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阴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满朝文武,求我登基!
成州-西北军营
在文王的私人营帐内
此时的文王正稳稳的坐在床榻旁,一手用麻布擦拭着自己原本佩戴在腰间的宝剑。
这剑削铁如泥,是有老练的铸剑师锻造而成。剑鞘乌黑,并不引人注目,但谁能想天下少有的宝剑,竟然在此等剑鞘当中
对文王来说,这把剑最为特别之处并不在于它本身千锤百炼的品质,却在于————这是先帝,也就是他的父皇姜启,在当年他还尚且年少之时,特意赏赐于他的御赐之物。
君父所赠,自应该珍藏。
故而,这把剑,文王这些年来日日佩戴在身上。
而且便是擦拭宝剑,也是由他亲手所为,不敢假手他人。
等到他擦拭完宝剑,就要去营帐赴他的庆功宴了。
这一连三次大胜,让营内的兵卒们都喜气洋洋,恨不得当日亲手杀敌的是自己。
庆功宴一连开了七日,日日欢喜非常。
将领们满饮美酒,向京城的方向为新帝敬酒,再为文王斟酒,众人满饮此杯。
待到月挂中天之际,文王已然面色薄红,身形晃荡,醉意熏熏。
其他诸位将领们皆是如此,多醉如烂泥一般,盔甲上衣衫上满是酒渍,浑身撒发着酒臭味。
今日都倒是半分形象都不在乎,各个宛如街头的醉鬼,便是醉意绵绵之时,嘴角还扯着笑意。有人时不时的笑上几声,或者冷不伶仃的哼唧上一声。
这个胜利,这样的胜利,这多少年来翘首以盼的胜利,就宛如水中花,井中月,谁能料到,竟然还真有一日能实现?
是神怜悯他们,为他诞下这样的奇迹吧?
愚知的人们如此想着。
连带着,对带领他们胜利的文王,也产生了几丝的憧憬和敬畏。
小兵卒们将将军们一个个的抬回营帐内,因为吃力的搬运,小兵们的双臂都用足了尽到,面色涨得通红。
等到二日文王再次醒来的时候,便是头痛欲裂,整个人恍恍惚惚,抬不起精神来。
这烈酒果真是性子极大,让人昏昏沉沉,不可多饮,不可多饮啊
就这样,文王婉拒了众人的邀请,不再去办宴吃酒。
但军中正是士气高昂之时,就算文王不在场,那庆功宴一连办了七日,就连距离西北大营甚远的城池都开始张灯结彩的欢喜庆祝。
当然,那些生活在城中安居乐业的百姓倒不光光是庆祝文王屡次挫败青夷,大夏捷报频频传来的惊喜,更是因为————除夕到了。
冬日里,沸沸扬扬的锣鼓之声远远的传来。
在城池之中生活的百姓已经开始欢庆新的一年的开始。
如今这地方的土地上,满是欢声笑语。
让冬日的精灵也不由浮现在众人的面前。
伴随着轻轻泠泠的风声穿过,那在空中晃荡漂浮的晶莹雪花,洋洋洒洒落在草地上,旱田里,屋檐上,大街的黄土路面上。
也落在了士卒们的头盔或者黑发上,落在那杀机四伏的、两军交战的沙土之上。
原本还穿着单衣的兵卒们不由得一哆嗦,浑身打气了寒战。
今年西北的冬天来的格外的晚一些,都快让人忘记了寒冬的那彻骨冰冷和冰霜的恐怖。
这既让西北的人们感到喜悦和高兴,他们笑嘻嘻的说道:“说不定这就是老天爷眷顾咱呢?”
“就是,就是!看看今年咱不光打赢了北边的青蛮子,还能过个好年,有个好收成哩!”
人们哄笑着,还约定等到闲时,就为菩萨佛祖世尊道祖们上上香,去寺庙道观还愿祈祷。
“若是来年还有这样的好日子就好啦!”
“会有的!会有的。”
人们一面希冀着,一面劳作着。
看着那飘飘而下的瑞雪洒在田埂上,就像是铺上了一层薄薄的霜一样。
在城池不远处,就是这些时日两军交战的战场。
如今尸体都收敛埋葬,但是唯有那染着血的土壤和砂砾就静静的待在那儿,向着天地诉说着,这里曾有人类厮杀,有刀山和血海。
走过着这片依旧染着血的战场,再往前方走数百里就是狼喉了。
狼喉是青夷的前哨站,也是每每出征时,大夏和青夷双方的兵家必争之地。
这里的天险曾经是大夏人最后的屏障,为他们阻挡着草原骑兵的南下。
如今轮转了一番后,又回到了青夷人的手上。
狼喉的高塔依旧在西风中冷冷的树立着,上方的兵卒能遥遥的望到前方数里地的情况。
木栅栏的顶处比削的极其锋锐,倒像是猎人在山林的坑里补下的陷阱。
兵卒们有序的轮着班,站着岗,有的各个都别着腰间刀,有的手中拿着长枪,枪上还绑着红缨。在这冬日里,这样的一抹红色十分难得,那红的似乎宛若是那白布沾染上鲜血一样。
今年的冬日比往年都要暖和上一些,就是内里穿着薄毛裘的小兵,也不觉得有多冷。
“今这冬天,怎么就跟秋日差不了多少?”
“是差不多,往日雪还没下,家里那小羊羔就都冻死了。”
说着话的小兵面色带着忧伤,似乎还在回顾国王。
“难得是老天开眼了?呵呵我瞎说的。估计是咱老单于归去后,特地为咱们求得的一份恩典吧?”
那混不吝的兵油子摸了摸脑门,昏呼呼说道。
“我倒是不管它是咋来的,不过这天气可真好。今年草原上的小羊羔都能少冻死两只。”
“战马也能多出几匹……”
“对啊,谁想天天拿着一把枪看门。骑在马上杀敌多快活?”
……
似乎是天亦有情,也或许就是一场巧合。
暖冬让北边的人都高兴极了,不管是大夏的人,还是草原的人,似乎都沾了这冬日的光。
与此同时,正在狼喉内的乌穆也十分高兴。
他高兴的原因有些与众不同,他为青夷的第三次战败而高兴,为自己的计划正在顺利进行而高兴。
“陛下,左贤王来信。”
就在这时,一位身穿着灰色棉衣的内侍悄步走到乌穆的身边,对他说道。
“哦,呈上来……”
乌穆抬了抬眉尾,神色如常,用右手接过内侍递来的信件。
他匆匆拆开,里面不过是只有寥寥几行字,但让乌穆再次展开了笑颜。
“看来孤还真是捡到宝了。”
乌穆笑眯眯的感叹道。
左贤王乌去疾在信中写的极为简单,一是问候乌穆,是否要回王城参加今年的年宴。第二,他还在心中告诉了目前陆青的学习进度。
这让一向都求才若渴,见才心喜的乌穆怎么能不高兴呢。看来很快他就真正有了一位效忠于自己的谋士了。就如同先右贤王乌南顿效忠先单于一样。
什么地位?什么族?
不,这些都不重要,至少在乌穆的眼中并不重要。毕竟那些整日里给他添麻烦的老头都没几年好活的日子了。人干嘛要跟死人计较呢?
乌穆面色认真了起来,他沉下心来,在心中打着腹稿,匆匆起笔回信。
今年他的确是需要回王城,稳定人心和那群一向没有什么脑子的王室亲族们。
这是他登基之后的第一个新年,这在意义上尤为的重要。
就算是乌穆不想回王城,如今登上了那个位置,他就不能做这些与于己有利,于国有损的事情。
他得笼络亲族,笼络各部首领,敲打那些没头脑的,暗地里有异动的部落。
他还得树立自己的权威和昭示单于的仁慈。既要严管,又要亲和。
可以说,这真是个难做的活计。也是一个难担的担子。
往年这个时候,要么父亲有右贤王陪着,尤其是最近几年,甚至还有阏氏分担些事物。到真让人羡慕
这些从前往往都是父亲的事情,如今都落到了自己的肩膀了。
恍惚间,乌穆想到乌咸,一时难免有些感伤,面色上挂着几丝落寞。
匆匆写完笔下的信,乌穆盖上私章后就交给了内侍手上。
“送去给左贤王。”
“诺。”
内侍双手恭敬的接过信,快步的离开了营帐内。
乌穆一面往着那在空中摇摆晃荡着的门帘,一面在心底里盘算着。
如今万事俱备,或许可以在回王城之前,完成他带着狼喉的使命了。
文王——该去死了。
……
五日后
成州-西北大营
文王的私人营帐内,亲卫正在收拾着衣物和床铺,而文王正在查看一封信。
一封关于青夷和关系着下一场胜利的情报。
原来就在文王今日一早又收到了自己隐秘派去四周探查的斥候,传回来的急报。
看完那小小的一张纸后,文王简直是喜出望外,就连王妃特地送来的年货都没有能让他如此高兴,简直就要不顾身份一蹦三尺高,狠狠的挥舞着拳头,表示自己的兴奋。
那一直跟着文王的亲卫,看完王爷这般高兴,也跟着轻松的笑了起来。
他虽然不知道是何事让王爷这么高兴,但是看着文王的神态也猜测到,大概率应该是一件好事情。
这让亲卫也忍不住开了口,想要沾沾喜气。
“殿下可又有什么好事?难道是陛下给您嘉奖了?”
亲卫笑呵呵的说道。
文王瞥了他一眼,嘴角犹带着喜意。
他随口回道:“这可比皇帝给孤送来圣旨,都更让人高兴嘞哈哈哈哈……”
说着只见亲卫一脸茫然。但文王原本也就没有打算瞒着他,这算是机密的军情,可如今他们人都出不了军营,便是有军情给自己的亲信知晓也是无妨的。
就这样想着,文王很快就揭开了谜底。
“你可知道本王前些日子,特地划分了一组斥候的队伍?”
文王说道这儿的时候,那亲卫连忙点头。
“难道是那群大人们有了收获?”
文王点着头笑道:“不错不错,正是如此。”
“他们探查到青夷准备再次夜袭,这次咱们不光要瓮中捉鳖,还要给那群青蛮子来个釜底抽薪!”
说着,文王眼中闪过一丝寒芒,目光炯炯满是战意。
“好!!!那今年陛下还有所有人都会更高兴的。正好过了除夕,也算是新的一年。”
“没错,新年本王就要来个开门红,彻底杀一杀那青蛮子的锐气!”
文王说的意气风发,恨不得如今那狗乌穆就出现在他面前,好让他拔刀捅死,以快心中意气。
等到文王在大帐内和诸位将军们说起此事时,诸位将军不论年岁,都是双手赞同。
有的甚至恨不得要跟文王一同杀敌,还有的当场就红了眼睛,拔起了腰间刀。
因为文王有三胜不败的战绩,此次众人依旧以他为首,这次文王还是打算自己身先士卒。
倒是零零散散有人劝说文王,莫要当一夫之勇。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如今身为一军主将,还是莫要亲自上战场。
不过这样的劝说,收效甚微,全部被文王熟练的当成了耳旁风。
就在他第一次上战场的时候,就多有人阻拦劝谏,但当时文王便是一意孤行,不停劝阻。
如今他已经建成功绩,屡屡杀败敌军,依照他的脾性,就更不会听那些人的劝阻了。
果然,等到和诸位将军们开完会议,这次的计划中依旧是以文王为首。
文王亲自带兵五万埋伏,有两位将军自荐,盛情难阻,文王推脱不过,就让那两位将军各带十万人佯攻。
此次的计划,文王是信心满满,做足了准备。
不光他,西北大营的兵卒们都期待着文王再次带来胜利,就像是不败的战神一样。
次日子时
文王领着兵马埋伏在山坡的背阴处,只等着青夷奇袭的兵马一到,就维持阵型,直扑上去。
但他们等了半个时辰都没能等来青夷人的队伍。
文王正以为情报有误,心中升起了忐忑,正打算离开山丘之时。
青夷的人马出现了。
浩浩荡荡身穿着黑色盔甲的骑兵,让大地也为之嗡鸣。
文王心下一骇,但转念一想,此地背阴而宜躲藏。就算是青夷人也难以知晓他们在此处。
更何况,他们埋伏的时间足够长久,也经验也十分的老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