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明:我父皇是朱元璋 > 第二百二十八章 哭长城真假。

第二百二十八章 哭长城真假。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我父皇是朱元璋!

朱元璋听的意犹未尽:“真是好故事啊。”

“那孙儿,这孟姜女哭长城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朱雄英斩钉截铁的说道:“回爷爷话,当然是假的,而且父王让我永远我不要相信。”

“并且这种故事也应该停止,这是对秦始皇的污蔑。”

朱元璋眼前一亮:“这是何意?”

朱雄英想了想:“

皇爷爷这是我听到的孟姜女版本,也是天底下所有小孩子都听到的。

在我们眼里秦始皇是个坏蛋的印象,就这样扎根在我的脑子里。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读到过这个故事,秦始皇暴君的印象,就这样深深地,一代又一代地根植在我们的心中。

这些孩子,有许多人长大了并不会从事历史研究,因而也就不会进一步深究事情的真伪。

他们不但自己这样认为,也会在给自己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把这个故事,连带对秦始皇的憎恶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然而,孟姜女的故事只不过是一个民间传说,而且跟秦始皇毫无关系。

甚至压根没有孟姜女。

如果深究源头,其故事内容不但不是在鞭笞,反而是在褒奖秦始皇。

皇爷爷,孟姜女的传说始于秦始皇出生前300年

孟姜女哭夫的故事的源头,来自《左传》齐国将军杞梁战死的事件。

这个时候,故事的主人公不叫孟姜女,而被称为杞梁妻。

公元前550年,诸侯间征战不断。

齐庄公为报6年前平阳城战败的一箭之仇,亲率大军从山东出发去偷袭远在河北、山西的晋国,将军杞梁为前军先锋。

由于走漏了消息,晋国早有防备,齐庄公无奈只好撤军。

心有不甘的齐庄公在回军途中,希望在莒国捞点好处挽回颜面,就命令杞梁率军去偷袭莒国。不想战事不利,将军杞梁阵亡。

齐军返国后,齐庄公在齐国都城临淄郊外见到来迎接丈夫的杞梁妻。

为了不再兴师动众张扬败军之事,齐庄公想就地祭吊杞梁,不想杞梁妻反对。

她向齐庄公力争道:如果杞梁有罪,则不必祭吊,如果无罪,他有家室,不能接受在郊外祭吊。

齐庄公无奈,只好亲赴杞梁家祭吊。

这是最初的史书记载。

在这个故事里,既没有杞梁妻哭夫,也没有长城,如果用几个字概括。

应该叫“杞梁妻与齐君争礼”比较贴切。

争的是追悼会的规格。

战国中期的《礼记·檀弓》中,曾子也提到此事,不过内容已经有所发展。

增加了杞梁妻见到杞梁棺材,在路边哀哭的情节。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

又过了200年,到了西汉后期,这个故事第一次出现了墙倒的情节。

主人公还是杞梁之妻,哭泣不仅仅是悲伤,还加入了怨恨的成分,怨恨当时的战争和因此造成的伤亡,并哭出了结果:城墙倒塌。

这显然是在摸黑始皇帝。

刚才孙儿提到墙倒情节的是西汉文学家刘向。

他在其《说苑·立节篇》中写道:杞梁战死后,他的妻子悲伤地面墙而哭,墙为之倒塌。

后来他在《烈女传》中又进一步演绎道:齐庄公偷袭莒国,杞梁战死,其妻无子,于是在城边枕着丈夫的尸体痛哭,过路者无不为之酸鼻。

哭了十日,城墙为之崩塌。杞梁妻因为无亲可投,于是投淄水而死。

故事演绎到这里,还是跟秦始皇不沾边。

假如给这时候的“杞梁妻哭夫”取一个贴切的名字,大约应该叫“杞梁妻哭倒齐国城墙”。

如果把这个故事原封不动地搬来,无疑是在褒奖秦始皇。

因为秦始皇消灭诸侯,实行郡县,消除了诸侯间无休止的战争。

齐国不用去攻打其他国家,许许多多的杞梁也就不会战死了。

难道不应该褒奖。

六国前前后后打了两百多年,哪天没有死人,没有秦始皇,照样有别人统一。

凭什么把暴君按在秦始皇头上?

他何错之有。

后来又过了大约800年,到了唐代末年,诗僧贯休题为《杞梁妻》的一首诗。

把这个早于秦始皇300年,发生在齐国的故事,硬生生地嫁接到秦始皇的头上,嫁接到长城上。

诗的大致意思是:秦朝无道啊四海枯竭,修筑长城啊抵挡匈奴。

人土混埋筑起长城一万里,筑城而死的杞梁妻子,贞节不二伤心痛哭。

她上无父亲又失丈夫,下无子女伶仃孤苦。

她一阵痛哭使长城倒塌塞外天地变色,再一次痛哭她的丈夫杞梁的尸骨便从倒塌的城墙泥土中现出。

诗很烂,烂的无法看。

纯属于无病呻吟的烂东西。

不过却凑齐了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的所有情节。

战死的将军杞梁变成了筑城的民工。

哭倒的齐国城墙变成了秦始皇的万里长城,官宦之家的贵族夫人变成了无依无靠的孤苦民女。

唯一不同的是:哭倒万里长城的还是杞梁妻,而不叫孟姜女。

这之后又经过了几百年的演绎,杞梁妻才变成孟姜女,其真实的故事反而不为人知了。

概括上述历史事实,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这个民间传说,无论从其开始的历史记载。

还是后来一千多年的演变,都不能当成秦始皇暴君的证据。

把早于秦始皇300年的历史事件,牵强附会地嫁接到秦始皇和修长城上,属于无中生有。

在这个传说中,秦始皇蒙受了不白之冤。

孙儿虽然年纪小,但是不愚昧,深知秦始皇之功劳,而且秦朝民夫并非那么恐怖。

很多人可以领到工钱,有衣服领,还有休息日,并且只是修一段,修完不耽误回家种田。

在秋收的时候,是不需要修长城的,同样官府还会估计人民去耕地,去织布。

如果秦始皇是暴君。

秦国怎么能收服六国呢,秦始皇的百姓们连年征战难道不会反吗?

所以孙儿以为,读历史不能只读表面,而要参考当时的老百姓环境。

看看当时的人过的怎么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