵。

正式军人直接编入军队,争取做到人人有枪。

预备役没有枪械,但参与训练,日常也会使用木头制作的枪进行射击演练。

等到产能上去,这些人立刻就可以变成正规军!

没办法,现在只有一条步枪生产线和子弹生产线,后勤压力很大。

尤其是子弹,之前系统奖励的子弹不算少,但是也没打几次就用光了,子弹是不经用的。

另外,征兵的名额也不能再多了,不然要么影响到经济、农业等发展,要么会让一些品质不过关的人进来。

这两种情况都不是李逸仙可以接受的。

其实对于大顺百姓来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当丘八实在不是一个好的职业。

丘八虽然不算贱籍,但也差不多,待遇差,死亡率高,被长官压迫,无法科举,娶不到媳妇,就算有后代,基本也只能继续当兵。

但由于李逸仙在青石县的巨大威望,以及极其丰厚的福利待遇,报名参加的人竟然络绎不绝,短短3天竟然就招满了!

尤其是当他们后面用“欠条”真的从面粉厂提取到那白花花的优质面粉的时候,整个青石县都沸腾了!

出于产量的限制,面粉厂的“欠条”是很难搞到手的,只有军人等几个特殊职业可以获得大量欠条。

没过多长时间,在青石镇,军人从一个被歧视的职业,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

同时,李逸仙进行军制改革,取消了大顺的什伍之制,而是设定为军师旅团营连排班编制。

一个班大约10人,三个班为一个排,三个排为一个连,三个连为一个营,三个营为一个团,三个团为一个旅,三个旅为一个师,三个师为一个军。

当然,具体人数实际上会存在极大的波动。

例如前世二战军队,有的一个师连一个满编旅都凑不齐,还有的一个团就能搞出来旅甚至师的规模。

现在,300正规军的话,李虎李龙李豹各统帅100人,算是各有一个连队的规模。

当然,人数少,但装备精良,不说别的,如果真能做到人人一把步枪,再加上手榴弹,装上瞄准镜的98k,可比前世要富裕太多了……

同时,李逸仙开始了基建行动。

按照钱铎提交上来的城市布局,招募工人,整顿青石县建筑街道,建立公共厕所,

大力铺设石板路,建造青石县通向各个治下农村的道路,要求任何一个村庄都可以通过石板路快速来到青石县!

要想富,先修路!

交通网络发达了,不仅促进经济发展,就连部队行军和后勤运输都会有极大的效率提升!

工人待遇也很好,工资一天一结,一天三顿饭,很多有空闲时间的汉子都会去应聘。

当然,基建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对此还要给予耐心……

修路的同时,李逸仙要求在青石县中心位置建立一所学堂,供15岁以下的孩童读书。

尽管新的学堂还在建设中,但教育事业不能停下来,李逸仙直接把张家的院子当作临时学堂,提前招生,进行试点教育。

一试点,李逸仙就发现了问题。

这个时代和前世的现代不同,百姓对“读书改变命运”的看法极其片面。

对于他们来说,只有读四书五经,参加科举,之后做官,才是读书的唯一目的。

李逸仙创办的学堂不教授四书五经,那读书就没有意义。

而且在古代,十岁出头的孩子已经可以算是半个劳力了,

于其浪费时间读书,不如去田里多种地,或者去山上捡柴火,再不济割草掏鸟蛋,都比读书要好。

百姓看不了那么长远,对于他们来讲,读书就是浪费时间,虚度光阴。

问题还不止于此,这个社会对抛头露面的女性往往会有较大的恶意。

若是让女孩儿天天上课读书,和一群男生在一起,那不就是抛头露面么,到时候嫁都嫁不出去,是会被别人鄙视的!

而且女孩就应该练习女红,做饭打扫,男耕女织,天经地义的事!

拥有前世记忆的李逸仙当然知道这种看法的局限性,这对个人和社会来说都不公平。

他必须要改变这种看法。

若是可以解放女性,整个青石县的生产力就会瞬间提升一大截!

针对这个问题,李逸仙召集钱铎等人进行了多次探讨,最终认为,要恩威并施,让百姓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需要多管齐下。

因此具体出台了如下方案:

第一,钱铎的儿子钱程和李逸仙的妹妹李瑶加入学堂,起带头作用。

第二,青石报社大力宣传“读书改变命运”的内容,营造起读书学习的热潮。

第三,凡是加入学堂的学生,不分男女,都可以在课余时间优先从青石报社以成本价获得报纸,拿去售卖,赚得的收益全部分成给学生,同时卖不完的报纸也会有青石报社原价收回。

第四,凡是加入学堂的学生,不分男女,所在家庭都会获得一部分税收减免,可以叠加;

相反,如果有5至12岁未入学的学生,所在家庭会获得一部分税收惩罚,惩罚叠加。

第五,12岁以下学费和书本费全免,12至15岁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继续读书或者进行工作。

第六,男女分班、分区域教学。

其中第五条和第六条都是根据这个时代的具体情况而做出的妥协。

没办法,现实终究不是小说,不可能一步到位做到最好,一步步来吧,只要稳定前进,成功终究会越来越近的……

恩威并施之下,除了极个别极其顽固,宁愿受到惩罚也不愿以让孩子入学的人之外,百姓们纷纷将自己的孩童送入学堂。

大部分家庭的女孩儿都入学了,都可以称得上是“抛头露面”,时间一长,也没人有什么“抛头露面就是不检点”之类的歧视了。

后世对这次的教育改革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