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南明:重生朱由崧 > 第127章 棺材筑城

第127章 棺材筑城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南明:重生朱由崧!

第127章 棺材筑城

这次朱由崧下旨让朱大典从徐州领兵增援归德,得到了朝臣们的支持。

马士英觉得军事不能一直由皇帝一个人唱独角戏,于是力荐防河总督王永吉带兵前往徐州驻防。

朱由崧犹豫一阵后,同意了。

但是声明王永吉只是协防徐州,无权干涉前线朱大典的战事。

随后皇帝的圣旨调令飞快的从应天府发出。

~~~

归德城,

守城的明军将士再一次打退了清军的进攻,城墙下堆满了无数尸体。

阎应元站在残破的城楼上,注视着退去的清军,一身披甲全是血污,他脚下还有滴落的一滩碎肉血水。

夕阳照在他的侧脸,使他看起来更加冷酷英武。

生死战争最能锻炼人,阎应元同样如此。

前面清军驱赶平民攻城时,当时他下杀令,心里多少还会犹豫不决。

现在阎应元对部下将士像春天一样温暖,对敌人却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血腥味和人肉烧焦的味道混合在空气中。

但是守城明军没有时间去感慨这些难闻的气味,他们得抓紧时间救治伤员,修补城墙,处理双方战死的尸首。

清军撤走时,把大部分满清士兵尸首拖走,至于那些降兵汉人的尸首,是不会处理的。

现在五月底了,天气开始变得炎热,要是不及时把尸首处理了,绝对引发瘟疫。

清军不处理那些尸首,极有可能是故意的。

二十几天的攻守城战,最近这十几天清军不停的驱赶降卒攻城,一日都不曾停歇过。

好几次有清军精锐混在其中,登上城楼险些占领城墙,但都被英勇的明军将士杀退。

当然消极防守并不是阎应元的性格,他几次组织人手缒城夜袭清军大营。

阎应元组织了几次夜袭,还搞出了经验来。

他们夜袭都是用的火攻,白天看准了风向,夜间就派敢死队出城顺风纵火,几次让清军大乱,自蹂践相杀死者数百上千。

多铎气得牙疼,为了防止再次被夜袭,只得下令后退三里扎营,留出空间方便夜间布下骑兵游哨。

据大略统计,这些日子那些降卒至少死了七八万,加上前期清军从附近抓捕来的平民,明军处理的尸首多达10万。

守城的明军战死一万五千余人。

归德城内的人见清军抓捕附近平民攻城送死,驱赶那些衣衫褴褛的降卒攻城之后,算是见识到了清军的残暴。

目前归德城中有60余万人,许多都是从外面撤入城的平民。

归德城内物资还算充足,食物不短缺,清军的残暴反而激起了平民百姓的斗志。

阎应元损失的兵力很快就得到了补充。

归德城墙经过清军二十几天的火炮持续轰击,围在城墙外的上层沙袋早已坍塌。

城墙大部分城垛都被轰塌过,不少地方都是留着修补过的痕迹。

今天清军的火炮轰塌了一段城墙,离地大约三四米露出一个巨大的缺口。

清军驱着数千降兵汉卒从缺口攻城,然后守城明军从里面堵杀,清兵从外面对着这些降兵狂杀,逼他们死在缺口外堆起来。

很快尸体在缺口堆成一个斜坡道,然后清军调集披甲重兵狂冲。

这次归德城险些失守,最后关头是阎应元亲自率兵和清军展开惨烈厮杀,在缺口堆积的尸身上倒了几桶猛火油点燃,才把清军逼退。

这时一个头发凌乱,一身绯袍,满脸污垢的人走到阎应元面前。

他是河南巡抚越其杰。

“阎都指挥使,今天城墙被轰塌的这个大缺口,怕是一晚上修复不好了。”

阎应元看着那长达二十几丈的城墙缺口,沉吟片刻后说道:

“越巡抚,这样吧,搜集城内的所有的棺材来。”

“收集棺材?”

越其杰愣了愣,心想这个阎应元难道是准备以身殉国了么。

“用棺材可修补城墙。”

这时阎应元出声解释。

“呃。”

越其杰歪头想了想,似乎明白了什么,马上派人去全城收集棺材。

越多越好,不,他要把城里的所有棺材都收集起来。

越其杰临走前靠近阎应元,小声的问道,

“阎都指挥使,像今天这样差点破城,也不见朝廷援军,归德还能守多久?”

阎应元哈哈一笑,大声说道:“我们完全可以守住归德城。”

“随着天气渐热,对我方守城来说,以逸待劳,大有益处,加上建奴出身东北,他们可并不耐热。”

“致于朝廷援军?”阎应元顿了顿,声音小了些,“左良玉叛乱,还不知道怎么样了呢。”

左良玉清君侧发动叛乱,朱由崧并没有隐瞒阎应元这些高层,因为当时朱由崧也不知道多久才能彻底解决这场叛乱。

越其杰长出了一口气,也不多说,下城安排人去收集棺材了。

越其杰下去没多久,就送来一批棺材。

阎应元让人先把空棺材放到城墙缺口处,再往棺材里填入沙土压实,那个被大炮轰塌的城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修复好了。

阎应元想到了棺材是木的,为了防止敌人采用火攻,他还特地嘱咐大家,最后一定要用棉絮浸水覆在城墙上。

眼看城墙修复好了,阎应元拖着疲惫的身子,准备回去歇着。

这时却有人来报告:城里有人偷偷和清军联系,想要投降。

来报告的人是谁,就是黄河北岸封丘县县令,当初在衙门内和两个美女喝皮壶酒的谭德明。

谭德明原本是个墙头草,先是降了顺贼,然后降了满清,再然后又反正归顺南明。

当初河南巡抚越其杰下令撤离黄河北岸人口,有不少北岸县令并不买账,没听从指令。

谭德明也是犹豫了好久,最后不知道怎么鬼使神差的,选择带领封丘百姓过了黄河,来到了南岸。

越其杰当时相当高兴,太难得了,河南北岸终于有一个县令听他这个河南巡抚的话了。

所以越其杰经常夸谭德明是大明忠臣,也许是越其杰在阎应元面前夸多了,在守城时,阎应元还让谭德明协助陈观秋守南门。

“城里谁要投降清军?”

阎应元脸色疑重起来。

谭德明左右看了看,艰难的咽了咽口水,说道:“总督张缙彦。”

阎应元皱眉,“你可有证据?”

谭德明端着一副苦瓜脸,“我算不算证据。”

我多写点阎应守城战,有人说我水字数,不写又说怎么阎应元都少写,反而多写了陈明遇。我太难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