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朱棣:你搁我这许愿呢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让你监国,蒸汽大明什么鬼!
第104章 朱棣:你搁我这许愿呢??
“第一,最好是很富裕。”
“第二,沿海区域。”
“第三,希望自主权能大一些。”
“第四,地方尽量大一些。”
“第五,方便我随时能回来见父皇和几位哥哥。”
……
一大串的罗列下去。
朱棣开始还玩味的听着,越到后面,脸色越发不好看。
朕答应你什么事都批准。
特么也不是让你把我当成许愿池的王八!
过分了!
“理由!”朱棣看着朱高彻,一幅你不给出合适的理由,这事就当没发生过。
朱高彻晒笑,叫你随便许诺,现在玩脱了吧?
其实,这也怪不得朱棣。
特么之前的任何人,哪个不是听见有赏赐就高兴的合不拢嘴。
更别说提条件了。
永乐一朝,恐怕也就眼前这位秦王殿下了。
咳嗽两声,一本正经:
“封地富裕儿臣才能有更多的钱支撑研发成本。父皇你也知道,儿臣那些个研究,很耗钱。
对此,朱棣点头。
研发何止是耗费钱,特么简直是不把钱当钱花。
这一个理由,无可厚非。
见朱棣点头,朱高彻继续往下说:
“至于为什么要选在沿海地区。“
”陛下,儿臣前几天和您说的铁甲舰,您忘了?“
朱棣恍然,对啊,还有铁甲舰需要督造,正好交给老四一并处理。
这个条件倒也符合。
朱高彻继续:“自主权大一点,儿臣做事效率更高,能更快的研制出新东西,铁甲舰。”
“为我们大明能早日雄霸天下。”
好吧,这次朱棣又点头。
他可是知道,一个提议从提出到完全批示需要好几天。。
慢的话可能要半月之久。
有这闲工夫,估摸着老四又能制造出啥好东西了。
“至于最后一点,儿臣说的很清楚了。”
“就是方便与父皇和几个哥哥见面。”
蒸汽汽车虽然快,但是,水泥路毕竟还没有全国铺开。
一路上的颠簸和灰尘,都得受着。
要是离得近了,忍一下就好。
离得太远,特么光开车都得累死。
说完后,朱高彻注视永乐大帝。
等着他同意。
永乐大帝想了想,同意了。
得,自己今天这许愿池的王八,还真特么做定了。
开始在悬挂着的地图上搜索符合以上几个条件的地区。
最终,当眼神扫到齐鲁大地时,
有了初步想法。
“朕看,”朱棣食指指着挂着的一幅地图,”你说的地方,只有山东符合。“
”罢了,就去山东!”
其实,要不是看老四的心思不在皇位上,朱棣可不会将山东封给他。
原因无它。
山东离京城太近了!
万一藩王有野心,到时候免不了又是一阵腥风血雨。
就这样,朱棣敲定了朱高彻封地的事儿。
同时,打算明日便宣告天下,给老四选王妃。
之后,去山东就藩。
很多大臣都得到了消息。
那是又喜又忧。
喜的是,再也不用担心秦王殿下在皇上面前转悠,抢夺储君的位置了。
尤其是那些坚定的太子党,例如杨士奇等。
那是彻底的松了口气。
再也不用担心头上时刻都悬着一把刀了。
忧虑的是,特么封地正好在山东!
自迁都至北京后,山东就起着拱卫京师的作用。
这特么离京师太近了!
若是将来太子即位,朱高彻有什么野心。
会直接威胁京师!
搞不好,那又是一次靖难!
因此,一众大臣商议,明天上朝时定要阻止皇帝。
大明的江山,不能在乱了!
就这样,各位大臣在心绪不宁中度过了一个夜晚。
第二天。
伴随着奉天殿的钟声敲响,众大臣依次排好顺序。
进入了奉天殿。
饶是如此,整个奉天殿还是非常的空旷。
随便说句话都还有回音。
等众大臣站立好了,朱棣刚好坐上龙椅。
一双虎目扫视群臣。
他给小鼻涕使了一个眼色。
小鼻涕会意,刚要打开圣旨,这时候,下方的一位官员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本奏!”说话的,是一名御史。
朱棣眉头一皱:“说。”
“秦王殿下封王之后一直没有举行封王仪式。”
“没有选择封地,这不符合礼制!”
“请陛下圣裁!”
说完,御史返回队列。
将这个问题抛给了朱棣。
其实,昨天他也得到了秦王殿下要就藩山东的消息。
不过,那毕竟是暗地里,不能摆在台面上。
毕竟,皇帝的圣旨都还没发,你怎么知道?
搞不好就是一个监视皇帝的大帽子扣下来。
让你死无葬生之地。
朱棣当了二十多年皇帝,哪还不知道御史怎么想的。
宫墙虽高,虽坚固,但,八面透风!
这一点,他早有心理准备。
“朕今天,就是为解决此事。”
“朕决定,秦王的封地在山东!”
“至于封王仪式,就和娶王妃的事情一同办了。”
朱棣轻描淡写道。
但是,下面的文官们装作震惊不已的样子。
在下面叽叽喳喳,交头接耳。
很不平静。
直到一个人出列,吏部尚书蹇义!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
“藩王封在山东,这时取祸之道,您要三思!”
他这一番话说出口,立刻就有十几个官员附和。
表示反对朱棣封秦王在山东。
可朱棣是谁啊!
那可是从死人堆里,从猪圈里滚出来的皇帝。
怎么会屈服于大臣这样一点压力。
“你的意思是说,朕的儿子会谋反?!”
“嗯?”朱棣一双眼寒的像是一块冰,注视着下方跪着的蹇义。
“没没没……”蹇义冷汗直流,害怕的要死。
朱棣的凶狠残暴那可是出了名了。
毕竟,他可是大明朝永乐大帝!
这时候,内阁首辅杨士奇出来救场了。
“陛下,蹇尚书不是那个意思。”
“他的意思是,防患于未然。“
“毕竟历朝历代,兄弟相残的例子也不少。”
杨士奇说话很慢,鼻音很重,沉稳有力。
见是杨士奇出来替蹇义求情,朱棣的表情总算好了不少。
毕竟,杨士奇这个内阁首辅干得很不错,挑不出任何的毛病。
朱棣没辙了。
要是再说下去,少不得落下一个残暴的罪名。
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