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背锅侠王守仁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寒门枭路!
只是,在刘洪的背后有明军这头隐藏在暗中的巨兽支持,让他的举措执行的更彻底,而造成的影响却是最小。
于是在这种频繁而又平静的人事、军队调动中,对垣国忠心耿耿的那些郡守、城防军统领,都被纷纷委以“重任”,官升一级,调到幽州城内来当各部门的副职。
看着是都加官进爵了,其实是都被架空或者边缘化。
特别是军队中的的各级郡县城防军统领,那是被换了一个遍,稍有怨言的就会被调到和大景开战的前线去“立战功”。
当然,这些被明军重点照顾的垣军统领,是不可能活着离开战场,再次进入到垣国幽州军队系统了。
新提拔起来的幽州九郡郡守,全部都是明军或者前期就已经投靠明军的人。
至于每个郡下面的县城,本来就被明军渗透的差不多了,现在有这么一个光明正大的机会,刘洪向参谋部提交的计划是一年内,整个幽州九郡六十三县全部成为明军的根据地。
再无任何垣国统治存在的痕迹。
大景绍熙五年的六月,垣国是用起用刘洪为州牧的方法,暂时而安定了幽州的局面。从而让垣国朝廷能全力应对边境上那北宁城城防军的攻击。
果然,认真起来的垣国军队战斗力还是很强悍的,至少垣国朝堂上的贵族和大臣将军们是这么认为的。
一旦垣国认真起来,一直肆虐在垣国边境上,甚至都有深入垣国内地趋势的北宁城城防军,在大景绍熙五年的九月,就被垣国铁骑重创,从而退回大景边境以内,再没有力量北进了。
当然,这只是表象。
实际的原因,当然是因为刘洪已经用三个月的时间,在明军不遗余力的帮助下,完全坐稳了幽州牧的位置。
大景绍熙五年九月的幽州,州城和各郡城的人事和军队调整、调动都大致完成,明军已经没有必要继续袭扰垣国边境,让垣国朝廷无暇分心他顾。
也就是说,此时要是垣国胆敢撤换刘洪,整个幽州九郡立即就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造反了。
打着北宁城城防军旗号的明军撤兵了,这次城防军主动垣军的奇葩事件也就算告一段落。
虽然大家最后都认可了这北宁城城防军是为了前北宁郡守郭子轩报仇的说法,但大景的城防军敢于和垣军铁骑拼命这一非典型案例,还是让大景和垣国的许多军事专家大呼:
“看不懂”。
因为事后,两国的军人复盘,发现了交战双方谁都没有占到对方什么便宜的事实,这实在是违背现在两国交战的各种规律。
糊里糊涂的打了几个月,又糊里糊涂的不打了,难道真得仅仅只是为了报私仇?
这在战争目的中是完全不会存在的理由。
而且,原北宁郡守郭子轩已经死了,连他的独子都死了。谁会为了一个毫无效忠意义的对象去打仗、流血、拼命?
可是,若不是这个报仇的原因,又实在是无法解释这场不明不白的战争。
当然,知道内情的明军参谋部的人,是不会跳出来给这些军事专家答疑解惑的。
于是,经过大景和垣国军事专家的研判,都不约而同的把这次城防军攻击垣国的战争列为:
战争史上最有争议,最莫名其妙的一场战争。
当然,这场莫名其妙的战争在明军参谋部的绝密资料中是有着详尽的阐述的,后人想搞清楚这其中的原委,就需要等到参谋部这批资料解密的那一天了。
明军撤兵了,两国的边境也再次回到相对安定的对峙状态。
两国的边军统帅其实也明白,这种安定其实就是两国各自继续积蓄力量,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
特别是大景的边军,由于在明军主动求战的时候,承担了一部分支援和威胁垣军的责任,从而对明军的战法了解的多一些。
由此,明军撤退后,大景边军统帅通过研究明军的战法,对战争艺术的领悟更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边军统帅隐隐能感受的到一丝威胁。
因为,这来自大景打着北宁城城防军旗号的大军似乎和大景的任何一支军队的打法都不一样,是一种全新的战法。
那么,若是有一天,大景的军队碰到了这支城防军,结果会是怎样?
边军统帅仔细琢磨后,惊恐的发现:
这种全新的战法,大景已知的任何将领都无法保证自己能够战而胜之。
这种发现很让人丧气,但却是事实。
为此,边军统帅立即提笔给自己的老将军写信:
欧阳大将军钧见:属下......
大景绍熙五年,十月。
宁州北宁郡郡守王守仁收到了大景朝廷斥责的圣旨。
大景皇帝圣旨的措辞很严厉,对王守仁擅自调兵攻击垣国边境这一事情,给予了重重的批评。
只是大景皇帝并不算太昏庸,为避免激怒民间那一浪比一浪高收服幽云二州的意愿,对敢于主动进攻垣国且没有失败的官员并没有撤职罢官。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王守仁是文官,而不是武将。
大景多年重文抑武的政策执行下来,要是武将没有将令,擅自出兵攻击垣国,朝廷那就要行军令,斩大将了。
所以,大景朝堂内部,武将被紧紧绑住了手脚,根本动弹不得。也只有文官,有时候倒是有一点点自由攻击的可能。
当然,文官打仗那就是书生意气,多数都是纸上谈兵那一种,难得能有一两回胜利。
长此以来,文官也知道自己其实不是打仗的料,反正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顶着,自己作为文官,管理好地方,有空吟诗作赋不好吗?
何必去干主动出击垣国、挑起战争,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了?
这回王守仁擅自调兵伐垣,也确实是勇气可嘉,也算是文官集团能拿出来做标杆的,争夺民心的工具。
因此,大景皇帝发来的圣旨上只是对王守仁擅自调兵的狠狠斥责,而没有一点点的实际处罚,也就更谈不上丢官罢爵了。
而王守仁呢?
接到圣旨后却也只有抬眼望苍天,欲哭无泪。
这道圣旨里面提到的城防军出击垣国的事情,他根本就不了解。
可他还无法去申述。
因为,王守仁在京城的朋友和靠山也纷纷给他写信,这些信件所表达出来的意思,让王守仁了解到:
他虽然被皇帝斥责,但却因为他的北宁城城防军在垣国境内连战连捷,在朝堂官员、士子和百姓心中赢得了巨大的名声。
算是一战而天下扬名。
一个能臣儒将的大帽子,也不管王守仁自己是否愿意,就已经被众人给他戴上了。
了解了这一切以后的王守仁,第一时间就在自己办公的大堂和幕僚们探讨对策,当然为了彰显郡守的威严,旁边用来伺候的奴仆、侍女和护卫也是一应俱全。
当然,必要的表态王守仁是必须要先说出来的,不然岂不是让人以为他是个沽名钓誉之人?
至于这个表态能有几分真心,有几分是做作,那就只有王守仁自己知道了。
“这不行,我要马上公告天下,这是有人在算计我,我们北宁郡根本就没有派出城防军进攻垣国。”
王守仁声情并茂的说完后,他麾下第一谋臣,从郭子轩那里继承而来的秦师爷立即开口,表示反对:
“大人,不可对外公告啊。”
“为什么?”王守仁义愤填膺的大声询问。
“这本就不是我们干的事情,我凭什么要背这个黑锅,让皇帝陛下呵斥?”王守仁语气中很自然的带上了委屈的语调。
秦师爷看着自己这新主子的表演,也是没有办法。你要是想公告天下,在京城的天使传圣旨时,就应该说出来。
现在天使走了,你倒是支棱起来了?
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不过作为下属和智囊,秦师爷只能这么想想就好,可不能这么说。
于是从秦师爷嘴巴里面说出来的话语,就都是道理,而不是赌气:
“一是朝廷的面子问题,朝廷都认定这兵马出自我们北宁郡,您这要是去一通告,岂不是打朝廷的脸?皇帝陛下要是面子没有了,绝对不会就这么算了?
二是您自己的面子,您在这北宁城也有快两年时间了,天下扬名的机会可是不多。这抗垣英雄的名声也是不错的。”
擅于揣摩人心的秦师爷立即就提出来了两条规劝王守仁不可以和圣旨对着干的理由。
看着王守仁的眉头并没有完全舒展开,秦师爷就知道,自己说的这两条似乎还没有完全打动王守仁,于是秦师爷轻轻咳嗽了一声,对王守仁使了一个眼色。
看到秦师爷的眼色,王守仁立即就明白,这秦师爷是有私房话对自己说。
于是,王守仁大手一挥,说了一句:“你们先下去。”
周围伺候的丫鬟、军士以及其他的谋士都知道这是郡守大人和秦师爷有私房话要谈。
这也不是第一次了,他们也习惯了,就算有的谋士眼里闪烁着对秦师爷的妒忌和不满,但谁要自己没这个本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