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龙山明月刀 > 第47章 左帅施恩抚淮北,北魏均田进中原

第47章 左帅施恩抚淮北,北魏均田进中原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龙山明月刀!

第四十七 左帅施恩抚淮北,北魏均田进中原

次日,日照飘窗,屋内才有了光亮,玉昌这时才醒来,又去张满和全旺屋内,全旺还在蒙头大睡呢,玉昌看全旺流出来半尺长的涎水,真觉可笑,现在,玉昌也真有些感激全旺,要不是他非要去看云龙湖烟柳巷,说不定他们早已死在乱箭之下了。

玉昌又回到屋去,他想理理刘道隆这几天来的行为思路,如此惊险的环境,刘道隆如何应对,自己下步如何应对,而且那三州情况如何,那彦师伯心狠手毒,单虎又是大老粗,他和冯尚能对付吗?这刘道隆接受招抚,到底是真是假,昨晚的刺客来自哪一方,玉昌这时真有点乱了方寸,正在这时,刘星来了,请玉昌入内宅议事。

玉昌跟了刘星,来到了刘王府内宅,刘道隆的一个小书屋,那时郎余和刘钊已在那里了,一见玉昌,刘道隆歉言道:“昨晚安排疏漏,望杨将军原谅,现在江北四州各方势力都在插手,我实在感到有些防不胜防啊。”

“大帅,我受圣上和王爷元鸿亮派遣,只身来到徐州,是为大帅一心向魏的诚心所打动,在南朝风雨飘摇的危急时刻,我大魏向大帅伸出手来,大帅可以体会我们的诚意。几天前,我家圣上和元鸿大帅的招抚意见都给了大帅,就看大帅如何取向,如大帅感觉向北靠不住,把玉昌安全送出徐州,玉昌不怪大帅,南北割据,各为其主。英雄做事光明磊落。”

现在,我部面临三个难题:“一是家眷都在建康、杭州,如何接到江北,我们是回不去了,家眷如何保证安全;二是我部军饷开支用度,举事后好说,举事前能否先供;三是目前豫州饥荒,粮食缺口太大,魏方可否调进100万担口粮,如何交割,希望杨将军尽快答复。”

玉昌听了刘道隆所说,感觉他说的是实际情况,这里家属安全是最大难题,刘宋宫廷斗争,杀戳的皇室皇亲已经不少了,现在萧氏要取代宋,刘道隆肯定恨透了萧氏,反正朝廷必须保证家眷安全。三个难题中最重要的,也是将士们最关心的就是第一个难题。刘道隆试探玉昌的武功和胆略,也是想试探一下玉昌有没有深入龙潭虎穴,转移家眷的能力。我看,我得下一次江南,找到玉龙商议,把刘彦薛三帅家眷接出来,这件事只有玉龙能做到。于是,玉昌一面向左帅请示,一面向玉涵休书,让玉涵迅速上路,赶赴淮北,刘道隆的这三个条件圣上和元帅能答应吗?

玉昌连夜写好奏章,一大早就叫来李阳,几个人简单商议之后,玉昌让李阳立即上路,报告徐州情况,玉昌住在燕子楼上,每天掐着手指计算李阳和玉涵的信程,要说李阳,做事还是干脆利落的,揣着玉昌的奏本昼夜兼程,返回了邺城大营,左帅看了玉昌的本信,知道徐州方面刘道隆是铁心归魏了,而刘缅和薛安都两下,正如所料,阻力不大,尤其是北魏答应给豫州100万石粮食条件答应后,薛安都会立即奔邺城来。听说玉武、炎宁现在已经分头把住了南阳和虎牢两个重要关口,彦师伯虽然至今未向单虎表态,但不表态说明他在斗争,如果他公然对抗,单虎可能会立即结束了他的性命,毕竟青州紧邻冀州,只要大魏军冲出冀州,首先拿下的便是青州。

看了玉昌的回信,元鸿亮立即召开了招抚工作调度会:一是必须保证招抚将士绝对安全,双方谈判必须保证坦诚友好,不愿意招抚,决不强求,坚决防止过度逼迫,反而决裂,引发流血冲突,这一点在彦师伯方面尤其重要。二是全力帮助四州解决军饷、经费和经济困难,淮北四州地处边疆,南朝粮草供应迟缓,军民生活困难,河南饥荒,南朝拨了些粮食,但杯酒车薪,有的村落十室九空,中原空心化,在中国、中原都空心化了,中国政权必将更迭。谁取得了河南,谁就有了中国,谁得了民心,谁就拥有了政权,要得民心,得让人民获得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实惠。因此要千方百计向河南调粮,解决河南饥荒,恢复河南生产;三是多做州县下层官吏工作,常年的征伐,使朝廷重视军队和军事保障,但忽略了地方政权,州县官吏了解大魏的招抚政策,一些边区小县或州府衙门就会心向北魏;四是结交朋友,建立私人感情,将帅之间通过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共度难关,增进友谊,南朝很多将官祖籍都在北方,都有心向故土之情,人不亲土亲,况且北魏与南朝多年来,并未有大的战事,双方将帅很少有私仇,也没有国仇,没有家恨,即使有也要多方消弭化解;五是改变形象,树立大国威仪,今后凡征战攻城城下后,不屠城,不圈地,投降将士散资返乡,避免南人宣传的野蛮、土着、残忍,实行民族融洽,反对民族歧视,推动鲜卑汉化。我们不得不承认,左帅确定的这些招抚政常符合实际,符合潮流,也符合民心,是推进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的英明之举。

详细措施制定出台后,左帅又调整了组织,将长孙嵩调至单虎组,防止单虎鲁莽,继续做彦师伯反正,将程金调至玉昌组,协助玉昌下江南转移家眷,因为程金父亲在江南,到江南活动相对方便。元鸿从邺城抽调习印加入,冯尚任豫州组组长。同时根据南朝对各州的职务调整,把招抚工作向新的接任官,宣传新旧官吏和将帅一样,把优惠政策讲清、讲明白,扩大北魏在江淮的势力和影响。总之,避免中原大战,地域相连,经济相近,去掉了民族之间的歧视,文化上相融,北魏向淮北影响逐步扩大,地方军阀和州县官吏普遍改变了鲜卑政权的态度,鲜卑政权的落后的奴隶制度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狭隘思想渐渐的越来越消失了。左帅坐镇邺城,融合四州的行动,上报朝廷后,最上心的不是皇帝,而是汉族出身的皇后,文明冯皇后,河南已成为北魏与南朝共同经营的样板区,只是政权属向的最后一根稻草抛给谁的问题了。

为了加快招抚进程,左帅完全答应了玉昌转达的刘道隆的条件,并同意玉昌下江南联合玉龙,把四州刺史家眷全部安全转移,玉昌收到左帅回信,高兴一跳多高,左帅真是太英明了,现在就等玉涵了。

这时南朝政权更迭,也进入了频繁时期,宋主傀儡一个接一个,就在玉昌踌躇满志,南朝政权彻底变换了,萧道成宣布称帝,建国称齐,而萧道成称帝王第一天的诏书中就调动淮北四州的刺史、荆州与广州刺史对调,刘缅任荆州刺史,荆州刺史萧玉任广州刺史,彦师伯与薛安都互调,不知什么原因,萧道成居然没调刘道隆,是出于对刘道隆的器重和绝对信任呢,还是出于对刘道隆的忌讳,间或也是为了保持政策的稳定呢,刘道隆仍坐镇徐州,而只把他的一个堂弟派到青州,在淮北四州插根钉子?

南朝风云变幻,政权更迭,大魏朝廷的四州招抚,下一步怎么推进呢?还有没有必要守在徐州,有没有必要去江南呢?

玉昌又向左帅报告请示,这时玉涵来信了,说玉龙在龙山,正在和她一起奔徐州,徐州刘道隆是刘向全的侄子,是玉龙父亲好友的侄子,徐州这颗牙必须咬住,左帅也来信了,不管南朝政权如何变化,招抚淮北四州政策不变,而且调粮给豫州的计划已获批了,第一批粮食十日内就可运到安阳,刘缅上任到豫州就可解决河南饥荒问题,看到北魏慷慨送粮,刘缅也乐了,北魏皇帝简直傻透了,他们供我们粮食,等老萧坐稳了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北伐,他北伐首战的就是河南,让河南人吃饱了,抗抵魏国的军队,世界上怎么有这么傻的皇帝和元帅呢?左帅的信也更加坚定了玉昌的信心,他没想到圣上如此英明,淮北要粮食给粮,要饷给饷,你反正不反正,我都不强求,我们有的是钱粮,你要多少给多少。就在这一年,北魏颁布了均田制,每个农民都可以分得十亩土地,只要魏国占领了这块地,就均分给农民,这是自有黄帝以来没有过的政策呀。

这里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在北魏,也就是大魏王朝实行均田制以前,中国中原王朝实行的一些土地制度,中国最古老的土地制度是奴隶社会的公有制,也就是井田制,井田制的开创者是夏朝开国王大禹,就是治理洪水的大禹,在远古时代,华夏大地是洪水时代,气候湿润,百川横溢,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互相冲击流淌,中原大地遍地汪洋,白马鲧治水失败后,禹担起了治水的使命,利用13年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采用疏导的方法,使得百川入海,洪水被制服了,洪水消退以后,出来了大片大片的平原,土地一望无际,平平展展,人们为了争夺肥美的土地和水源,互相厮杀,乱的不可收拾,这时禹建立了大夏国,是大国的开国君主,为了阻止族群为争夺土地厮杀,他发明了一种耕作方式井田制,井田制是在肥沃平坦的平原上,将土地分成无数个井字的大方块,每八家为一井,中间一块是公田,由八家合力耕种,收货谷物上缴国家,八家唯一的水井在公田的中央位置,人们每天前来打水,顺便就把井边的土地耕种了,这就为统治者生产出来了剩余的物品,十井为一里,十里为一社,人们在里社耕种,不但满足了自身生产生活的需要,也供应了统治者。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制度不断的遭到破坏,奴隶制财富越来越集中,于是占有大量土地和奴隶,奴隶集体劳动生产效率低下,又受到奴隶主的压迫剥削,于是奴隶大量逃亡,不断反抗,就得社会制度尤其是土地制度无法实行了。到春秋时期,鲁国实行了初税亩制度,逐步打破了井田制。初税亩实行按亩征税的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制,由于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亩征税,导致了井田制的解体,最终也就导致了周王室经济制度的解体,周朝的奴隶制走到了尽头。

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按亩纳税,缴纳地租,按户籍征发徭役和兵役,于是,土地所有制由奴隶的公有制变成了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在汉朝,仍实行秦朝的土地私有制度,按亩缴纳租税,按人丁负担赋役,国家向农民征收租税,基本上是以税人为主,人身控制非常严格。但是这一制度到五胡十六国时代,由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兴起,游牧民族对汉朝的统治冲击非常大,中央政权瓦解以后,原有的土地私有制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因为游牧民族以畜牧业生产为主,他们大量的圈占土地,实行奴隶社会的生产方式,造成了土地荒芜,生产力下降,急需一种新的土地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北魏统一北方后,着手实现均田制。

北魏前期实行皇家土地国有和鲜卑贵族为主的土地私有并存制度,鲜卑贵族不缴纳租税,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租用贵族的土地,并向国家国家缴纳税赋,随着北魏统一了北方,鲜卑贵族土地私有制成分大增,因为贵族不交税,国家收入减少,无地的农民成为流民,一方面贵族圈占的土地耕不过来,大量荒芜,一方面农民没有土地,流离失所,所以逼着朝廷实行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于是均田制就应运产生了,但前期实行的均田制,是不打破贵族土地所有制为前提的。到孝文帝改革时期,逐步形成了以人丁为主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和府兵制三位一体的税赋体制。

由于均田制没有打破贵族土地私有制,贵族大地主追求土地的欲望增强,财富积累后大量进行土地兼并,国有土地大量流失,造成土地私有占据主要地位,均田制彻底崩溃,租庸调制也无法实现,孝文帝后期出现了大地主庄园经济,地主在大规模的庄园中实行分工合作的劳动制度,虽然促进了社会分工和封建经济的发展,但是,土地高度集中,贫富两极分化,农民和地主,农民和官僚统治阶级的关系日益紧张,导致了流民暴乱或农民起义,北魏后期北方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就说明了阶级矛盾的上升,而不同种族之间,为了争夺土地资源,也同时进行着无休无止的战争,历朝历代的战争,其实实质都是土地资源的战争。

北魏粮食一到安阳,河南饥民全都来了,分粮食,在安阳周围领了粮食,就在黄河故道上开荒,河南的饥荒,不是靠统治他的王朝解决的,而是靠来自对立的异族统治者,河南人沸腾了,他们有的直接跑到河北,跑到邺城,向左帅感谢,河北、河南种粮面积成十倍增长。玉涵、玉龙不日到了徐州,拜见了刘道隆,玉龙立即与玉昌玉涵商定下江南转移眷民,必保这些家眷安全,让他们远离杀戳,远离战争。

三个月后,萧道成宣布北伐。淮北四州招抚进展停滞,萧道成北伐,其实他根本没想取胜,没想抢夺土地,他的这次北伐,就是转移一下国内视线,来北方象征性的走个过程,他反对血腥的杀戳,他想 通过北伐维持一下双方的平衡。于是齐军浩浩荡荡地开过来了,淮北四州响应者很有限,面对南齐的军队,左帅立即调整布置,调炎宁回河北,在豫北占领虎牢,守住南朝进往山西陕西的门户,然后组织冀州军守住邯郸上党一线,大军以逸待劳,等南齐大军一来,将其全歼于豫北。北齐大军一路北上,东路军进驻徐州,西路军进驻南阳后,突然停止了前进。

刘道隆也接到了齐皇北伐的命令,命令他为正帅,萧玉为副帅,派徐州部队从中路直攻邺城,刘道隆不与理会,而萧玉又不敢孤军冒进,现在,刘道隆最关心的是家眷,只要家眷安全,只要能转移到江北来,与江南再无割舍与恋意了,投向北魏,不失军权王位,安度晚年。于是,他与玉龙、玉昌详细研究了建康和杭州的家眷迁移,中间还向玉昌解释,当初进徐州时,让他力战四门,攀刀山越火海,完全是出于考验他,能不能应对南朝复杂的局面,玉长表示完全理解。玉龙成了他的主心骨,一切研究妥当之后,他安排玉龙带着玉昌、玉涵取道丹阳,先奔杭州,从杭州奔建康,分步组织四州家眷北上。

南齐大军北伐,到了衮州,挂帅出征的是萧道明和裴叔度,萧道明是萧道成的堂弟,而裴叔度是前朝洪州刺史,是江南实力派,这次出征,他极不情愿,他想这是萧氏调度离山之计,一方面萧道明是主帅,他是副帅兵到衮州,衮州萧玉又是萧道成侄子,这种格局根本没有他裴叔度施展的机会,他现在只想保存自己的实力,江南这点像样的军队,不能在北伐中让大魏吃了,而萧道明和萧玉两部军队全加上来不足3万人,去攻城高兵强的邺城,谈何容易,于是他们只能静观,静观新到豫州任职的彦师伯,他能不能攻下虎牢进军山西,北伐现在只是一种形式和口号,南军将士都对北伐不抱任何信心,在此关键时刻,军中传来了西夏复国攻魏的消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