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明,太子是我的背锅侠 > 第70章 爱惜羽毛

第70章 爱惜羽毛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太子是我的背锅侠!

没有人知道孝敬和朱世杰的关系,此时的萧敬一副公事公办,他先是给公主施了一礼:“奴婢见过公主殿下。”

即便是朱秀荣,见到萧敬的时候也得客客气气:“萧公公,我、我来找我哥哥。顺便,看看看看……”

她很羞涩,毕竟她来奉天殿就是为了见朱世杰。所谓的找太子云云,只是个借口。

萧敬再次施礼:“公主殿下,太子爷在御花园。朱世杰,陛下乾清宫宣召。”

尽管知道公主此行的目的,萧敬也是恭恭敬敬佯作不知。

皇宫大内,朱世杰也不敢造次:“臣下领旨。”

乾清宫被朱厚照一把大火烧了之后,幸亏框架还在,只是烧毁了殿内部分物品。没多久,已经修缮完毕。

路上,萧敬也没有跟他多说什么。只是和公主分别的时候,朱世杰恋恋不舍。甚至于,连一句道别的话都没有来得及说。

而朱秀荣看到远去的朱世杰的时候,同样也是千言万语留在心中。

乾清宫,让朱世杰没有想到的是。当他来到乾清宫的时候,却发现太子朱厚照原来也在。

而且,此时的朱厚照像是一只乖巧的兔子,就跪在御桌旁边,一个崭新的蒲团上面。

既然太子明明就在乾清宫,为什么萧敬会跟公主说太子在御花园。

朱世杰心里没有想这么多,他看到在御桌旁工作的弘治皇帝,慌忙施了一礼:“臣朱世杰,叩见吾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

弘治皇帝头也没有抬,继续在批阅着桌子上的奏疏。

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弘治皇帝确实是一个很勤政的皇帝。桌子上面的奏疏堆积如山,全国各地各处州府郡县衙门的奏疏都在这里。

而弘治皇帝,需要一一批阅。虽然也有内阁,也有太监。可是弘治皇帝都不放心,他还是喜欢亲力亲为。

这样有用么?

坦白说,至少在朱世杰眼里,用处不大。

一个皇帝的好坏,并不是说是看他的勤政与否。勤政的皇帝固然是好的,可是也并不是说一个好皇帝,就得勤于政事。

后世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足够勤政,崇祯皇帝不但勤政,而且不近女色也不事奢靡。可是呢,大明的江山最后还是断送在这小子手里。

当然明亡是由于多种原因的,并不是只能怪在崇祯皇帝身上。然而毕竟大明王朝到了崇祯手里的时候,虽说是个烂摊子不假。可是崇祯皇帝,还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崇祯十七年,足足十几年的时间他最终都没能力挽狂澜。强行说是天数已尽,似乎也有些道理。

其实即便是到了崇祯十六年,甚至于十七年初的时候。所谓的流寇,也并不成气候。

当时的局面明军的赢面还是很大的,像是闯贼李自成之流,他们压根也没想过能够夺取天下。

当时的李自成,打到北京城周边的目的。就是为了胁迫朝廷,让朝廷承认自己地位。他想让朝廷封自己为西北王,当时的闯贼只有这点要求。

然而造物弄人世事无常,谁能想到明军竟然如此的不堪一击。或者说天意如此,许多机缘巧合之下,李自成竟然无比顺利的打进了北京城。最终,明亡于崇祯之手。

即便是后来的南明,其实还是会有许多翻盘的机会的。奈何南明的那几个皇帝,实在是也不成器。包括朝中的文武百官,当时南明一度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满清入主中原,其实是并不得民心的。异族入侵,自古都是会激起汉人的反抗。更别提,满清那愚昧落后的治国思想。

单单是剃发易服这一点,就足够让百姓们反感的。

偏偏历史就是如此的巧合,或者说一个王朝的衰败都是定数。二百七十余年的国祚,使得民心思变。

在朱世杰的眼里,一个有为之君并不是说让他坐在御桌前面,不停的批阅奏疏。这并不代表,是一个皇帝的好坏。

什么弘治中兴,这其中的水分是很大的。

直到自己来到了这个时代朱世杰也才发现,弘治皇帝其实算不上是中兴之主。

一个真正的明君,是能够做到知人善用。皇帝不是非得亲力亲为,这样即便是有一万个分身,也治理不好一个国家。

皇帝能够做到知人善用,亲贤臣远小人。你能够做到明辨是非,知道哪个臣子有能力,哪个臣子有自己的缺点。

或者说,能够玩弄权术,平衡朝中的各方势力为自己所用。这样的皇帝,才算得上是一个为百姓造福的好皇帝。

显然弘治皇帝并不具备这一点,弘治皇帝待手下的臣子太过宽仁。宽仁,未必是一件好事。

虽然者能够赢的百官们的夸赞,甚至于天下士子们的吹捧。世人都说弘治皇帝是个好皇帝,宽厚仁慈。

然而这又有什么用呢,别的不说,单单是边关的将领私自杀良冒功这一条。弘治皇帝的所作所为,就着实让人心寒。

弘治皇帝并没有严厉苛责杀良冒功的将领,只是罢官撤职匆匆了事。一个合格的皇帝,应该雷厉风行以重典治国。

边关的将领李杲等人闯出这么大的祸,可以说是死不足惜。甚至于,诛九族都算是轻的。可弘治皇帝爱惜自己的羽毛,不想落得一个昏君的罪名。

他虽然没有杀李杲,看起来是皇帝的宽厚仁慈。实际上,毁掉的是一个国家。

尤其是朵颜三卫,此时的朵颜三卫对大明是恨之入骨。若是弘治皇帝当时及时补救,把李杲等人就地正法,也不至于造成今日的局面。

包括教育子女这方面,弘治皇帝也不合格。

对太子朱厚照的宠溺,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每当太子闯了祸,弘治皇帝唯一的惩罚手段,就是让朱厚照跪蒲团。跪完蒲团之后,再大的祸事也就算了。

比如说火烧乾清宫,一个太子竟然敢做出这等明目张胆的事来。弘治皇帝并没有过分的责罚,朱厚照只是跪了半个时辰的蒲团。

朱世杰也正是看到了弘治皇帝的这一点软肋,才撺掇太子火烧乾清宫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