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南明:重生朱由崧 > 第130章 砀山大会战

第130章 砀山大会战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南明:重生朱由崧!

第130章 砀山大会战

归德城明军将士看到援军,听说还是和他们一样,是皇帝陛下的天子御营,顿时士气高涨,个个如同打了鸡血,英勇无比。

他们被围在归德城内一个多月,每天都在应付着清军进攻,实在是太让人压抑了。

现在看到来了援军,知道自己不是一支孤军在战斗,压抑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心理上有了不小的安慰。

对于突然冒出来的明骑援军,清军也是惊疑不定,多铎发现这支援兵数量并不多,立刻命人去堵截。

但是等多铎传达完命令,受命的将领才整合好部队调整方向,那队明军骑兵却一触即走,跑得比兔子还快。

等清军部队去追时,鬼影子都没了。

傍晚时分,守城明军再次把那些猛烈攻城的清军打退。

多铎派出的精锐哨骑一路尾随探明情况,一天后探马回报,明军来了一支六七万人的援军,驻扎在离归德城只有一天路程的砀山。

多铎立刻召聚清军将领议事,用一副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

“本王决定亲率大军,吃掉南明的这支援军。”

他这是准备围点打援,因为砀山虽然有个山字,却是并没有什么大山。

既然明军援兵将帅犯了那么大的错误,让大军驻扎在四周一马平川的砀山,而且砀山也没有适合驻扎数万人的大城。

这路援军对清军来说,无疑就是一块肥肉。

清军和明军野战,明军从来都是一触即溃。

自己只是打攻坚战不太行,这次攻打归德就是如此,清军打野战从没怕过谁。

以前清军都是强盗性质的军队,打不了的城池可以绕道,专挑有钱又好抢劫的大城,打到那就抢到哪。

但是现在已经决定入主中原,争夺这片天下,以前那种打到那就抢到那的方式就不合适了,要是那样和流寇没啥区别。

现在的满清高层是一帮善于学习的人,还算处于上升阶段的时期。

他们在一片石击败李自成,入主北平城后,深知流寇是主掌不了天下的,开始拉拢有名望的汉官,以汉制汉,经略地方。

要争夺天下,就得考虑战略层面的问题,不能单单停留在表面的抢人口、抢财物和抢地盘。

攻城掠地和攻城略地是有区别的,格局完全不一样,攻城掠地那是流寇行径。

像是历史上的张角、黄巢和现在的李自成为什么失败,就是他们是流寇性质的军队,只会攻城掠地,不懂收买人心,经略地方。

想要争夺天下,就得步步为营,一座座城池攻下去,再经营这一片片城池,杀掉那些不肯臣服的,收买那些下跪的,掌握生产资料,征缴税收,这叫攻城略地。

如果绕过归德南下,就是把自己大后方留给敌方,在这中原腹地这么干,就是找死,多铎也不敢犯这种军事常识性错误。

多铎提议打明朝援军,一众清军将领都支持,他们这次南下被阻在归德这么久,可以说是毫无建树,现在士气不足,急需用一场胜利来恢复士气。

有人担心砀山离归德太近,怕到时候自己去砀山打那路南明援军,阎应元会出城抄他们后路。

但多铎认为自己大军击溃那路南明援军花费不了太多时间,让人先蒙混几天应付阎应元并不难。

等他们干掉了那路援军,阎应元还敢出城和他作战,多铎才巴不得呢。

于是多铎让少部分八旗留下,继续督促那些降兵汉人攻打归德,大部队三更整队,四更时分就悄悄的离开军营,向砀山而去。

另一边的朱大典率领6万大军从夏邑县出发,他们将会在砀山和五军营会合。

朱大典接到探马情报,得知多铎连攻归德一个月,久攻不下,且损失惨重。

预计五军营会先他一步抵达砀山,朱大典连忙派出几波精锐骑兵探马。

一波前往归德方向再探军情,一波给五军营将领发去数封书信。

李本深率领五军营于六月初三抵达砀山,他们刚到砀山就接到了朱大典的书信。

朱大典信中预判了多铎久攻归德不下,极有可能会围点打援,让五军营在砀山布防。

并且信中极力说明建奴出身东北,且身披棉甲作战,极不耐炎热。

如果有条件,让五军营最好能顶着太阳和建奴作战。

李本深一众将领正登上燕喜台,这里是诗仙李白饮酒赋诗的地方。

传闻李白的《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就是站在燕喜台上写的。

李本深一帮大老粗登上燕喜台,当然不是来瞻仰和缅怀诗仙风采的。

他们登上燕喜台是为了方便观察地形,选择大军驻扎营地的。

最后选择在蟠龙集,蟠龙集是有名的古镇,素有“南金陵、北蟠龙”之说。

不过蟠龙集地处黄河古道,数次被洪水冲没了,失去了往日风采。

黄河古道流经砀山数百年,砀山人们为防洪,在蟠龙集一带修堤了许多坚固的堤坝。

五军营将士接到军令,开始热火朝天的开始构筑工事。

天气实在是炎热,将士们个个从布兜里拿出酥梨解渴。

吃梨最能解渴,梨有很多的水分,且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所以梨在这炎热天作用比水还管用。

口干舌燥的时候如果能够吃一个梨马上就可以改善。

五军营行军路上碰上的那个大梨园,几乎一点都没放过,每人摘了一大袋梨。

杨承祖这时大声说道:“快让兄弟们渴了先喝水,别吃梨了,把剩下的酥梨都留着。”

郭虎正咔嚓一声咬了一口梨,“老杨,这热死个人的天,梨不吃了,咱还留着呢?”

杨承祖解释道:“正因为梨能生津止渴,解乏去燥,才留着和建奴作战时吃。”

李本深等人觉得杨承祖说的好有道理,于是下令五军营将士把剩余的梨留着。

第二日一大早,五军营探马飞奔而来。

“报,十五里外出现鞑子游骑,和咱们兄弟交上手了。”

“快鸣警锣,把所有斥候队都洒出去,再探!”

五军营的警锣就挂在燕喜台,一阵阵刺耳的锣声从燕喜台传开。

“兄弟们!建奴鞑子来了,快布防!”

“记得把水囊里的水灌满喽!”

整个五军营都沸腾起来。

一辆辆厢车、偏厢车被拉出来。

一排排拒马摆在阵前。

一门门大小火炮被抬出来架好。

军官们大声呼喝,开始战前动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