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听说了!魏有噩耗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国:姜伯约狂飙蜀运!
第142章 听说了!魏有噩耗
说来话长。
却说丞相诸葛亮生前遗嘱,说甚么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八百株桑树和十五顷土地——换而言之:
诸葛氏和诸葛瞻没有多余的财产要继承,这母子二人,尤其是儿子诸葛瞻,需要继承的是那八百株桑树和十五顷土地!
八百株桑树有甚么用处?——众所周知,桑树是丝绸产业的主要原材料!
有了桑树,就能长出桑叶,而桑叶则是一种名叫「蚕」的昆虫食物。「蚕」能吐丝,其丝通过一系列加工和制造的技术,便能产出丝绸!
所以说,丞相诸葛亮生前虽然两袖清风,清廉节俭,却因蜀锦,一种蜀汉特有的丝绸品类,实则成为蜀汉最大的轻工业引领者,没有之一。
更夸张的是:织出一匹丝绸,其涉及的行业相当繁多,以致诸葛亮麾下的相关纺织工们,泛指女工,就多达千人!
可以想象出蜀锦带给诸葛……哦~不对!是蜀汉,多大的利润。
是以,诸葛氏和诸葛瞻并没姜维想象中那般生活困难。
开玩笑,好歹诸葛氏是丞相夫人,而诸葛瞻作为丞相之子,自幼聪明,深得陛下的爱护,又怎会在生活方面遭受窘迫呢?
总之,当姜维与马岱等诸将们谈论凉州夺取之际,其妻柳文莺和姜老夫人也在陪伴诸葛氏的情况下,意外得知有一女工家属病故了,而女工想要辞职,回老家守孝……这才得知诸葛氏原来还有如此产业需得打理。
当时,柳文莺因有身孕,不宜太过劳累,倒也没多想。
倒是姜老夫人,却是心中一动,记在心头。
然后,隔天,姜老夫人就找诸葛氏,自荐接替那个女工干活,还愿意降低酬劳。
诸葛氏听了,哪敢真扣姜老夫人的薪水啊?
遂爽快地同意了姜老夫人的请求。
还表示只要姜老夫人做得好,酬劳照旧。
于是乎,姜老夫人跟随诸葛氏,在一间又一间纺织房里,大开眼界!
蜀锦,成品,大多以经向彩条为基础起彩,并彩条添花,其图案繁华,织纹精细,配色典雅,独具一格,且质地坚韧而丰满,纹样风格秀丽,配色典雅不俗。
“这是「雨丝锦」。”诸葛氏热情地介绍着。
姜老夫人瞧见此锦面用白色和其他色彩的经丝组成,色络由粗渐细,白经由细渐粗,交替过渡,形成色白相间,呈现明亮对比的丝丝雨条状,雨条上再配饰鸳鸯、蝶舞花丛、牡丹等各种花纹图案,粗细匀称,实在养眼。
“那是「铺地锦」。”诸葛氏再把手一指。
姜老夫人顺势地望去,但见缎纹组织上用几何纹样或细小的花纹铺满地子,再在花纹上嵌织大朵花卉,其色彩丰富,层次分明,显得格外富丽堂皇。
“再看看这匹。”诸葛氏依次地说,“「方方锦」、「铺地锦」、「散花锦」……只要你能想得到,就没有我们办不到的样式!”
姜老夫人眼花缭乱,不由地张大嘴巴。
“老身原以为魏国的丝绸独树一帜,不成想老身才是井底之蛙。”姜老夫人目不转睛地注视众女工们纺织的情景,只觉两眼不够看。
且不提蜀锦做工精致,花式繁多,单说织布机,其造型和功能之方便程度,竟也不逊于魏国发明的「新式织绫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反正姜老夫人看得连连地惊呼,喜不胜喜。
诸葛氏笑而不语。
都没提醒姜老夫人其实吴国的丝绸也不差。
吴国提倡桑蚕业,多产缫丝,和更高一级的「御丝」。
其丝织物的花纹繁多,据传吴帝孙权有一妃子赵夫人,乃是史上第一位女画家,能织作龙凤锦和五岳列国地形锦!
这时,有个正在织布的妇人见状,骄傲地笑道:“这不算甚么,莫要忘记改良织布机者,乃是我们大汉的丞相夫人啊!”
丞相夫人都能发明出「木牛流马」,区区织布机怎就不能改进了?难不成只许魏国的那谁,改良织布机,就不许别人改吗?
好没道理。
仿佛听懂那个妇人的弦外之音,姜老夫人敛了敛神,仿佛忘了之前心心念念的「新式织绫机」,认认真真地请教起对方如何织出精美的蜀锦。
姜老夫人满脸跃跃欲试。
还一度恨不能住在纺织房里。
……当柳文莺和姜老夫人回家后,姜老夫人就把这事当成谈资,说与姜维听去,姜维才后觉地想:要是师娘像史书记载那样,阴郁而逝,其产业如丝绸纺织,以及那八百株桑树和十五顷土地,那该何去何从。
指望年纪尚幼的诸葛瞻……貌似明显不行?
是故,这样的产业必会被旁人所暂管,对吗?
会是谁呢?
姜维默默地想了一想,脑海里浮现一连串名单,诸如蒋琬、费祎、董允等,此皆文吏,应该或多或少了解一些丝绸制造?——打住,打住!
现在这事尚未发生,他也就不用多想了。
他该庆幸师娘还活着。
并且,一旦经济掌控在手,就能财源滚滚!相信今后他率领大军攻打魏国,其后勤应该或多或少轻松一点?至少他姜维不会再像历史上那样,想要继续北伐,却遭受一众大臣们的反对,特别是诸葛瞻!
想到这里,他也尽量地抽出空来,或是陪伴诸葛瞻,多读《二十四篇》给诸葛瞻听去,或是讲解其内容。
可惜此书虽好,涉及面也很广,但书终是死的,需要实践才能出成果。
而观诸葛瞻……注视面庞稚嫩的小家伙,姜维也只能伸出手来,叹息道:
“师弟,快快长大罢!”
当你长大了,你才能帮我。
——因要陪伴诸葛瞻,姜维甚少面见陛下。
尽管这与他所想的有些出入。
毕竟他寻思要获得陛下的信任,以便今后出兵或指挥军队,不受挟制……但因陛下和诸葛瞻相当亲近,这使姜维又想:
通过教导诸葛瞻,不就能间接地影响到陛下的立场么?
总归要让陛下支持他姜维,继续主持蜀汉北伐大业——
这倒也不错!
况且他暂时想不出合理的借口,要天天面见陛下。
也不怕陛下嫌烦,那就得不偿失了。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
姜维曾向蜀汉帝上述的谏言——让前丞相诸葛亮着作的《二十四篇》书籍普及开来,以便从中择取优秀的具有将军潜质的人才,防止蜀汉后期无人才也!
此谏言执行起来,总共分为好几步骤要走:首先,要尽快改造新的书院,偏向军事打仗类;其次,广招全国各地学子们,不论贫富贵贱,哪怕对方来自魏国或吴国;最后,尽快地确定由谁来负责教导……新的一年蜀汉忙忙碌碌,紧锣密鼓地探讨和进行相关的事宜,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相比这头,姜维暂居蜀汉成都,算是难得的休假期;但观魏国都城洛阳,却一连串发生好几桩噩耗!
第一桩:郿公曹范……去世了。
据说是年迈,可谓寿终正寝。
可是,姜维却寻思郿公曹范是不是受惊过度,吓死了?……毕竟姜维还记得先前带兵奇袭了郿国,还把郿公曹范活捉,关在了柴房里。
尽管他有吩咐两名兵卒们专门地照顾对方,且在后来,郿国再被魏军夺回,但观郿公曹范遭遇的惊吓,总不能无视罢?
是以,郿公曹范因受惊过度而死,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过,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郿公曹范活了一把年纪,死后谥曰悼公,无后!
无后!
这就意味着郿公曹范无子可袭爵……郿国无主矣。
这对蜀汉而言,算是好事:作为封地,郿国被空置出来,并与五丈原一样,成了「无人管辖」的状态……是谓蜀汉和魏国的缓冲区。
往后,无论是蜀汉军,还是魏军,想要攻打对方,不但要经过郿国,还得穿过五丈原才行……这使双方拥有足够的时机去备战,不算坏事?
第二桩是魏将邓艾。
坏消息是姜维心心念念要弄死的邓艾顽强地没死,又逃回魏国了。
好消息是邓艾接连战败,丢了陇西郡,牵连魏将战死,魏帝曹叡大怒,把所有怒火全撒到邓艾的身上了……魏帝曹叡愤怒地下令:今后魏国永远不许任用邓艾!
并且,魏帝曹叡秉着「得不到人才便毁之」的原则,还警告邓艾:倘若邓艾敢逃蜀国或吴国,那就等着被诛九族罢!
诡异的是:邓艾心平气和,不但接受魏帝曹叡的处罚,还主动地回乡,说是今后就安分种田,再也不领兵打仗了……尽管邓艾逢人说起这话的时候,遭到众人的一致嘲讽。
不过,也有小道消息说邓艾回老家之前,私下拜访了司马懿。
至于二人谈论了甚么,没人知晓。
想来也不紧要。
……姜维并不清楚邓艾那厮虽对战争生出了心理阴影,但这不妨碍邓艾借机向司马懿提及蜀军的奇特战术「三三制」。
至于司马懿能不能学会,那就不得而知了。
第三桩便是关于俘虏夏侯霸的情况。
一如姜维他所想,夏侯霸被接回魏国后,就算被魏国大军迎回很风光,却也避不开自身曾为俘虏的事实!
甫一到家,夏侯霸还没来得及恢复心态,就冷不丁地听见族妹忽然死了……
这还了得。
族妹夏侯徽,字媛容,乃是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之女、夏侯玄之胞妹、司马师之元配夫人,并与司马师育有五个女儿……在夏侯霸的记忆里,这位族妹很有见识和器度,常常从旁策划协助司马师。
如今,乍一听闻族妹已死,不提夏侯玄如何伤心,这怎不令夏侯霸惊怒?
夏侯霸当即就帮夏侯玄追查族妹的死因,得知了族妹竟然被人毒杀!
谁!
是谁!
谁敢毒杀族妹?
夏侯霸又惊又怒,隐约地查出甚么,却又甚么也没说……最终,夏侯霸于某一天忽然跑到司马师的府邸,莫名地放出狠话,扬言要与司马师老死不相往来!
谁也不清楚夏侯霸为何要敌视司马师,君不见夏侯玄都没抱怨甚么……总之,因有夏侯霸斥责司马师一事,魏国洛阳便断断续续地流传一些蜚语,说是司马师毒害了自家妻子,只因其妻夏侯徽是曹魏公主的女儿,而司马懿却敌视曹爽——
换而言之:司马氏家族对曹氏、夏侯氏家族不忠也。
奈何外面传得有板有眼,魏帝曹叡非但没有警惕司马氏家族,没因司马师初次征战西线战场,吃了大亏,而重罚司马师,反而任命司马师为散骑常侍!
就差没提拔司马师为中护军了。
这下可把夏侯霸气得……夏侯霸对司马师那叫一个咬牙切齿,却偏偏无可奈何,别提多憋屈了。
更何况夏侯霸也没法总找司马师的麻烦——
人家司马氏家族特别有眼力:冬季洛阳瘟疫复起,司马懿带头散家财,捐物资,风风火火地治疗瘟疫……对比「不懂事」的夏侯霸,司马懿一家可太上道了!
如此,魏帝曹叡又怎能无端给司马氏家族扣上罪名呢?
……以上,自然不是姜维亲眼所见——
事实上,此是姜维当初派出一群细作平民们潜入魏国,起初是想散播魏将夏侯霸的关键性,防止魏国不打算赎人……后来,夏侯霸果真被赎了回去,而那群细作平民们却并未辙回。
相反地,细作本是普通的平民们出身,只要获得一定的机会,自能在外谋得一份工作,站稳脚跟……这不,这群细作平民们就在魏国定居下来,顺便地打探一下魏国的情报。
这才有了新的成果!
众细作平民们用家书的方式,依次给广魏郡的梁绪寄信,而梁绪深知这些家书不仅仅是家书,还包括一定的情报讯息,遂又派人快马加鞭,齐齐地送来成都。
换句话说:哪怕姜维人在成都,亦能通过这些书信,得知对手魏国的重要情报。
当然,那也不叫重要情报,而该叫小道消息。
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姜维拿到信件后,又找上魏延、马岱和廖化,又加上一个不请自来的王平——王平和马岱的交情相当不错,自从某次从马岱的嘴里听到凉州的事情,遂耷拉脸庞,不高兴地质问马岱是不是把王平当成外人了……于是乎,商讨如何拿下凉州一事的相关武将们,又多出一位王平。
姜维对此倒是无所谓。
姜维把信件依次地递给四个武将们看去,环顾对方认真看信的模样,终是轻扣案几,沉声道:
“诸位,你们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