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再救李宏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大唐之萧淑妃保命日常!
烦躁不安,易激惹,哭时泪少,眼窝下陷,这都是小儿中度脱水的指征。
发展到这个程度,光凭汤药不够,还要辅助液体补充。
“来人,快去准备温开水,里面加上糖和盐,快去!”
萧筱一声令下,枫露等宫人却先愣了愣,然后看向袁思莹。
李治看在眼里,当即便皱了眉头。
“怎么,淑妃娘娘支使不动你们了?还不快去?”
眼见陛下发怒,枫露等才赶紧告罪而去。
太医令这时刚把完脉,“参见陛下,娘娘,是老臣无能,没有让五皇子好转。”
“太医令不必自责,先让本宫诊诊脉。”
萧筱一边切脉,一边问旁边的奶娘,“五皇子之前,是不是染了风寒?”
有了前车之鉴,奶娘老老实实答道:“不错,就是山洪那日。后来吃了两天驱寒汤药便好了,再后来,便是染了疫症……”
萧筱又看了看舌苔,问了问腹泻的症状。
这时,枫露准备的温开水也来了,萧筱尝了尝,才道:
“快,喂给五皇子喝,记住,全部都要喝完!以后每日,都要准备一大壶温开水,加少许盐和糖,务必让他喝完,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听懂了没有?”
宫中人都知道,淑妃娘娘虽然宠冠后宫,但为人赏罚分明,对下人也是和颜悦色居多。
今日如此疾言厉色,众人都被吓着了,虽不解其意,仍然喏喏应道:
“奴婢知道了!”
袁思莹一看,忍不住了,“淑妃这是何意,不说缘由也不开药,光让宏儿喝水,是什么道理?”
既知道她没安好心,萧筱也懒得与她虚与委蛇,“我便是和你说,你又听得懂吗?”
大夫最烦的就是这种家长,用自己的无知去挑战别人的专业。
一句话怼得她哑口无言,萧筱才转身与太医令商量:“据本宫的诊断,五皇子不是热毒痢,而是湿热痢。比起白头翁汤,可能芍药汤更为对症。”
“芍药汤?”
“不错,芍药一两,当归、黄连各半两,槟榔二钱,木香二钱,甘草二钱,大黄三钱,黄芩半两,官桂二钱半水,每服半两,水煎服。
此方重在气血并治,寒热共投,可治下痢之本。”
萧筱说的这个芍药汤方是出自金代医书《素问》,与白头翁汤同为治疗痢疾的良方。
太医令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
“黄连、黄芩苦寒,解肠中热毒为君药;大黄苦寒通里,泻垢凉血,为臣药;白芍、甘草调和肝脾,当归柔肝活血,木香、槟榔行气导滞,肉桂辛热,皆为佐药。
诸药合用,确有清热燥湿,调气和血之功,此方可用。”
见商量出了结果,李治便立即下令:“就照淑妃所说,快去按方煎药。”
宫人们应声而去,那边的“医学研讨会”却还在热烈进行:
“娘娘此方极妙,只是臣还有一事不解。”
“太医令请说。”
“为何要服用大量温水,里面还加糖和盐呢?”
萧筱被难住了,现代中医吸收结合了很多西医的疗法,可该如何和古代医生解释“脱水”、“电解质紊乱”的概念呢?
“嗯……所谓‘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入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五皇子先染风寒,又经高热腹泻,体内气血津液失调,此为补液之法。”
萧筱的这番“掉书袋”,同样是出自《素问》,是从中医的角度,解释人体的水液代谢。
“原来如此,倒是颇有道理。”
太医令若有所思,萧筱暗暗松口气,总算是勉勉强强蒙混了过去。
直到李宏饮了水,又喝了药,脱水的症状有所缓解,两人才回了丹宵殿。
更衣上床后,正当萧筱犹豫要怎么说袁思莹的事时,李治忽然冒出一句:
“袁氏此人,日后莫要与之深交。”
“咦?”
他也发现了?“为何?”
“小小,虽然你施恩不望报,但受恩之人若无半点感念之心,甚至心怀怨望,便足见此人心如蛇蝎,绝不可信!”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你送去的药她不用,你去治病她心存疑虑,这哪里是对待恩人的态度?还有哪些拙劣的辩解,袁氏自以为掩饰得很好,其实是欲盖弥彰。”
萧筱直呼好家伙,不愧是当上皇帝的人,这观察能力,真是杠杠的。
眼看着突然低气压的某人,李治不解:“怎么?”
“九郎,和你一比,我就像个傻白甜……”
“傻?白?甜?”
李治上下打量她,忍俊不禁:“这个形容……还,挺贴切的。”
萧筱一时沮丧,“那我是不是应该和你学学?”
“学什么?学着猜度人心,算计多疑?小小,你不必学,你也学不会。”
李治指了指她的心口,“你的心里,有一柄尺,有何能为有何不能为,你比谁都有坚持。否则以你这身医术,若想神不知鬼不觉地害人,便是我,可能也抓不住把柄。”
许是因为她从小所受的教育,便是对待地位远不如自己的人,她也始终保持一份慈心,一点善念。
正因如此,她才会几次三番救下袁氏、帮助德妃、真心同情底下宫人,甚至保下了武媚。
若她是个心思深沉、心狠手辣之辈,或许会是个极好的盟友,但他绝不会如此刻这般坦诚相待,心中始终会带着一点防备。
“你管自己叫傻白甜,但在我心里,却是难得一见的珍宝。”
萧筱将头埋在他的怀里,手紧紧搂着腰,她现在终于明白,什么叫好的伴侣会带来正向的情绪价值。
“袁氏的事情,我也是前两天听海棠提起才知道的,只是她父亲如今在朝中颇受重用,我才犹豫着该不该说。”
李治抚着她的长发,“当年我纳袁氏等人入宫,的确有制衡前朝的意思,但我并没亏待她们。尤其是袁氏,有子嗣有位份,已是过得极好,若她不安分,该敲打敲打,该惩罚惩罚。
至于袁公瑜,小小可知,我为何重用他?”
“因为长孙无忌,他既是外戚,又是托孤大臣,还位居三公,三省六部的高官中不乏他的党羽。而御史台不受三司管辖,可以直达圣听,又有监督百官之责,才能与之相抗衡……”
萧筱侃侃而谈,李治静静注视的目光,有赞赏有骄傲。
看吧,这就是他的小小,从不画地为牢,把自己拘泥在后宫争斗中。
她心思澄澈,目光长远,这才是能与他并肩之人。