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军史周期 > 第176章 中央军委在济南军区试点大联勤体制,究竟什么是大联勤

第176章 中央军委在济南军区试点大联勤体制,究竟什么是大联勤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军史周期!

2003年,中央军委在济南军区试点大联勤体制,究竟什么是大联勤?2002年10月,时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廖锡龙奉命进京主政总后勤部。廖锡龙刚接手总后勤部,就面临一个时代性问题搞“大联勤”。廖锡龙是一位在对越反击战中成长起来的高级将领,善于删繁就简、拨云见雾。廖锡龙逐渐适应了后勤战线的工作,并根据我军以往联勤体制探索的经验,决定选择济南军区试点“大联勤”体制。2003年6月,总后勤部正式向中央军委呈交《试点方案》。尔后,济南军区拉开了“大联勤”试点工作的序幕。对此,大家可能不理解,究竟什么是大联勤体制?大联勤体制试点工作又为何放在了济南军区?凡此种种,还需要从周总理在建国初期的一大设想说起。1952年,周总理根据我军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现代化战争后勤保障的特点,颇具前瞻性的提出“要探索三军统供联勤之路、实行三军联勤体制”,此为我军探索大联勤的开端。所谓的大联勤,就是把各类后勤系统整合起来,打破军兵种之间的后勤隔阂,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劲儿往一处使,让一线作战部队无后勤之忧。我军为了实现大联勤,在2003年之前进行了五次试点,如下图所示:其中,1983年“三军后勤保障体制改革试点”放在了济南军区。此次试点,中央军委对济南军区后勤系统进行了体制编制调整,配备了不少军兵种人员。由于此次试点未能打破条块分割的体制和“小而全”的保障模式,大联勤体制也没有多大进展。失败是成功之母,济南军区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也就成了我军2003年大联勤体制试点的对象。实际上,济南军区长期扮演我军“试验田”的角色。早在2001年12月,济南军区第20集团军机步第58旅摘取了我军第一个机步旅的桂冠,为全军组建机步旅探索了有益的经验。回归到问题本身,对济南军区大联勤试点影响深远的是2000年的“军区联勤体制”。军区联勤制顾名思义是以军区为基础的联勤保障体制,主要是通过对本区后勤和海、空、二炮、总装备部后勤的职能与任务进行调整来实现的。经过一系列调整,军区领导机关由“司、政、后、装”变成了“司、政、联、装”。这一时期的大联勤体制,还不够成熟,存在统供范围小、专供范围大、区域划分不尽等问题。济南军区试点的大联勤体制,则相对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笔者看来,济南军区“大联勤”体制的优势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一、符合现代化战争的需求;

高强度、高损耗、高技术是现代战争的显着特点,对后勤保障提出了严格的时代性要求。未来战场之上战机稍纵即逝,争分夺秒的为一线部队提供后勤保障,确保基层官兵能够吃上热菜、洗上热水澡、睡个舒心觉。无论在任何情况下,这都是一种无形的战斗力。这个看起来很简单,可又要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点?济南军区的大联勤体制试点,主打三军一体化联勤保障,通过实行通用与专用一体化保障、后勤保障实体统一管理、突破保障计划与供应两线分流等举措,来全方位的提升我军的综合后勤保障效益。

二、呈现出军兵种联合作战的特点;

2003年精简整编,我军的军兵种结构进一步优化,旗帜鲜明的提出了要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此次精简整编,军兵种联合作战是我军最大的特点。换言之,军兵种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小。在此背景之下,后勤保障体系也需要进行适时调整,建立一套服务于军兵种联合作战的后勤保障体系。济南军区试点“大联勤”体制,使命神圣的地方就在于此。在军区联勤的基础上,探索向三军大联勤体制过渡,从而全方位的提升我军综合保障效益。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济南军区以投入少、效益高、保障有力为第一标准,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试点任务。“和平使命—2005”军演中,济南军区的大联勤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具备集中集约、三军一体、军地联合的保障优势。综上所述,“大联勤”体制是我军为了建立现代化后勤保障系统而做的有益尝试,旨在解决困扰军兵种联合作战的后勤保障问题。但是,大联勤还是存在有不足之处,机构设置、职能调整、基础条件等方面,与当时的大军区体制不相匹配、适应。归根到底,大军区带有浓厚的“大陆军主义”色彩。

2015年11月,中央军委召开“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工作会议”,围绕体制编制调整确定了以下三大基本原则:

作战指挥体制

军委——战区——部队

领导管理体制

军委——军种——部队

三军联勤体制

军委——联勤保障部队——联勤保障中心

2016年2月,七大军区撤编,东部、西部、南部、北部、中部战区随之成立。至此,我军正式进入战区时代。9月,中央军委成立联勤保障部队,才真正解决了困扰我军多年的三军大联勤问题,也打破了条块分割的三军后勤保障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