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朱明太孙 > 第29章 人生际遇

第29章 人生际遇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朱明太孙!

四百多里路,看起来并不算什么,如果是以后的高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也就足够了。

但是朱雄英足足走了十天,才风尘仆仆的到达凤阳。

“说凤阳、到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以后如果凤阳落魄了,百姓可以唱着花鼓戏编排老朱。但是现在这个年代,凤阳可是不折不扣的好地方,因为这里就是明朝的龙兴之地。

其实凤阳也不算什么好地方,以后的蚌埠,这也是淮河流域。只不过这个看似兵家必争之地,自从宋朝的黄河改道之后,偶尔会爆发水患。

夺淮入海已经形成,淮河已经成为了一条多灾多难的害河,时常会让百姓流离失所。

但是现在的凤阳还算不错,因为这里是中都,早些年老朱也将很多的百姓迁移到凤阳。所以凤阳如今倒也比较繁华,还算是比较富庶了。

因为这里葬着老朱的父母,所以明皇陵规格也非常高。这其实就是帝陵,毕竟老朱称帝后也追封了他的父母为帝后。

所以皇城、砖城、土城三道,殿宇、房舍千余间,陵丘、石刻群等肯定不缺。宫阙殿宇、壮丽森严,实际上明皇陵和在修建的孝陵都是一个制度。

老朱为后世留下的制度很多,比如说明十三陵,都是复制孝陵的制度。也比如说北京故宫,实际上就是以应天府皇城为蓝图。

朱雄英一身冕服,严肃无比的去祭拜明皇陵。

老朱亲撰的《大明皇陵之碑》,详细的写了老朱的家庭出身、本身经历,包括东渡大江,统一全国的简略过程。

可以说老朱毫不掩饰自己的过去,他就是出身凤阳的农家,早年间父母饿死、无处埋葬,也写了自己出家当了和尚、托钵行乞的过程。

文字通俗易懂,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是这何尝不是老朱的一种自信。

在刘继祖和汪干娘的后代陪祭下,朱雄英无比严肃正式的在祭殿进香、四拜,一举一动都是恪守礼法。

在祭拜结束,朱雄英脱去正式冕服换上常服,对徐允恭说道,“吾等归家,可去拜访旧邻。”

徐允恭自然不好说些什么,他其实就是在应天府出身、长大,实际上对于凤阳老家,他是无比陌生的,也就是因为早些年扫墓等等原因,偶尔回来两次。

可是既然皇长孙殿下都说了这些,徐允恭自然也就只能听着。其实皇长孙这么说也没错,哪怕他们这些人是在应天府出生、长大,但是他们的根就是凤阳府,就是濠州钟离。

朱雄英看了看四周,问道,“信国公呢?”

片刻后,高大魁梧的汤和出现了,他其实是为人谨慎的性格。但是嘴巴大,就落得一个汤大嘴的名头,这也就是老朱这些个老兄弟可以叫。

亲热的拉着汤和的胳膊,朱雄英说道,“信国公,祖父常说他与汝都说凤阳太平人,都是在东湖里。你们不只是同乡,更是少小时就一起玩闹。”

汤和就立刻恭敬说道,“老臣愚钝,蒙上位不弃,得以伴随圣驾。”

朱雄英哈哈大笑,颇为豪爽的说道,“信国公,既然你和祖父同乡、一起长大,说起来和魏国公更是亲近。这一趟回了老家,俺诸多地、诸多人还不认识。你就帮着介绍一二,俺也好认识旧邻,方能知晓祖父早年经历。”

作为老朱真正的发小,汤和这也是责无旁贷的事情,他确实比起徐达和老朱更亲近。这是真的一起光屁股长大的,不像徐达是隔壁村的。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

朱重八发达了,这不只是在凤阳的人知道,全天下的人也都知道。知道那个托钵行乞的孤儿成为了大明朝的天子,这个出身低微的人取得了无数人做梦都不敢想的丰功伟绩。

在凤阳老家这边当然不用说了,老朱也曾经在修缮皇陵的时候三次回到老家,并一再命太子及诸王前往凤阳祀陵。

所以很多曾经的邻居,也都知道这些,或多或少的也曾经接触到了一些皇家的人。

只是这一次皇长孙殿下回来了,外头都在传言这是朱重八最喜欢的长子嫡孙,当然更加不同。

大摆流水席,邀请的也是昔日的邻居们,朱雄英也是在汤和等人陪伴下和老邻居们打个招呼。

衣着华贵的朱雄英现在可不是小光头了,也不是头上有着个小揪揪。不过现在也只是戴着瓜皮帽,如果不是身上穿着衮龙袍,还以为这就是一个富家子弟呢。

朱雄英看着纷纷起身准备跪下的乡邻,大声说道,“小子朱雄英,洪武七年生人。今日方回乡,还望乡邻们见谅。今日无需多礼,只是朱家小子归乡,宴请旧邻。”

气氛这一下也算是热闹起来了,其实这么些年,很多的旧日邻居也没办法接触到老朱。想要攀谈、想要得到些许机会,那也是空谈。

哪怕是看着老朱长大的老人,或者是一些老朱的童年玩伴,绝大多数的人也都只是完全云泥之别了,再难有相处的机会,或许也只能在一次次的谈起往事时提起一些事情。

汤和走在朱雄英身后,介绍一些老人,“殿下,诸位长者都是昔日旧邻,多是看着陛下长大的。”

听到这些,朱雄英立刻伸手,一个小太监立刻递来酒水。

朱雄英非常开心的说道,“诸位长者,小子朱雄英以此杯酒水,也愿诸位长者长寿安康。”

这些老人也纷纷起身,也有那么一些局促不安。虽然他们是看着朱重八长大的,或许一些人还记得老朱家那个小儿子年幼时的顽劣等等。

但是现在不同啊,朱家小子成了皇帝,放以前谁敢想这些事情啊!

哪怕现在这些旧邻多少也是得到了一些好处,比如说一些农田,偶尔还会得到一些粮食、布匹的赏赐,可是这些人到底还是普通的农民。

朱雄英这个时候也大方,笑着说道,“诸位长者,各赐布一匹、绢一匹,粮食两石。”

和这些老人简单的攀谈两句,朱雄英就继续出发了,继续和一些昔日旧邻攀谈。

很快就是一桌五六十岁的老人了,这些人看着朱雄英、看着汤和,一个个的说出去的心情复杂。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老朱儿时的玩伴,可是现在他们也就是普通的农家翁。

谁能想到昔日的玩伴当中,有老朱当了皇帝。而汤和这个幼年失去双亲的苦孩子,居然还成了国公爷。要知道当年汤和先去投奔郭子兴,还是他邀请老朱去参加红巾军的。

老朱当年回乡募兵少年时的伙伴徐达、周德兴、郭英等和同村邻乡的熟人纷纷投效,也一度有七百多人应募。可是依然有不少人没去,不想去当个匪贼、只想踏踏实实的过日子。

可是现在呢,昔年的同伴,活着的都有荣华富贵。而他们呢,现在还想着要讨好朱重八的孙儿。就算是看到了汤和,也只是说着好话,但是也几乎难以得到多少好处。

人生的际遇就是这般大,当初最苦的那两个孩子,成了成就最大的人,有着难以想象的泼天富贵。

朱雄英这个时候看起来也只是非常的平易近人,他现在看似不是什么皇长孙殿下,只是回到了老家宴请旧日邻居的回乡人而已。

别人如何评价不重要,对于朱雄英来说,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好。就算是摆出皇长孙的架子,也不该是在这群人跟前。

名声,还是非常重要的,更不能给老朱家丢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