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再现斧声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临轩放黜鹤冲天!
也不尽然!
就在赵光义的病榻前,一场阴谋就当着他的面在策划着,阴谋的策划者,一个是他的李皇后,另一个是刚刚进京的王继恩。
这场阴谋来得突然,连发起人都觉得措手不及,仓促之间,令所有人都来不及细想,都是被动应对。就在王继恩进京的当晚,就有客人造访,这位不速之客是朝廷大员胡旦。
胡旦这个人多才少德,同僚们都不愿多和他往来,他目前的职务是知制诰,是围在皇上身边的人,但他总想升到宰执位上,奈何朝廷在讨论宰执人选时,没有一个人推荐他。胡旦本来就对皇上不满,索性将一肚子怨气都归结到皇上不会用人。
寒喧完了,胡旦说,王节帅这次回京一定是为了皇上病体担忧,我是天天进宫,看着皇上一天不如一天了。我有时候想,你说黄泉路上,他会不会和太祖碰上面,真要是见了面,老哥俩会说些什么?胡旦见王继恩愣愣地听着,又说,说到黄泉路上,我就想到了那个“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故事。说到这儿,胡旦起身告辞,连说没别的意思,只是来探望探望。
王继恩这些年倒也读了不少书,胡旦说的这个故事出自《左传》一书,他听师爷讲过。今晚从胡旦嘴里听到,自然而然的就联想到了李皇后,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胡旦的提醒下冒了出来,激动得令他彻夜难眠。
王继恩早就谋划着要为太祖做点事,胡旦的意外来访,提醒他机会来了,也找到了盟友。他也晓得李皇后的心思,他要撺掇、配合李皇后实现共同的愿望。王继恩打算扶持一个听话的皇上,然后再去寻找太祖的后人。
胡旦见到王继恩动了心,他又找到太子赞善柳宜,委婉地说了自己想法,他说:“如今应该按照国初所定兄终弟及之国策,将皇位传回太祖一脉,过去都认为太祖无后也就罢了,最近听闻太祖尚有后人成年,我们做臣子的能够袖手旁观吗?”
柳宜直接拒绝了,指斥胡旦说:“没有真凭实据,不要翻老账,天命已定,如今的太子仁德聪慧,必会成为有道之君,他会给天下一个交代的。卑职不闻不问,相公也要好自为之,你我之间没有过这次谈话。”两人闹了个话不投机,不欢而散。
病榻上的赵光义惊恐万分,他的头脑非常清醒,只是不能说话,不能动弹,连根手指都动不了,只能勉强地喝点水。就这点儿水,还都变成冷汗,缓缓地流下额角眼角。
这个畜生!畜生!赵光义只能在心里骂着王继恩。
王继恩却假惺惺地用毛巾为他擦拭着汗水,背对着李皇后,恶毒地朝他扮着笑脸。
王继恩对他说:“皇上,奴才给您加床毛毯吧,这天儿还挺冷的,有点儿倒春寒。奴才刚才进来时,外边飘雪花啦,这天气真怪,就像您当年刚登基那天那样,忽冷忽热的。”他一边对着皇上说话,一只手却有节奏地一下一下地敲打着硬木的床头。
“邦邦”的声音,像锥子钻进赵光义的脑仁儿里,头疼欲裂,他仿佛又听到了当年玉斧敲打桌椅的响声,还见到兄长那双无神的眼睛,恐惧让他全身抖颤。
“皇上知道吧?太祖还留下两子一女都成年了,一个就是那天夜里为太祖和您烧烤兔子的那个厨娘所生,那个林美人呢,生了对双胞胎,一儿一女,奴才还听说,那个女儿都进了襄王府了,太子被她迷得团团转。”王继恩在他的耳边不停地说着,赵光义的眼里也流露出兄长倒地时的同样的眼神:恐惧、愤恨、无奈和绝望。
赵光义的儿子不少,次子赵元佑是皇后所生,暴病而亡。长子赵元佐和三子赵元侃都是李皇妃所生。
后来李皇妃成了皇后。至道元年(995年),参知政事寇准请求皇帝,立赵元侃为太子。
虽然都是自己亲生的儿子,李皇后却偏爱元佐,很不喜欢元侃。只是赵元佐虽是长子,但因神经失常,火烧东宫,早在几年前就被废为庶人了。
王继恩知道赵元侃精明强干,不好控制。得知李皇后的心思,见有机可乘,又故伎重演,他和李皇后就在病榻前密谋。由他去串联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等人,谋立长子赵元佐恢复太子身份。
事情进行得密不透风,就待皇上行将咽气时再宣布,给朝臣来个措手不及。
王继恩再也想不到,一向搞阴谋诡计、欺上瞒下的他,这回演砸了,事情坏在了他自己手上,他以前做过的事遭到报应了。
三月二十八日下午,一个老妇人久久地在宰相吕端府门外徘徊,看门的赶也赶不走。吕端是继吕蒙正之后又一个姓吕的宰相,二人不是同宗,也不是一个地方的人,吕端祖籍是幽州,吕蒙正是洛阳人。
等吕端从中书省回家,轿子刚一落地,老妇人就抢上前去跪倒在地,口称有机密大事相告。看到老妇人一脸焦急和固执的样子,吕端略一思索,便吩咐将她带进府中。
老妇人自称是王继恩府中厨娘,无意中听到王继恩要谋废太子,虽然知道举报主子有罪,想想还是国事为大,自己情愿受罚,也要为国家尽点力。
吕端听得冷汗直流,他好言安抚了厨娘,叮嘱她回去不要声张,不管事情是否果如其说,也绝不会降罪于她。
次日,吕端入宫问疾,皇上已经危在旦夕,只剩一口气了。吕端一看万岁殿里只有李皇后和王继恩,不见皇太子赵元侃,就知事情果如厨娘所说。他假意安抚皇上,又找托词赶回中书省。
回到中书省,他写封密信,差心腹送与太子,嘱太子即刻进宫陪侍皇帝左右。
信刚送走,王继恩后脚就到了,他传皇后懿旨,让吕端入宫。吕端问是什么事,王继恩就是不说。
吕端情知不妙,他安抚王继恩说画堂里有幅李成山水,取下来送给他。王继恩很高兴,连想都没想就跟着进去了。吕端却抽身退出,赶紧把门关上,上了锁,并派人严加看守。
他急匆匆赶到万岁殿,皇上已经驾崩。吕端顾不得悲恸,先要解决天大的事。他对面露惊惶的李皇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她遵从皇帝的生前意愿。
正在此时,太子赵元侃进来了,大局已定。
王继恩坐罪下狱,流放均州,两年后死在那里。
还记得斧声烛影那一夜的姓何的宫女么?这个厨娘正是她娘。王继恩胆忒大了,他按照新皇上赵光义的旨意将宫女处死了,竟把厨娘留在了自己府上,他要独享那风味独特的烤羊腿。
他认为自己办的事天衣无缝,不会泄露,没想到厨娘隐忍这么多年,终于抓到了机会。
老妇人手里攥着一块铜钱大小的残玉,可能是长久把玩的缘故吧,玉片显得是那么的温润细腻。她的老眼中噙着泪水,喃喃自语着:“总算是报了仇啦!总算是报了仇啦!丫头、丫头,以后别再总给娘托梦了,让娘也睡几天踏实觉。”
她又跪在墙角落上挂着的画像前,上面赫然画着的是王继恩,她磕了几个头,“恩主在上,虽然您有恩于俺,有义于老皇上,可是您亲手杀了俺的闺女,恩怨分明,俺也不能放过您,您就别怨俺忘恩负义了吧。”
原来,王继恩和厨娘的关系很特殊,对外,他是主子,厨娘是仆;私下里厨娘是主,他是仆。王继恩瞒着新皇上赵光义把厨娘带回到自己宅子里,安排她在后厨。后来发现厨娘身怀有孕,便追问原因,厨娘回答是太祖留下的,她那时三十八岁。尽管王继恩半信半疑,但他宁愿相信这事是真的,两人的主仆关系就这样默契地定下了,以后不管王继恩去哪儿当差,汴京的宅子都是归厨娘居住。
厨娘果真生了个儿子,小的时候看着还行,越大越没个人样,而且脑筋还有点迟钝。王继恩的心里认定只有林美人的儿子才是太祖的嫡亲血脉,他在去蜀中赴任时,偷偷将这母子三人带出京城,但却在平叛中走失,至今下落不明、生死未卜。他早就和厨娘商量过,说你的这个儿子肯定扶不上去,要是能找到个后台,让他当个亲王也能享受富贵荣华。但是要想实现这个愿望,只能一步一步来,首先是要找到林美人的儿子。他让她去找林美人母子,因为厨娘认识林美人,她也见过世面、熟悉民间情况。
厨娘有足够的时间、人手和金钱,但是想尽各种办法找了几年,也没找到线索,她是真有韧性,就是不放弃。厨娘和银匠龚美很熟,听到龚美说襄王喜欢四川美女,就问他有没有认识的,龚美立刻想到了那个念念不忘的少女。厨娘想,龚美说的那个女孩子年龄似乎大了几岁,倒是蜀地的,林美人母女就是在蜀地失散的。年龄嘛,女人在二十岁上下,差个几岁跟来看不出来,她尽量往好了想,真要是林美人的女儿就忒巧了,女人能上位,太祖这枝就有了盼头。不管是不是,能扰乱未来的皇上就行。
厨娘虽然告发了王继恩,她却发誓要报恩,一报还一报,一定完成恩主王继恩的心愿,尽自己的余生也要找到太祖后裔。她又看了看身边站着的儿子,叹了口气,唉,就算不为恩公,也要为俺这个傻儿子。
令她没想到的是,王继恩一死,没人罩着她了,很快,王继恩的各种名目的亲戚蜂拥而至,将她母子两个扫地出门。厨娘只得收拾点东西,让儿子扛着,母子二人离开东京,一路颠沛着往西方走。
赵元侃还在襄王府时,那时他连太子都不是,他也从没想过自己会登上皇位,因为若论排名,怎么也轮不到他坐这个皇帝宝座,他的上面还有两位哥哥。
直到两年前他才被立为太子,这次又凭借宰相吕端的机智,及时阻断了谋废太子的阴谋,他这才光明正大地上了位。
赵元侃做了皇帝后,改名赵恒。他和兄长赵元佐一样,也不赞同父皇的做法,当他坐稳了皇位之后,为了平息始终不断的各种传闻,便采取一系列办法去纠正太宗皇帝留下的后遗症。
他把伯母宋皇后的牌位迎回太庙,让她能够陪侍在赵匡胤身边;追封堂兄赵德昭为越王、赵德芳为楚王;追封被迫害死的叔叔赵廷美为秦王。
这一系列举动,使得政局焕然一新,也彻底堵住了斧声烛影事件这么多年的不良影响,经他这样一来,没人再关注二十年前的那宗谜案了。
赵恒的宽容大度,让社会环境有了宽松。也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填词这种上不了台面的、羞羞答答的文学体裁出现了松动的迹象。
忽然有一天在大酒楼的聚会上,一些文人竟敢在酒席上公然填词,几阕精致的小词迅速传播,一下子就吸引了全城人的注意。
填词走上公开化的道路,得益于新登基的大宋第三位皇帝赵恒,更准确地说是得益于他的皇妃刘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