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莽在北宋末年 > 第22章 人在大宋,壕气冲天

第22章 人在大宋,壕气冲天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莽在北宋末年!

数日后,萧山县西五十里,赵莽牵马走在官道上。

这里地处钱塘湾南海岸平原,后世也称为宁绍平原。

辽阔平原一望无际,一块块水稻田、海盐田、麻田星罗棋布。

桑树、枣树连片成荫,沟渠经纬如织。

往南十里,便是浙东运河,西晋年间称西兴运河,连接杭州至上虞,再经余姚江、慈溪、大浃江直通明州定海县(宁波镇海区)。

运河里,船只往来如梭,风帆如林,河道沿岸隐隐传来拉纤吆喝声。

一船船海盐、石炭、生铁、官瓷、稻谷、生丝各种大宗货品,从这里运往杭州。

东南财赋从此地开始聚拢,源源不断送往开封。

那日逃离杭州,赵莽绕过西湖往南跑,一直跑到玉皇山,躲进山里藏了两日。

确定没有官军追击,赵莽才匆匆出山,走渔浦渡过钱塘江,沿萧山县官道一路南下。

既然杭州城进不去,只能赶往会稽山,去看看那地方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途径萧山县时,城门口同样张贴通缉告示,县廨弓手和巡检土兵盘查严密,戴毡笠、头巾的,全都要摘下,仔细比对样貌。

赵莽远远观望,悄然离去。

沿途在官道附近草市买些干粮,夜里就睡田埂、山丘、桑树林。

每日天一亮赶路,直到月明星稀才找地方歇脚。

几日下来,赵莽消瘦一圈,倒也更显精壮。

只是满脸青胡茬,一身布衫肮脏破烂,笠帽一戴,赵陀站在跟前只怕也认不出。

马鞍褡裢里的干粮所剩无多,水囊也空空如也,赵莽站在路边四处张望,见到半里地外,一片桑林前,一杆幌子高高矗立,路旁几间茅屋,像是家脚店。

赵莽跨上马奔去。

“店家?店家?”

喊了几声,一个腰间系抹布的年轻堂倌跑出草屋。

“哎哟~郎官里边请!您是要打火儿还是住店?”

堂倌接过缰绳,招呼赵莽坐到草棚子下。

趁赵莽打量这处野店四周,堂倌偷偷掀起盖在马屁股上的搭布,清楚看见左边马屁股有一行烙印,有两个黑字:指挥

堂倌一瞪眼,吞吞口水。

他识字不多,这两个字倒是认识。

这是只有军马才有的印记。

堂倌一回头,赵莽似笑非笑盯着他。

“嘿嘿~原来是位军爷!军爷快请坐!”

堂倌越发热情,利索地拿抹布把方桌、长凳擦拭一遍。

破夏刀“哐”搁桌子上,堂倌浑身哆嗦了下。

装有沉甸甸铜钱的褡裢“嗵”一声也搁在桌子上,堂倌瞪大眼,咧嘴笑容灿烂。

他顿时明白,面前这位浑身脏兮兮、臭烘烘,比流民好不到哪去的军爷,是位不差钱的主儿。

赵莽粗声道:“有啥好吃的,给某家上齐活!”

堂倌两眼冒光:“得嘞!您稍待!”

“可有酒?”赵莽一脸期待,赶路辛苦,喝点酒解解乏。

堂倌笑道:“有咧~自家酿的正宗山阴老酒!顶好喝!~”

赵莽馋得直咽口水:“打些尝尝!~”

堂倌瞟了眼褡裢,搓搓手一脸为难:“好叫军爷晓得,近来越州酿酒务榷卖的酒曲涨价,所以俺家的酒也只得跟着涨~”

“你就说,多少?”

堂倌伸出四根手指:“每升四十文!”

赵莽迅速盘算,一升酒四十文,一斗酒四百文。

两浙路平均米价,不过斗米八十文。

照此一算,这酒的确贵的离谱!

“咋这么贵?”赵莽哼了声,手掌摁住刀鞘,“莫不是黑店?哄骗某家?”

堂倌赶忙摆手,苦笑道:“军爷这玩笑话可说不得!实在是酿酒务酒曲卖得贵,每斤多在八十文往上,说是朝廷要在河北用兵,正在筹措军费。

这年头,像俺们这样的人家都不容易,能安稳挣些辛苦钱就知足了!”

赵莽瞟了眼小店西头灶房,两个农妇、两个四五十岁的汉子朝这边张望,看面相老实巴交。

见他望去,他们有些局促不安地赔着笑脸。

赵莽立时明白了,在这些乡民眼里,他一个骑马带刀的壮汉,才更像是过路的恶人。

不是盗贼恶霸,就是横行县乡的差役。

反正看起来不像读过书的样子,大概率不是善类。

“先来一升酒解解渴,其他的吃食尽管上!”

赵莽拍拍褡裢,“放心,不差你钱!”

“得嘞~爷您安坐,小的这就去打酒!”

堂倌松口气,抹布一甩肩头,麻溜跑进灶房。

赵莽听见茅屋里传出窃窃说话声,声音里透露一股庆幸、兴奋。

这种偏远小店,平时来吃饭的都是附近纤夫、农户,偶尔会有旅人投宿,花费大多不高,店家挣些辛苦钱贴补家用。

像赵莽这样的阔绰客,一年到头也难得遇见一位。

店家又怕又喜欢,怕的是这些恶徒吃霸王餐。

运气好遇见讲道理的,倒也能小赚一笔。

要是遇见像赵莽这样,乍一看一脸凶相,其实还算好说话的军头,足以让堂倌一家谢天谢地。

堂倌打了半土罐酒送来,土罐里有木勺,拿勺舀酒盛入土碗。

“军爷尝尝!”

酒液呈浅橘红色,闻起来比黄酒气味稍淡,赵莽嘬了口,估摸有二十几度,味道微酸,略带甘甜。

“不错不错!”

许是肚子里酒虫作祟,赵莽连干三碗酒,抹抹嘴连声道好。

“军爷海量啊!”

堂倌满脸惊叹,正要去催促灶房上菜,赵莽叫住他。

“问你个事,此处距离会稽山还有多远?”

堂倌指着东南面:“您顺着运河再往前走,等看见一片湖泊,说明到了山阴县城,那湖叫作鉴湖。

绕过鉴湖继续往南,就到会稽山,从这走的话有七十里地。”

堂倌顿了顿:“军爷也要到会稽山剿贼?”

赵莽不动声色,含糊道:“某奉命去公干。你怎么知道会稽山有官军在剿贼?”

堂倌道:“那支河东军就是从俺们这里追去会稽山的,动静闹得挺大,乡亲们都知道!”

“呵呵,你还知道些什么?”

堂倌随口道:“倒也没啥,只知道是一伙方腊反贼躲进会稽山里,占据炉峰寺院,与河东军对峙......

对了,昨日有一行人,也是向小人询问会稽山怎么走......”

赵莽心中一突:“也是衙门里的?”

堂倌摇摇头:“不知道,但肯定不是衙门公人!”

“仔细说说!”

堂倌笑道:“一行四人,扮作货郎挑夫,牵马赶骡,车斗里藏有刀剑,鬼鬼祟祟,一看就不像好人!”

赵莽笑道:“你又偷翻人家车斗?”

“嘿嘿~俺们实在被吃菜事魔祸害怕了,但凡有点异样,都得跑县里报官!不得不小心!”

赵莽追问:“还有何古怪之处?”

堂倌仔细回想,一拍脑门:“对喽,其中一个像是领头的,瘦矮,嘴脸忒丑,像只毛猴,同伙好像叫他‘道爷’?”

赵莽用力捏了捏拳头。

原来还有一伙方腊余孽窝藏在会稽山里!

那么这伙鬼祟之人,极有可能就是方毫派去联络同伙的。

根据堂倌描述,十有八九是仇道人带队!

算算脚程,他在杭州城耽误了几日,如果仇道人奉命去会稽山的话,这会儿正好赶在他前面。

赵莽从褡裢里摸出一把钱币,二三十文左右,塞给堂倌:

“弄些豆子、麸皮、秆草喂马,再好好刷一遍。收拾一间房,某吃完饭要睡一觉。

还有,找几件合身衣衫,弄些水来,某洗个澡。”

堂倌捧着钱币眉开眼笑:“军爷只管放心,小人保证伺候周到!”

堂倌下去忙活,赵莽掏出破布团又看了看。

会稽山中,杭州藏宝,宋江内应。

方毫派仇道人赶往会稽山,和同伙取得联络,一定是为下一步动作做准备。

只有弄清楚这伙反贼余孽真实目的,才能想办法做出应对。

店家送上满满一桌子菜,煮鸡、蒸鱼、烤鹌鹑,水芹、蕨菜、地耳炖了一大锅,一盆子白米饭。

赵莽食指大动,一顿狼吞虎咽。

乡村野店,没有高超烹饪技巧,胜在食材新鲜,加之许久没吃上一顿正经饭,赵莽觉得格外可口。

第二日,天还未亮,赵莽起身赶路。

临走前,又塞了些钱给堂倌,三五十文左右,喜得堂倌连连作揖感谢,冲他说了一大通吉利话。

赵莽很高兴,也很得意,当个壕气冲天的大撒币果然痛快。

反正是“借”来的钱,花起来毫不心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