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给你们机会,你们不中用啊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纨绔皇子:赚钱太多,惊呆李世民!
哗!
哗然之声,骤然响彻全场。
周成声音极大:“不管是琉璃诗,还是其他诗。”
“大唐文人,百花齐放,哪能被这小小琉璃给困住?”
这一番话看似是对琉璃不满,实则是对世家不满。
学子们脑瓜子一热,那肯定苗头就不对了。
要不是为了攀附世家,谁他么要琉璃啊?
死贵死贵,普通人要那玩意儿干嘛?拿回去供着?
“真的什么诗都可以?”
“那自然是。”周成笑了笑。
人群之中,各种声音不停响起。
“我们好歹也读书很多年 ,怎可能欺负一个小孩儿?”
“就是啊,一个稚童而已,字都不认识几个,如此年纪,咋可能赢了我们。”
“你这是抢着给我们送琉璃啊,周兄实在是高义啊!”
这一幕,看的李佑心头不由发笑。
这些普通的学子,估摸着也苦闷豪门世家久了,这会儿不停的闹腾着,搞的五姓七望那些人脸上很不好看。
“你们几个,莫要着急,让他们先试试深浅。”
崔卜直接下了命令。
看似都是人,看似都读一样的书,豪门世家底蕴和发展完全不是一般普通人能想的。
你遇到问题,问先生,先生不懂,就继续问先生的先生。
而豪门世家子弟,直接问着书之人。
崔卜和崔彦仁对视一眼,随后摸着胡子点头。
这是要将寒门士子推到前面去,他们在后面收利息。
等你们试出来那小子的深浅了,我们世家子弟,高风亮节,这才站出来。
然而下一刻,一个稚嫩的声音开始飘了起来。
骆宾王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开始踱步。
嘴里开始一字一句往外跳……
昨夜临时抱佛脚,背下来这些诗句,骆宾王振奋了一天一夜都不困。
这些诗句,一定都是楚王殿下写的,如果不是,这世上还有人能写出来如此仙气飘飘之句子?
谁能写?
平康坊那些学子?
大唐皇宫那些侍郎?
还是朝堂之中文官?
难不成五姓七望的豪门大儒?
他们要是能写出来,怕是早就恨不得全天下知道了。
骆宾王心中坚定,有先生在背后,他充满了自信。
看了一眼对面的阁楼,看到了李佑那肯定的眼神,骆宾王直接开始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琉璃影里烧银烛,果然是夜夜元宵……”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这会儿脸上都要笑歪了。
长孙无忌笑,是因为他终于看到了山东士族吃瘪,关陇世家那些人来参加琉璃大会的极少,除了李家过来凑个热闹,带了一个年轻人。
他,就是关陇世家的人,自然屁股向着自己人。
李世民先是惊讶,随后惊讶变成了震撼,再后面,一个劲儿傻笑。
嘿嘿……嘿嘿……
豪门世家,也不行嘛!
看着那个几岁的稚童,和李恪差不多年纪大小,直接出口就是这种疯狂的句子,顷刻之间,豪门世家,天下学子,这会儿都哆嗦着不敢吭声了。
碾压!
就像是自己当年在战场上厉兵秣马,碾压敌人一般。
这一点,他感同身受啊。
这一刻,一个稚童的声音,就像是龙腾虎啸,瞬间压制了所有读书人。
上一刻这些读书人还在盘算着要从这个小孩儿跟前拿走多少琉璃。
现在,他们的脸,早就没了。
李佑站在阁楼上,看着这一幕,脑海中出现了一辆泥头车,那是历史的 泥头车。
无人能挡,无路可逃。
五姓七望,年轻一代,都是读过书的,今日过来的也都不是那些不学无术之人。
正是因为如此,骆宾王口中的诗句越多,他们身上的僵直麻木就越多一分。
颜师古脸色惊骇,半天说不出来一句话。
李纲目瞪口呆,看着骆宾王,眼神惊喜,就像是刚刚长成身体的少年,看着裸露的美女,浑身上下都梆硬梆硬。
而孔颖达,则是摸着胡子,仿佛耄耋老头看到二八芳龄,心软人更软。
“这样的孩子,怕是我们都不敢教啊……”
“他还在继续,方才已经念了十几首了啊。”
“要不,咱们这些老脸再不要那么一次?上次是为了琉璃,这次就为了咱们的传承。”
就在这时候,周成笑了笑,朝着骆宾王拱手:“少爷,您玩够了么?”
骆宾王嘴角扬起,看着其他人,眼神气质之中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强势和自信。
“我以为京城人才辈出,没想到,大唐长安,大唐国都 ,竟然也没有一个能跟我对上一句的。
可惜了,本想送几件给有缘人……”
骆宾王长叹一声:“给你们机会,你们不中用啊。”
赤裸裸的嘲讽。
今日来到这里的人,都是些什么人?
大唐生物链最上层的,豪门世家代表人物,周成和骆宾王用读书人的方式欺之以方,再用泼妇骂街的方式进行讥讽。
冷不丁的,竟然没有人吭声了。
阁楼上,李佑身边的小丫鬟张大了嘴巴,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殿下,他们怎么不说话呢?”
李佑笑了。
“他们啊,平日里说话做事都弯弯绕绕,恨不得九曲十八弯,现在好了,突然碰到个直抒胸臆的,如同西市上那做生意的走卒一般,他们自然是不知道如何应对。”
“最主要的是,骆宾王那些诗句一出,这些人都被吓住了。”
小丫鬟连连点头:“我在老家的时候,听说过金秋诗会,那些读书人吟诗作对,很多闺中密友都去看呢。”
“哦?你家里以前是做什么的?”
小丫鬟脸上一红:“回殿下,小女家中以前是做布匹生意的。”
李佑知道自己这些杂役和丫鬟素质高,但并没有想到还有这么一层渊源。
一场河北道水患,不知道多少人几十年奋斗的成果,一朝回到当年光景,还得卖儿卖女才能保命。
“你应该痛恨对面露台上那些豪门世家,没有他们,你也不会沦落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